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赢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在群众诉求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农村党组织要善于换位思考,由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力运行逻辑向以群众为中心的社会服务逻辑转变,将抽象的组织关怀转化为具体的服务供给,通过服务于农民的民生改善和精神生活需求凝聚群众,增强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事业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社区改革及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市场的开放性、社会的流动性、社区的多样性不断加剧,社会管理的难度显著增加,不同的社区利益主体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要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各类利益群体表达的有效性,必须整合信任与社会网络关系以及文化观念等社会资本,培育深厚的公民社会底蕴;在社区物业中,凝聚一批有奉献精神,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凝聚物业力量实现志愿服务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与常态化;搭建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努力实现各类志愿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完善进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发展,健全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6,(1)
正党的诞生地嘉兴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承"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着眼于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组织和引导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群众路线,让"群众所需有人帮、党员奉献有其岗",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普陀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从活动性、临时性转向常态化、专业化,使志愿服务逐步内化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具体实践中,普陀区探索形成了"七个抓"的工作方法。一、抓体系建设,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化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4,(17):57-60
近年来,普陀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从活动性、临时性转向常态化、专业化,使志愿服务逐步内化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6,(11)
正河西区把品牌化建设作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的抓手,打造了覆盖全区的志愿服务品牌矩阵,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落地生根,让全民公益成为社会文明新风尚。一、以丰富内涵塑造志愿服务品牌河西区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城市管理新要求、居民需求新变化,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度塑造和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广泛参与志愿服务。一是满足群众需求设计品牌。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精心设计"爱心联盟  相似文献   

7.
燕爽 《党政论坛》2015,(4):4-5,1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为志愿服务事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创新社会治理也是事关上海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大事.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理念、志愿精神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融通性,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培育社会新风尚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阐释志愿服务及其精神,探讨志愿服务与思想道德教育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并呈现二者在功能上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和彰显人生价值的实践载体功能,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赢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在群众诉求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农村党组织要善于换位思考,由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力运行逻辑向以群众为中心的社会服务逻辑转变,将抽象的组织关怀转化为具体的服务供给,通过服务于农民的民生改善和精神生活需求凝聚群众,增强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21,(6)
正【提案背景】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技能等资源,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的志愿服务。但调研发现,到基层拍个照,录段视频,拍拍屁股就走人;要求接受志愿服务的单位或个人为其购买专业服务工具,收取数额不等的服务补贴等现象存在。一些志愿服务乱象已改变了志愿服务的本质,亵渎了志愿服务的神圣和荣光,让一些希望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人们踌躇不前,也让一些需要志愿服务的基层单位或人民群众不愿甚至不敢接受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为让志愿服务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制止志愿服务中的乱象。  相似文献   

11.
谢玲丽、黄志华的“推动志愿活动的有效举措”一文指出,志愿活动是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爱心放送,是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这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不仅被列入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且还能折射出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建立志愿者队伍,推进志愿活动,是发掘社会人才、整合人力资源的重要路径,更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一项凝聚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25)
志愿服务有益于个人的技能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国际上志愿服务包括:基于技能的志愿服务、虚拟志愿服务、微志愿服务、环保志愿服务、学校志愿服务、企业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国际工作营等等。虽然志愿服务的发展呈上升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苏州市地方税务局水韵沧浪志愿服务队苏州地方税务局水韵沧浪志愿服务队现有志愿者1100人,组建15支志愿服务分队,广泛开展扶贫帮困、岗生结对、助残献爱、文明创建、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项目化,践行"水韵沧浪源于一点一滴,志愿服务始于一言一行"的志愿服务承诺,先后荣获苏州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先进单位、苏州市群众公认服务品牌、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14.
开展志愿服务 弘扬志愿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通过无私奉献和团队合作,通过服务他人,加强社会认同和彼此沟通,体现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互惠互利,对于增强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公布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任务,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  相似文献   

16.
<正>阳春三月天气新,志愿服务暖人心。2月2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隆重集会,对2016年宣传推选的"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以下简称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按国际通行标准解释,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人。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3)
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吉首大学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公益实践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服务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探索学生社团志愿服务、专业实践调研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机制;积极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的党性教育功能,创新高校党性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宁波市在探索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努力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大、做实、做强,较好地推动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一、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大",形成全社会支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造大声势。充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系统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动,是民间系统服务于社会的群体行为或个人行为,即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与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保障;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以自己的行动接受了社会的评价与检验,并获得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升华。志愿服务所体现的核心精神是人道主义。 西方国家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源远流长,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加深、阶级矛盾加剧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在欧美等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与集体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当代青年的教育实践中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通过以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的自我完善和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