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国际市场经营,进行对外贸易、技术引进、劳务出口、工程承包以及创办中外合营企业、发展海外投资等多种形式的对外经贸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不涉及“国际惯例”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政策与法律规定中发现国际惯例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中央在作出进一步对外开放决策时反复强调,要让外国企业家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在我国经营企  相似文献   

2.
起源于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被近现代民法广泛继受的根本原因在于取得时效制度的功能。维护占有和权利合一的秩序、弥补交易无效瑕疵、权利证明是不同时代共有的社会需求。对取得时效制度构成要件的加减是一国继受取得时效时的自由,在这个增减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技术因素,而是价值判断。善意取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取得时效的功能,不过其程度还没有达到废弃取得时效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新南新事件”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第一次出现由外国银行以债权人身份对特区内企业进行所谓“接管”的事件。曾引起深港两地工商界、金融界、法律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在处理过程中,津师受市政府的委托,为事件的解决,提供法律帮助。新南新染厂有限公司是深圳特区第一家港商独资企业,投资总额为四千万港元。该厂从一九八○年六月开始筹建,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正式投产,是我国大型的现代化印染厂之一。一九八一年六月,新南新染厂有限公司在香港向英国莱斯银团(包括莱斯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澳洲纽西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借款三千六百万港元,并以该公司所有资产(包括在特区内的新南新染厂的厂房、设备)抵押与银团,  相似文献   

4.
贾凌 《河北法学》2003,21(2):130-132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有关时效的规定及我国《民法通则》中时效规定的比较、分析 ,对我国《民法通则》中时效制度的完善进行初浅思考。  相似文献   

5.
祖屋继承是个难题,我国现有的共同继承遗产之共同共有制度存在不利于物之利用,从经济学产权理论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该问题的解决可适用取得时效。  相似文献   

6.
7.
许国鹏  余俊 《行政与法》2004,(11):119-120,123
取得时效制度具有维护财产稳定、确保交易安全、促进物尽其用的社会功能。如何设计符合社会需要和实际的制度关系到该制度的法律效果,关键是要规定好“善意”构成要件的在不同财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淼 《法学论坛》2003,18(6):107-110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中国民法典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特别是自去年 12月法工委颁布民法草案之后 ,民法典立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学界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为这部法典的诞生贡献出自己的心血。为此 ,本刊特策划一组稿件 ,以期对这场讨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民事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经过一定的期间,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制度。它本身就是一种法律事实,可以成为取得或丧失民事权利的原因。其因事实状态和法律后果的不同而有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之分。凡占有他人财产达到法定期限即依法取得所有权的,为取得时效。因其前提是善意、和平、公开、持续地占有他人的财产,所以又称占有时效。凡权利不行使之事实状态,达到法定期限,权利人即依法丧失其权利的,为消灭时效。因其常涉及诉讼问题,所以又称诉讼时效。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没有确立取得时效制度。设立时效制度的目的,首先在于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性。一定的事实状态在社会上长期存在,其本身即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能形成其他社会关系。但是,这些事实关系,如非财产所有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对物之自主、善意地占有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关系,从法律上讲却是不稳定的。消  相似文献   

10.
浅议民事时效制度王进民事时效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持续存在,从而产生与这种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效果。民事时效制度的建立,对于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正确履行义务,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11.
程刚 《广东法学》2002,(5):67-70
时效制度源于罗马法,指一定事实状态,持续经过一定期间,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民法时效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两种。取得时效的规定始于罗马十二铜表法,是指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一定期间,即发生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效果。消灭时效在罗马法上发生比取得时效晚,源于古代裁判官法,是指权利不行使之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问,而发生消灭其权利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以公正和高效作为司法改革主旋律的今天,建立民事诉讼举证时效制度,以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取代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日益成为民事诉讼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致呼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时效的定义等,就时效制度展开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时效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政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期限而产生某种特定行政法律后果的程序法律制度,法律事实、期限和法律后果是它的三个基本要素。现代行政时效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追求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的效率,行政时效制度的设定应当贯穿新的行政时效观。深入研究和科学制定我国的行政时效制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效,在民法上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导致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制度。时效因其事实状态和法律后果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因占有财产经过一定时间而发生取得财产权的法律后果的,称为取得时效;因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发生权利消灭或权利不受法律保护的后果的,称为消灭时效或诉讼时效。本文仅就取得时效制度略陈己见。一、取得时效制度产生及历史沿革:在罗马古代,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有着较严格的形式要求,对于要式转移物,当事入不经规定的程序,只有交付和取得的事实,是不能转移所有权的。这样,一个人如未依规定…  相似文献   

16.
论票据时效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票据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信用工具和支付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据作为信用工具和支付工具将会大量使用。在票据流通的过程中会出现票据持有人不能依据票据行使权利,获得票面金额的现象,其原因之一在于:票据权利人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没有行使其票据权利,从而...  相似文献   

17.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持续地占有他人财产达到一定期限就取得财产的所有权的制度。文章从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价值、功能和构成要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一制度,着重阐述了取得时效的独特价值和功能,深刻地分析了取得时效的经济根源,认为这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制度,在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时,应该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把取得时效制度吸收到我国的现行法律制度中来。  相似文献   

18.
一、诉讼时效的性质 我们认为,诉讼时效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消灭时效,而是兼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的双重性质。即是说从权利人角度而言它是消灭时效,从义务人(占有人)角度而言,它则是一种取得时效。 人们之所以竭力否认将取得时效包括在诉讼时效之内,其理由不外有二:其一是,取得时效的规定有违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容易助长人们占有他人财产或公共财产的不正当欲望;其二是我国《通则》中未对取得时效作出明确规定。这两点实难成立。撇开取得时效所适用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这一立足点姑且不论,法律规定的取得时效一般都要求对他人财产公开善意的占有,且要持续经过一定期限。这不但不会引起鼓励人们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消极后果,而且还有利于促使不太稳定的经济关系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19.
王彦  甄世辉 《河北法学》2004,22(8):56-60
取得时效制度是民法时效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促进物尽其用、维护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取得时效包括动产取得时效和不动产取得时效、所有权取得时效和他物权取得时效,这些具体制度都有其自己的构成要件。取得时效中的中断和终止,是平衡财产权利人和时效取得人之间利益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民法时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效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对于促进财产流转,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便利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民法典迟迟未能颁布,所以,虽然在一些单行的民事法律、法规中有关于时效的规定,但迄今尚无完善的时效制度。有关时效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我国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