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华国锋心中永远的"家"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汾河西岸的交城县,是华国锋的故乡。永宁南路是旧县城一条主要街道,华国锋的两处故居,都坐落在永宁南路上。华国锋的出生地在永宁南路46号,一座典型的晋中农家小院。小院在清末民初由贾氏所建,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大体上还是原样,主体结构80%完好。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就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胡德平 《党政论坛》2010,(22):26-26
“耀邦不愿动华国锋”。这是杜导正记录赵紫阳说的一句话。赵紫阳更为完整的话是这样说的:“耀邦不愿动华国锋,主要考虑是怕自己来接。”  相似文献   

3.
“谁是抓捕‘四人帮’的首倡者”,是中国当代史上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叶剑英在1976))一书问世以后,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两种说法:一说是叶剑英“有意识地主动接近华国锋,逐渐说服了处于犹豫不决、彷徨不定的华国锋,  相似文献   

4.
曾担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二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华国锋原本不姓华华国锋本姓苏,单名铸。于1921年2月出生在山西交城县南关街。1935年,14岁的华国锋入交城县"商业职业学校",学习到1937年。所以,华国锋后来在填写履历表时,"文化程度"一栏总是写"中学文化程度"。1938年,17岁的华国锋离开家庭,  相似文献   

5.
华国锋决心对"四人帮"采取行动第一个找李先念商量《人民日报》2009年6月25日刊登李小林回忆父亲李先念的文章说,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决心对"四人帮"采取行动,第一个就找我爸爸商量。30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华国锋不找别人,独独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8,(20):6-6
曾担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7.
韩凯 《各界》2012,(2):6-7
北京西皇城根南街9号院,微风拂过院内的葡萄架,茂盛的绿藤沙沙作响。和她们朝夕相处的主人华国锋,生前就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1975年7月,胡耀邦受邓小平和华国锋的委托,担任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负责中科院的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8,(34)
华国锋:因病逝世8月20日,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媒体在发布消息时给予了他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评价。华国锋本姓苏,名铸,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同年入党。历任中共山西交城县委书记、中共山西阳曲县委书  相似文献   

10.
胡德平 《党政论坛》2010,(22):46-47
1979年是全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洪峰年,人流滚滚,怨气难平,西双版纳农场知青下跪请愿,群体卧轨,七万人罢工事件,震惊了中南海。当时,华国锋和胡耀邦对下乡知青是十分同情的,但在解决问题时,刚开始还停留在怎样改进工作,加强领导,制止干部违法乱纪的思路上。  相似文献   

11.
冯永杰 《民主》2008,(6):46-46
2008年5月12日,是个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月23日,华国锋拒绝三年之后,终于同意在我收藏的《你办事,我放心》油画年历上签上他的名字,从而使这幅油画年历成为举世无双的孤品。现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陆魁宏 《各界》2011,(10):16-19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4.
陈立旭 《党政论坛》2013,(22):22-23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华国锋对于邓小平复出,积极中不能不注意稳妥。他在党内第一个提出要让邓小平复出,同时,他为了稳定大局,也为了让邓小平复出更顺理成章,在推动邓小平复出方面,采取了稳步进行的措施。他概括这一稳步进行的措施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4,(9):62-63
2014年8月8日,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播出。前中共领导人华国锋的形象终于在其去世6年后首现中国荧屏。在历史学家看来,政治人物不过是其政治理念、业绩的符号和标记。历史需要英雄,历史造就英雄。政治人物在位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和关注往往是由人及事;而在他离任后,人们的议论则往往是由事及人。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务员制度确立之初,就将"永业"作为其重要制度内涵。上世纪70年代后,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务员"永业"制度提出了挑战,一种更具弹性和流动性的公共人事制度成为众多国家改革的取向。但由于多种原因,公务员"永业"制的根基在很多国家并未根本触及。在我国,由于公务员退出机制不健全及运作的不顺畅,形成了公务员岗位事实上的"永业"现象,造成公务员队伍的活力不足、公共管理目标取向位移、尾大不掉等问题。因此,健全公务员退出机制、结束事实上的"永业"现象是当前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永佃权流转的制度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佃农对地主及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永佃权独立性的增强、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等为永佃权的流转提供了条件.永佃权的流转在总体上表现为民事习惯性、物权流转性、实质不平等性等历史特点.永佃权流转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穆易 《各界》2011,(4):1-1
在华君武人生及艺术成长的过程中,延安时期给了他许多滋养。这使他终身受益,也永难忘怀。  相似文献   

19.
61岁时“空降”安徽 十年“文革”结束时,刚被解放的万里,原是被派往湖北省工作,临行前他去看望邓小平,向老首长辞行。邓小平听万里说要去湖北,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要着急走,再等一两天。”邓小平随即向华国锋、叶剑英建议,安徽这个“老大难”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于是,万里转而来了安徽。  相似文献   

20.
熊蕾 《各界》2008,(12):6-9
华国锋是谁?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在人们为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去世而悲痛的时候,心中也压着巨石般沉重的未知:谁来接替总理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