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晓光 《学理论》2009,(5):42-43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我国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权力行使主体、权力实施的全过程、权力运行的后果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包括重点监督、程序监督、民主监督、职能监督等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概念界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力制约和监督是一个老话题,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则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议题。由于学界对于"什么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关注,因而相关研究还处于有待破题的阶段。在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组成"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术语的词语或短语和"权力运行机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等相关概念加以界说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由若干个"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构成,而所谓"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则是指由若干个对权力主体分配和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约束、限制、观察和纠正的机制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统一体。权力配置、程序控制、信息公开、复合监督、责任追究等机制就是作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构成要件的五大"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有与之相平衡的监督权力制约和监督它。通过研究中西传统行政权力监督,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规律,那就是行政权力的每一个变化必然伴随着行政权力监督的变化,二者总是在不断地调适与磨合,以期达到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深入开展党内反腐败斗争,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党的建设中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根除党内权力腐败现象,既需要加强权力监督者对权力执行者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自身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在党内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提升后,更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的监督制约。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权力监督者自身腐败现象及对党政干部进行的有关权力监督者是否需要监督的专项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党政干部都认为监督者也需要监督,监督者不受监督将对权力运行造成双重的损害与影响,谁来监督和怎样监督监督者问题已成为反腐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监督监督者提升为党内权力的相互监督制约,一要牢固树立权力相互监督制约的理念,二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离、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三要科学制定化解权力监督制约中出现摩擦的程序。  相似文献   

5.
能否对公权力实现有效监督以确保其正确运行是衡量一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否成熟、治理能力是否高强之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全党开展治国理政现代化实践探索中,对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举措,其要旨是厘清权力监督与治党治国关系、明确权力监督要点、聚焦权力监督对象、重塑权力监督体制、整合权力监督力量,从而真正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之"笼子"。习近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新思想、新举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最新成果。全面总结习近平的权力监督观,对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喻中 《理论导刊》2006,(6):17-19
权力监督实践中的“双规”,是当代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纽结,是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区别于西方各国权力监督的一个关节点。在实践中,它还是联系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的桥梁。认真地看待“双规”,有助于我们跨学科、全方位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贺兴洲 《求知》2004,(12):6-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要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权力之间的矛盾是依法治国实践中不可回避和必须慎重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法律监督的内涵和作 用入手,分析了法律监督在权力制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在权力制约中强化法律监督的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对国家和执政党等权力主体行使权力过程的一种制约方式。社会监督,这是一种异体监督,它与权力体系内的监督相比,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社会监督的主体是人民,这就决定了社会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监督。在当代社会,社会监督的突出形式之一,是新闻媒体对党政权力机关的监督,即舆论监督。当前的一个尖锐问题,就是要正确对待互联网的性质和作用。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对于共产党来说,人民的监督高于党内监督,所以,不能以任何借口用党内监督代替社会监督即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0.
权力是统治阶段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以强制性手段体现出来的国家意志。在社会主义国家 ,统治阶级和执政党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出相应思考 :一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 ,形成监督的合力 ;三是关键是要在监督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浅谈人民权力与人民监督胡煜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也就是说,人民拥有对国家财、物、人事等权力的所有权。为了管理国家各项事业,有秩序地进行革命和建设,人民把权力的使用权庄严地赋予国家机器的各职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级工作人员代表...  相似文献   

12.
《廉政文化研究》2014,(4):92-92
<正>治理腐败的能力及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权力监督的视角来看,一些国家治理腐败的特点主要有:以法律规范权力,厘清权力作用边界,规范政党组织及其活动,引领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以权力约束权力,通过议会制度分权制衡,发挥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的约束功能,使权力行使受到有效制约;以权利监督权力,注重运用民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打压权力腐败的空间。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提高治理腐败能力,关键在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的监督,规范一把手的权力行为,是摆在我们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归根结蒂是对其权力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纠偏,确保这一公共权力始终在正确的、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轨道上运行。由于一把手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一把手的监督始终是干部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一把手的监督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某一级组织、某一个部门或单纯采取某一种手段,往往难以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因此,要树立“大监督”的观点,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地方具有决策权、用人权、指挥权和财物权的领导,一般说来,这四权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一把手”的权力。“一把手”权力使用的好坏,除了靠自身的素质外,还要靠对权力的监督、约束来控制。实践证明,不受监督、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权力,导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治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对权力的监督,尤其是对政治权力的监督依然是各国政府及政党所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保证它的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百分百的廉洁,当然,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出现了绝对的腐化现象,这其中政治监督的作用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6.
张亚勇  李民 《求知》2011,(11):38-40
提高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科学化水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目标。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屡禁不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科学化水平不高。使监督难以落到实处。提高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科学化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层面寻找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领域视野中权力监督的逻辑、批判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领域既是人类社会辩证复归的结果,也是权力公共化的重要动力,因而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以相应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与日益常态化、制度化的权力监督实现了共通与互动,同时表现出鲜明的国别特征。鉴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依然弱小稚嫩的公共领域加剧了权力监督的现实困境,制约了权力发展的方向、动力和进程。立足人类进步的基本趋势,不仅国家要发展公共领域,强化监督主体的宗旨意识,而且民众也应积极提升主体素质,以共同提升权力监督的规范性,持续助推政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一、党政权力监督体系强,社会权力监督体系弱 我国现行的权力监督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处于党和国家政权系统中的党政权力监督体系和党政系统外的社会权力监督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为避免重蹈“文化大革命”的覆辙,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政权力监督体系的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监督、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等党政权力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他们的监督拥有奖励和制裁的权力,因而具有刚性的约束力。而属于社会权力监督体系的民主党派和政协监督、媒体监督和公民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虽有所提高,但其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作用却很有限。  相似文献   

19.
<正>法治是消除腐败的真正治本之策,这已经是普遍的社会共识。法治的核心要素就是制约权力,保证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因此,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问题,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法治化,这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权力的制度之笼需由法律造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反腐败方面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美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进行了比较,并总结了美国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主要经验.作者认为,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对完善公共权力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利益集团实现时公共权力监督的必要条件,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公民文化的塑造对利益集团监督公共权力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