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将成为我国大多数人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共同体是以对城市文明的追求建构其秩序为基础的,从而城市文明凸显出规范城市发展秩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余庆 《党政论坛》2010,(5):14-17
2010年是举世瞩目、人民期盼的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上海时的要求。进一步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举办世博会为主线,以礼仪文明、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建没为重点.充分发挥市民自律的主体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测评监督的激励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举办世博会与文明创建的良性互动,使世博会成为上海城市文明建设的大考场、大舞台、大学校,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新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辉 《党政论坛》2010,(3):43-45
一、我国“城管”发展的概况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就其发展历程而言,是人类从散居到群居进而在一定地点“筑城立郭”长期发展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都是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很多方面讲对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大量人群的聚集地,城市又必然需要良好的秩序,而良好秩序的获得离不开有效的城市管理,因此城市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各个时期各国统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朱英睿 《党政论坛》2010,(17):44-46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相对滞后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持续弱化的城市生态,使得上海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逐渐增强,制约着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充分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体现的城市发展的生态价值和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上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张家港市把城市社区理念引入农村,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辐射源”作用,实现城乡社区文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球城市的空间转型是一个新功能关系转型与空间扩展的过程,是一种超越城市自身的特有现象。然而,全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空间秩序",这一新秩序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空间转型与资本入侵也会使得原来属于城市居民的社会空间逐渐被消费主义所占据,历史记忆的空间化过程中面临"失忆"与"伪忆"的风险。城市的空间转型与历史记忆保护形成了城市发展动力的差异,也形成了城市公共生活中时间和空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在全球城市建设中尤为突出。面对碎片化的历史记忆,我们需要对全球城市的历史记忆进行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7.
文明发展是对传统发展的批判与超越。本文从传统发展模式的秩序批判出发,认为传统发展是一种不均衡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遮蔽、人与自然的冲突等。文明发展则是一种合乎秩序的和谐发展,其理念、目标、路径均蕴含着内在的秩序诉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空间秩序、时间秩序、意义秩序三重维度阐释了文明发展的秩序构建。  相似文献   

8.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民城市理念,致力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城市文明体建设,体现了城市人民性的根本属性,开创了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与繁荣的“人民城市论”新型理论范式的建构之路。人民性是人民城市论的本质特征,城市功能性的不断扩容将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联结起来,推动城市性、人民性与国家性有机统一的人民城市理论体系的建构。在城市发展从有机体向生命体再向文明体的演变历程中,人民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得到确立,人民城市成为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世界窗口。新中国成立以来,超大特大城市在实现国家从工业化到现代化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阶式战略目标过程中,努力建构回应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价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城市。人民城市的建设与实践,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新型发展道路,又标志着人类社会城市理论新范式的建构与成长,对于构建人类城市文明共同体具有重大的理论、历史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音乐文化产业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多纬度的:其一,体现城市文化厚度、文化美度和文化商业度,标志一个城市发展的文明程度;其二,为城市拓宽了经济增长点,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艺术氛围和智力支撑;其三,扩大城市的外在影响,美化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1,(9):8-1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围绕“美好城市,美好生活”主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和礼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刚  曹静 《学理论》2013,(4):28-29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把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城市建设是我们实现经济与资源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途径,为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时髦女孩丝袜上有一个小破洞,该是多煞风景的事。其实一座城市的形象也是如此,细节关乎成败,彰显着一个城市文明的程度。龙应台在《人在欧洲》中如此形容城市细节的重要性:一座城市是否文明发达,不仅要看高楼大厦是否光洁、马路是否平整,更要看看一场三小时的暴雨之后,城市街道是“滑却不积水”还是“能用锅予捞鱼”;去看看衙门办事,是手续简单还是繁复冗长;去看看一趟公共汽车上的乘客,是否个个彬彬有礼。这便是细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明典范”概念有其出场的历史机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历史新方位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不断丰富、提高国家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需求,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诉求。“城市文明典范”概念蕴含着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脉络和价值理路,是对城市文明建设迈向更高层次的探索。作为对未来人类文明跃升的一种前瞻,“城市文明典范”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城市文明维度的一种现实回应,旨在以一种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以社会性成长方式实现中国文明型崛起的一种强力支撑和促进。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的新气象,对徘徊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文明跃升方向的选择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春雷的世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和上海城市文明的新进步一文指出,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圆满落幕。在世博筹办的八年准备、600天冲刺、184天拼搏过程中,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全市动员、全面宣传、全民培训,倡导全市人民自觉践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盛会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世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推动上海城市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和礼仪文明实现了较大提升,更推动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文明的新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22,(2):110-120
城市是由人类创造的巨大空间和文明形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特大城市的出现创造了更加繁荣的经济和更为发达的文明,但同时也蕴含风险,自身存在脆弱性。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生态环境问题凸显、民族与种族矛盾等时有发生,维系特大城市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存在为偶然性事件所消解的可能,即特大城市坚韧的表象之下所隐藏的自身发展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本质是人类需求的日益增长与有限资源之间内在张力的外在表现。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研究特大城市脆弱性的表征与发生机理,提出运用底线思维的城市治理机制来应对特大城市的脆弱性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文明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一个法制化过程。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都与法制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更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商品经济条件下城市文明对法制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着眼于上海城市文明系统的整体发展,探讨相应的法制建设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日,就意味着上海城市文明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走上了更高层次上的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城市文明,不仅仅是各种社会设施,诸如…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以《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题,提出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瞄准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让深圳发展成为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高技术、高增值经济体;成为“五大中心”,成为“市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平安和谐、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文明法治更加完善并具有较强辐射引领作用”的先进城市;成为“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东方魅力都会。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三次科学革命和第四次技术革命交互作用、井喷式突破冲击下,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实施运河战略、参与国际重新洗牌、迅速实现弯道超越,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战略机遇。针对现行发展模式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房屋闲置、耕地撂荒、环境压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在技术、技能和创意三轮驱动的新经济形态下,构建现代生态城市的战略路线图,进而实现中国现代生态文明全息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企业精神的内涵出发指出了政府经营城市的内容、主体、客体、方式 ;并结合实例论证了政府经营城市的四项法则 ,指出城市政府应转变对城市资产的理念 ,转向运用市场手段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 ,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市民素质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素质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现代文明城市也期待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市民素质包括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意识素质等层次结构。这些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并向现代化、文明化提升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