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爱的阳光     
利民 《新青年》2004,(4):11
看得见阳光的眼睛一个青年送母亲回乡下,母亲问他:“你都结婚3年了,工作和生活都随心吗?”青年神色黯然,说:“不是很如意,妈妈,为什么我总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呢?”这时他们走进了一片林子,母亲忽然问他:“你看,地上都是什么?”他向地上望去,阳光的照射下,地上满是斑驳摇动的影子,便回答说:“那是树的影子啊!妈妈。”母亲叹了口气,说:“傻孩子,你怎么就  相似文献   

2.
是否曾有一种铃声让你记忆犹新,经久难忘?那年夏季里的铃声一遍一遍地响在我的生命里。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2002,(4)
一声清脆的电话铃声将正在看稿的我思路打断,接起电话,是一位自称是来自七台河的打工青年,他在电话里问我:“你是细雨姐姐吗?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我来哈打工的这一年多时间,被人骗了好几次?”  相似文献   

4.
细雨 《新青年》2002,(2):37
今天早上,我刚拿角匙打开门,铃声就“哗”地一声响起来,吓了我一跳。我拿起电话,是个小姑娘的声音。“你是细雨姐姐吗?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你能帮我解答吗?”  相似文献   

5.
静二 《新青年》2015,(2):44-45
傍晚开着雷诺车,呼吸来自地中海的风气,法国著名的阳光高速公路A7,在夕阳散尽时刻,用温柔浪漫的落日做了最后告别,犹如广告牌上那句"让阳光保佑你一路"的话,也算得了辉煌的呼应。在大地尽黑前,终于到了阿维尼翁。时光的样子,纵展模样,两千年的古城,苍老的足以淹没大地,就那么优雅地伫立在那儿。一时悟到,不是阿维尼翁老城静候两千年等到了我,是我  相似文献   

6.
老六 《新青年》2006,(11):12-13
北京当头炮PK柏林卧槽马 后来你还是来了,从广场另一端走到棋摊前,是147步,我不到七十秒就可以走完全程,你却用了7分钟,脚步虚浮.广场后面有块空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日头会照在我脸上.柏林的天空很蓝,东西也很贵,那么,用自己擅长的小手艺,换点儿生活费,也算不上犯法吧.  相似文献   

7.
利民 《新青年》2004,(2):30-31
在小兴安岭的一座山上,我发现了一片白桦林,高高的直刺蓝天。现在的白桦林越来越少了,我庆幸在这里还能见到这样一群美丽的树。漫步在林中,午后的阳光从树叶间洒落下来,投了一地斑驳的影子。我忽然发现,每一棵树上都有一些痕迹,极像刻上去的字,只是由于年深日久树的成长而变得模糊不清。看林老人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父亲节的那个晚上,夜凉如水,与父亲并肩坐在休闲广场的长椅上,淡淡的音乐在人渐散去后悠扬起来。三十岁该是而立的年龄了,我的生活却一步也离不开父亲。我的脚步已不如十几岁的少女那样轻盈,父亲的脚步也一天比一天更加沉重,这时方知,岁月已越走越远,灯火在多年之前早已阑珊。  相似文献   

9.
放学铃声响了,简妮老师的五年级学生都跳了起来,他们抓起书包,彼此推搡着挤出第四教室."别撞坏了!"简妮在他们身后喊,但这没用.  相似文献   

10.
朝觐生命     
正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把自己交给苍茫。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草原。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  相似文献   

11.
包利民 《新青年》2002,(12):6-7
那时候,我刚刚7岁,我家住在一座大山里面。7岁的我还没上学,幺姐已上五年级了。每天我都在幺姐的教室外玩儿,等着幺姐放学。爸爸去南山采石头,妈妈在北山侍弄果树,幺姐每天既要上学,又要带我,还要回家做饭,可幺姐的成绩却一直很棒。每天放学幺姐带我走5里的山路回家,有时走累了,幺姐便让我背起书包,然后她背起我。伏在幺姐的背上,可以闻到她发问散发的一股清新的气味,让我陶醉。那时,五月的阳光柔柔洒洒,路两旁的丁香开得一片深情。有一次我摘了几朵丁香花戴在幺姐的辫子上,幺姐高兴地说:“呀!小  相似文献   

12.
花开又一年。我总是在想你的梦里,醒过来……一又梦到你。街道拐角处,五月的石榴花,开得火红火红。天空瓦蓝,阳光明朗。你一袭红衫,笑容可掬地站在我跟前,微低了头,问我,小蕊,你还好吗?  相似文献   

13.
梦庵     
"我以后是要到长安去的。"我碎碎的念道。我姓李,叫李长安,是个小女生,名字是爷爷起的。爷爷总眯着眼像洞悉了世间万物的老神仙,扶着长长的白胡子,徐徐的开口:"长安,长安,你的天命在那儿。"于是,小小的我有了小小的想念,我是要回长安的。"长安,长安!"央视天气预报播音员念到"西安"时,我像有感应,都会竖起耳朵。好了好了,它改名了,我知道,可我不介意,它还是我的都城。读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小路伴。开学的第一天下午放学,他就走到我桌前,声音怯怯、断断续续的说:"那个…长安…早上来时我看见你爸爸送你了,我家跟你住一条街……"我正奇怪一个从未谋面的生人喊我竟有这般亲昵  相似文献   

14.
姜米粒 《新青年》2007,(2):48-49
秋天的时候,我抱着一盆常春藤走向新居,路边是低矮的小桃红、丁香和瘦高的小白杨,蓝天高远、阳光纯净,通往新区的路人少车稀。遇到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她抱怨说,这地方这么背(背静)。我随声附和说,是背了点儿。但我心里是喜欢这样的街道的。花盆越来越沉,胳膊在花盆的怂恿下开始背叛我的身体,长长的藤叶随着脚步扫着裙角,提示我不能忽略了它。“这儿也有蔷薇和常春藤/请收下吧,一如我接受你的花束/爱护它,别让它们凋谢干枯/关注它,让它们颜色永远水灵”。  相似文献   

15.
海笑 《新青年》2013,(8):35
一定有这样的时刻,你微妙地察觉到当下的日子是你切身经历过的某个阶段。或许是一种味道,或许是一种感觉。站在眼前的人,多像你在激荡的青春里,爱过的那个人啊。他从暮霭中款款而来,如同温柔坚持的木槿花,幽香且温暖。右手的戒指下有一道淡淡的白痕,像被时光亲吻的影子,安静而利落。谁又能说,它不是爱情的痕迹呢?前景后世在时光的罅隙中统一融合。你迷离着,以为是那个人。  相似文献   

16.
高陶 《海内与海外》2000,(11):57-60
树枝把阳光温柔地切割成金色的碎片,脚下是暖暖地。微风悠悠,耳边偶而传来鸟儿怯生生的鸣叫。春的脚步走近了。  太阳升起又落下,树枝枯了又发绿。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不知流走了多少岁月。然而,那段往昔,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就发生在这个时刻。每当乍暖犹寒时节,我便会想起它。于是我静下来,满怀依恋地聆听往昔。  这段不甚久远、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故事,对于我来说永远新鲜,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不能,决不能倒下!讲下去,讲下去!”我站在讲台上暗自提醒自己。  大概是楼道的窗子打开了,我感受到了寒风,胃剧痛起…  相似文献   

17.
愿赌服输     
现我常常会为了任杰而流泪。在我只是一个人蜷缩在墙角那只巨大的沙发上,黑暗中耳边的CD正一遍一遍重复着相同的音乐,听得多了,便没有了感觉,伤得多了,也就没有了眼泪。对面墙上那发着幽幽蓝光的钟摆正不厌其烦地摆动,左右左右……一刻也停不下来,好像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一样。十二点多,小雅打来电话,一声铃响还没结束我就抓起话筒,那头便传来了她“劈里啪啦”的数落声,她说我就知道你还在等他的电话,他这种人把伤害你都当成了一种习惯,就像你已习惯受他的伤害一样。我苦笑,说你把我的头都绕晕了,什么习惯不习惯的。她马上又逮着了话柄,…  相似文献   

18.
春姑娘     
正你在冰寒中守候,怀揣着希望与执著。当朔风扯落最后一枚枯叶,正为洗劫苍生而狂呼之时,你已经开始将生命悄悄酝酿。在深深的地表之下埋藏,生命不仅需要土壤,生命也需要坚韧和顽强。时间啊,在等待中那么漫长……遥远而漫长。没有止住你将生命眺望,当寒冰和积雪耐不住时间的考验,将委屈与忏悔的泪水打湿了地平线时,你却开始张开双臂拥抱明媚的阳光,你的新绿给人间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2004,(8)
上海女孩——我嗲死你;河北女孩——我拿白毛巾捂死你;江浙女孩——我柔死你;我踩死你;湖南女孩——我辣死你;四川女孩——我腌了你;海南女孩——我拿椰子砸死你;内蒙古女孩——我用马奶泡死你;西藏女孩——当然是用耗牛屎把你贴在墙上活活憋死啦……BBS上的女孩——我灌水灌死  相似文献   

20.
致女儿     
正星期六,女儿放学回家,我们一家三口儿又在餐桌上边吃边聊了起来,这是我们家最温馨的时刻。女儿说:"爸爸,这周我们学了史铁生的《合欢树》。""哦。"我淡淡的应了一句,"我觉得史铁生写的最好的作品是《我与地坛》。对人生的感悟太深刻了。人只有经历过,才会写出如此深刻的作品。"女儿说:"我认为人年轻时不能写出很好的作品,只有阅历丰富了,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我说:"那倒不一定,张爱玲年轻时就写出了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