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现代知识的载体很多,书籍以外,有电视、影像、广播、网络。这些媒介带来的“快餐文化”让人们变得浮躁,读书越来越少,进而变得不爱读书。  相似文献   

2.
【儿童阅读的价值】关于阅读,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中国人讲究耕读传家,即便是在农耕时代,“知诗书、达礼义”也与“事稼穑、丰五谷”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让孩子早读书、多读书,这是全民阅读的根基,亦是文化薪火的传续。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成果表明,早期阅读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在学龄前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后期学业成绩,因为阅读能力是基础能力,其它每一学科的学习都依赖阅读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许多家长十分注重“谁来指导少儿阅读”“如何指导少儿阅读”的问题,他们习惯于借助各种书单、榜单选书,或关注网红阅读推广人。其实我一直认为,阅读是孩子们的一种自发性行为,并不需要外力强行灌输。只要成人提供足够丰富的阅读材料与足够的闲暇时间,鲜有孩子不爱阅读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状况。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正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全民阅读水平与经济大国极不相称。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严重滞后,阅读水平低下,西部欠发展地区尤为突  相似文献   

4.
阅读随想     
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读书人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丽激越起来。所以,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相似文献   

5.
蒋士军 《中国保安》2012,(15):49-50
开卷有益,读书怡人。至今,本刊已连续三年开展“送书到基层”活动,此活动赢得了广大保安员的欢迎、队员们在阅读中收获了知识、快乐和感动,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读书心得,分享畅游书海的喜悦之情。 活动期间,与本刊记者结成对子的保安班队管理人员也都非常配合,在各自保安班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让阅读真正成为队员们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2,(1):62-65
开卷有益,读书怡人。至今,本刊已连续三年开展“送书到基层”活动,此活动赢得了广大保安员的欢迎。队员们在阅读中收获了知识、快乐和感动,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读书心得,分享畅游书海的喜悦之情。 活动期间,与本刊记者结成对子的保安班队管理人员也都非常配合,在各自保安班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让阅读真正成为队员们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安》2012,(17):47-49
策划人语:开卷有益,读书怡人。至今,本刊已连续三年开展“送书到基层”活动,此活动赢得了广大保安员的欢迎。队员们在阅读中收获了知识、快乐和感动,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读书心得,分享畅游书海的喜悦之情。活动期间,与本刊记者结成对子的保安班队管理人员也都非常配合,在各自保安班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让阅读真正成为队员们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提倡人们有读书的爱好,让人们培养看书的乐趣。温家宝总理在做客新华网,回答网友提问时就说到:“我们非常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时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  相似文献   

9.
读书最好读经典何谓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他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行为。古人有一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8,(10):61-61
张兴军、桂娟在2008年5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指出.作为我国人口占多数的群体,农民能否养成阅读习惯,既关系到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更事关整体国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民的阅读就谈不上全民阅读。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的传统,形成了丰富的耕读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农民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提倡人们有读书的爱好,让人们培养看书的乐趣.温家宝总理在做客新华网,回答网友提问时就说到:"我们非常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时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是我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辞世纪念日。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读书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也有人把我们今天的读书称为“趣味阅读”.甚至概称为“娱乐阅读时代”。这种“娱乐阅读”倾向在一些官兵中很有市场.而且呈走俏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14.
<正>武汉市提出打造"文化五城",将"读书之城"建设列为"五城"之首。女性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而且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女性阅读愿望和习惯,与"读书之城"建设密切相关。为此,武汉市妇联组织实施了本市女性阅读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5.
我也算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但必须承认,有时亦会产生为甚么要读书的疑问,特别是要读一些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读物的时候。这时,我会安慰自己,这是上学和工作的需要。的确,读书是一种需要。在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如果不读书,很容易落伍,很容易跟时代脱节。我们旣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正如惠特曼所说:“我们的任务就是阅读这个世界,因为这一本巨大的书是我们尘世之人惟一的知识来源。”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有一己之力来实践阅读和游历世界的理想。要认识世界,必须尽可能了解前人和他人的经验,而其中的快捷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官员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官员的阅读史"。对于那些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的官员来说,其精神发育难免出现严重问题。从近些年来不少官员违法犯罪的经验教训来看,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是导致其精神发育畸变的原因之一。然而,有的官员喜欢读书甚至可以说是酷爱读书,何以其精神发育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后走上了贪腐犯罪的道路?人们或许会说:这是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活动频繁增加。我得以有机会参加世界著名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增长了对世界各国民众在读书方面的认识。在长时间的国际旅途中,在等待地铁、航班、汽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他们在不同的旅途环境中,普遍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补充自己的知识.提升个人的素质.从而提升了整个国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浅阅读”蜻蜓点水,浅、平、快,一人就能自足,但“深阅读”则如只身入深山,独学无友更见难。如何推动“深阅读”更上一层楼?唯有“抱团取暖”。本文作者身体力行,十年来一直坚持与邻居、友人举办民间读书会,且来看看他对这项“精神公益”活动,有何感想——【杂志到底有什么用】在很多人眼里,看看杂志,或许算不得“读书”,其实不然。读书,是为了获取信息,杂志产生于现代社会,是为了让人更多元、有效地获取信息。即使到了今日,公号微博、播客短视频等,都不外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而已,关键的其实是处理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火 《公民导刊》2015,(4):56-57
3月15日,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有关记者提问时说,希望全民阅读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4月23日,我们又将迎来世界读书日。本期《书屋》栏目特选登几位不同身份人的读书体会,在"全民阅读"的氛围下,他们的感受能否对你有触动?  相似文献   

20.
胡鹏 《人民论坛》2015,(10):76-77
“北京阅读季”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自2011年启动以来,发展迅速,值得学习。其基本经验包括:搭建多级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各方参与服务模式,细分不同群体阅读需求,拉动出版与消费同增长。为进一步推动书香中国建设,建议主管部门积极推广“政府推动、专家指导、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让阅读走进社区,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书香飘溢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