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10):6-6
田家英(1922~1966)。原名曾正昌,田家英是其笔名。他祖籍成都双流,3岁时丧父,初中一年级时母亲去世,他辍学去中药铺当学徒并开始用田家英的笔名给报刊投稿。14岁时他在报上同一个教授论战并大获全胜,被人称为神童。193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成都县立中学,1937年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参加海燕社被学校开除,  相似文献   

2.
田家英(1922~1966),原名曾正昌,田家英是其笔名。他祖籍成都双流,3岁时丧父,初中一年级时母亲去世,他辍学去中药铺当学徒并开始用田家英的笔名给报刊投稿。14岁时他在报上同一个教授论战并  相似文献   

3.
宋洪斌 《侨园》2012,(1):38-39
与田家英交往的这位老干部叫段涌泉,他生前最后一个职务是沈阳某国有大型企业的正局职党委书记,还是当时的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在他的革命经历中,在他接触与交往过的(按时间先后)陈伯达、田家英,浦安修、胡耀邦、王任重等老一辈"重量级人物"中,尤与田家英的交往和情谊,最为弥足珍贵,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农村调查是田家英生前所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从建国初期的合作化运动开始到他离开人世,从未间断。他是我们党内熟悉农村情况,熟悉党的农业政策,熟悉合作化历史为数不多的干部之一。五、六十年代,有些省市的负责人曾向毛泽东要求,把田家英下放到他们那里去工作。毛泽东不同意,他说:我是主张干部下放的,但田家英不能放,需要有人给我反  相似文献   

5.
名联风波     
陈烈 《瞭望》1999,(15)
田家英的“小莽苍苍斋”收藏清代学者书法作品甚富,这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为他研究清史作材料的准备。他所藏邓石如草书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得之于一九六一年。为了这副对联,陈伯达还掀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田家英与陈伯达相识是在一九四一年的延安,当时他们同...  相似文献   

6.
于继增  刘秀娟 《各界》2010,(8):10-11
共产党员不言后悔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使得风声日紧。此间张闻天曾就自己的发言提纲征求过田家英、胡乔木等人的意见,因此他们7月20日曾分别打电话给张闻天,婉转地透露“上面”有不同看法,劝他“有些问题就别讲了”。  相似文献   

7.
陈烈 《瞭望》1996,(36)
小莽苍苍斋是田家英的室名。 田家英生前有志于清史研究,其收藏亦多为清代文人法书墨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学术研究的价值,许多是难得的珍品。这一组“收藏纪事”,将择其收藏之精品向读者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使得风声日紧。此间张闻天曾就自己的发言提纲征求过田家英、胡乔木等人的意见,因此他们7月20日曾分别打电话给张闻天,婉转地透露“上面”有不同看法,劝他“有些问题就别讲了”,张闻天的秘书也劝他还是不讲为好。但张闻天声称不能退缩,仍然坚持要讲,并在7月21日的华东组讲了3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9.
田家英为什么自杀?是怎样自杀的?迄今45年过去了,这件事仿佛还未取得完全的共识。而真正厘清这件事,对了解“文革”乃至高层政治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曾自 《瞭望》1995,(13)
从跛鳖千里到只争朝夕──为最近发现的毛岸英一封书信注曾自敬棠同志:到田家英处偶尔读了你写给他及彦修同志的信,颇有所感。许多天前我曾经康公处转你一信,不知收到了没有?张家集党小组会上我对你的放肆的批评,今愿收回80%。由于我对自己的认识错误,所以也不能...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雷锋助人为乐被人称为"傻子"时,他曾给予了这样的回答:"如果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甘愿一辈子做这样的‘傻子’"。时下,一些人对郭明义做好事也不理解,说他"傻到家了",甚至送他"郭大傻"的外号,而郭明义不怕别人说他"傻",并召唤起一大批人跟着他当"傻子"、做"傻事"。  相似文献   

12.
任明耀 《民主》2011,(9):39-40
我的老友黄宗江先生于2010年10月18日驾鹤西去了。享年89岁,也算高寿了。他早几年来信告我:"来日无多了。"可是那年他只有75岁,上苍没有收留他,拖了10多年终于在去年秋收留了他。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7,(47)
大丰新棉收购突破百万担十一月五日,对有百年棉花种植历史的江苏省大丰市棉农来说将是终身难忘的日子,全市收购皮棉首次突破百万担,达100.168万担,居全国县市新棉收购之首。大丰是我国著名优质棉生产基地,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大丰棉花唯一获...  相似文献   

14.
半生难解的"建议"缘马弘毅口述曾明子采访整理12年前,他向外交部提议:中国应尽早加入国际南极公约。一年后,五星红旗插上南极。4年前,他提出"人民建议征集学说",倡议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引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现正在全国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韩永 《党政论坛》2012,(10):42-43
1992年1月19日上午9时许,一列没有编号的列车驶入深圳火车站。邓小平来到了深圳。此前,这位"京城老翁",已经坐看了几年的"风起云涌"。他目睹了中国的经济在治理整顿中渐渐变冷,也目睹了一场由"左"派主导的舆论之争。  相似文献   

16.
清风慕竹 《各界》2013,(10):49-51
范纯仁的父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他老人家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耀千古,以致范氏子孙在他的星光下显得十分黯淡.其实范纯仁官职不比他老爸低,社会影响比他老爸还要大,在个性特点和行为作派上,更是别有一番名士味道.放着"官二代"不做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出生于1027年.作为"官二代",范纯仁17岁时就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  相似文献   

17.
董边  曾立  曾自 《各界》2010,(9):87-91
本文记述的是母亲董边1998年病重时,在住院的十个月里,给我们讲述的关于她的故事。 她怀念延安的生活,怀念和我父亲田家英相识相爱的美好日子,称“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现整理出来,以释怀我们对父母的深深思念。  相似文献   

18.
孙大光 《侨园》2014,(10):52-54
初秋的一天,室外已经很凉爽了,又恰逢下了一场小雨,令人感觉很惬意。在鞍山市的一个高档小区门口,记者被尚世海接到了家里。刚见到69岁的尚世海,记者就感觉他身上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是一位有着非同寻常历史背景的饱学之士。他当过将近20年的《鞍山日报》社总编辑,后来从鞍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休。大半生与文字和教学打交道,使他出口成章,满腹经纶。尤其他的特殊身世,给他又"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有一句网络流行语——"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真正令人感到惊奇的地方在于,当事者"急"不择言说出来的话,既反映了他本人的内心,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20.
王贞勤 《侨园》2014,(5):22-23
2014年1月16日,山东郓城县双桥乡郭庄大年集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第九届"孤寡老人节"正在这里如期举办。十里八乡的孤寡老人聚集于此,不仅观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美美吃了一顿免费午餐,临走还免费领取了猪肉、鲤鱼、香油、衣服和棉被等礼品,高高兴兴度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殊节日。这个"孤寡老人节"的创办者叫黄修良,是一个走村串户的"卖油郎"。他于2006年初办起"国字第一号"的"孤寡老人节",此后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十六都会如期举办,并放言要将该节办成世界性节日!他被大伙誉为"最美卖油郎",并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