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长安 《政治学研究》2022,(5):85-98+154-155
当代西方国家的困境是透视世界大变局的一面镜子。探究当代西方国家困境的根源,需要省思资本和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演进历史与逻辑。自西方进入资本统治的时代,资本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演进大体可以划分为嵌合与分离两大阶段。嵌合阶段对应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资本出场与民族国家建立的时期,西方兴盛的基本前提得以奠定;第二个时期是资本扩张与世界体系形成的时期,西方的世界霸主地位得到确立。分离阶段对应第三个时期,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去国家化”为重要特性的国际垄断资本产生后,西方不同资本集团乃至整个社会发生分化,国家由辉煌的高位不断下滑,进入相对衰落阶段。研究当代西方国家的困境,对于理解西方近些年变幻的政局及其在全球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主张是新保守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战后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保守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出现危机时兴起 ,对福利国家理论和激进主义运动的批判 ,是新保守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魏德胜 《各界》2014,(10):32-32
南非是接受西方文化最为深远的一个非洲国家。甚至可以说,南非所接受的西方文化,恐怕比东方民主国家更到位一些。从南非传奇人物纳尔逊·曼德拉身上,我们看到了西方文化那浓重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吴晓林 《政治学研究》2022,(1):44-57+157-158
与中国将社区置于国家政治版图的重要位置不同,西方国家大多时间将社区定位为“与国家相对的私域”。但是以“国家无涉”或“社区自治”来概括西方社区治理,则过于简单且有违史实。完成工业化的一百多年来,在工业化、战争和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对社区的认知先后经历了“拥抱社会”和“接受国家”的“二阶转型”,这为国家干预社区提供了基础。英美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经历了“国家无涉-积极介入-策略后撤”的转变,体现出国家合法性转译的过程;英美国家对社区治理的每一次调整,都以确保其社会基本面不受冲击为首要目标,自由主义传统始终发挥着强力守卫的功能,力图扼住“国家主义”的龙头。受经济理性支配,西方国家期望社区为经济社会问题提供解决办法,而不解决其所处的经济结构根源问题;社区治理只能被狭隘地局限于消费主义的选择领域,面临结构性难题。必须明确,社区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由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国家应当将社区治理纳入更广阔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目的是要引进新公共管理来否定传统的官僚制.改革无疑会遇到巨大的阻力.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之所以能顺利推行,是与改革者运用正确的改革策略分不开的.本文首先从西方国家行政政革的背景分析入手,论述了西方国家在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改革策略:强化政府权威、获取政治支持、化解政策阻力、渐进推进,最后简要指出了西方国家改革策略对我国行政改革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中国道路研究话语逐渐显现深刻变化的系统性表征;西方国家内部及其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引发本已存在的话语矛盾和冲突日益激化;中国奇迹日益触及乃至超越西方话语主导世界秩序及发展目标的边界;中西方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的差异,使西方话语基础、逻辑和价值等方面的结构性困境在西方国家内部、中西方之间以及全球范围等三个层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必须夯实中国道路话语的物质基础,增强其内在逻辑合理性和价值诉求正义性,从而不断赋予中国道路话语更为丰富、深刻和开放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东西方文化和发展历史的不同,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较大反差,使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国家制度供给理论上有很大差异。本文对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国家制度供给理论进行述评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东西方国家制度供给理论的差异,进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制度供给理论的特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的第五个年头,1954年。当时,新中国在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主要的西方国家仍坚持不承认的立场。然而,一个西方主要国家的外交家却敏锐地感觉到:“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他还告诫他的西方盟友:“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国家理论及国家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在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等问题上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得国家理论在它们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谱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国家理论及国家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在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等问题上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得国家理论在它们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谱系。  相似文献   

11.
正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手段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更加热衷于文化渗透这一温和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侵略与迫害。鼓吹"普世价值"来实现其"西化"与"分化"的目的。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凭借其强势的话语霸权不断向社会主义国家鼓吹、兜售"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带有鲜明的西方意识形态倾向,以分化为手段,西化为目的,将中国纳入到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体系中,企图以"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方式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  相似文献   

12.
族群"政治化"为特征的族群国家和以族群"文化化"、"去政治化"为特征的公民国家是现代多民族国家的两种国家整合话语体系。受到苏联的影响,当代中国采用的是族群国家的国家整合话语体系。但是,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近年来出现了少数民族的暴乱事件,在某种程度上表征了族群国家话语体系本身具有反效果。相对而言,美国等某些西方国家采用的是公民国家的国家整合话语体系,却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公民国家可视为当前中国国家整合的新话语体系,可视为解决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为消除经济“滞胀”,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放松政府规制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从英美日等国开始,逐步扩展到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改革政府规制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了解西方国家放松规制的原因及措施,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调整政府与产业的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刘晨华 《学理论》2012,(13):30-32
当代西方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公民社会。①在此背景下,从政党和公民社会的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趋势。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简要地阐述了西方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历史关系;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当代西方政党和公民社会的关系;第三部分,对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选民问责政府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问责是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西方国家的选民通过直接路径、间接路径和复合路径三种类型的方式来向政府问责。这三种类型的问责路径与西方国家的选举活动和选举制度密切相关,选举对政府问责有着很大的影响。西方国家的选举与政府问责的关系对我国的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府问责制度的完善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3,(18):28-28
揭露美国“棱镜”案的主角斯诺登提出避难申请的法、德、芬、荷、挪、波、奥、意、爱、西、瑞士、冰岛等12个西方欧洲国家,无一愿意受理。欧洲国家,向来以“人权卫士”自居,法、德等国每年都要接收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避难者”。斯诺登冒着生命危险,揭露美国监控盟国和其他国家,为维护法治、民主和各国公民的隐私权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表示,斯诺登的揭露显示,已有西方国家在使用专制统治,他为维护世界舆论的知情权助了一臂之力。德国绿党负责人特里廷表示,如果西方国家不能保护斯诺登,这是西方“民主”的“耻辱”。这类表态足以证明,他们认可斯诺登对维护法制、民主、公民隐私权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使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治理,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治理,而是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国家治理中,高度重视和运用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成胜于西方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浩大的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擘画了治国理政的宏图大略。  相似文献   

18.
从城邦时代到启蒙时代,伴随着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离,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确立。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主张,国家被近代思想家赋予积极与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各持极端立场,分别将国家干预和社会自治推向极致,而自由主义则居中而立,既承认政府的作用,又相信社会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考察了国家的形成过程,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国家职能重新回归社会、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在国家消亡之前,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新型国家形式将发挥其内在作用。西方国家观念更迭的历程说明,只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客观规律的国家观才是最好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9.
认真剖析"国家资本主义论"基本观点背后的理论实质,可以发现"国家资本主义论"在理论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二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混淆了两条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西方学者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论"的实质在于通过混淆概念,转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以达到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辩护的目的,进而掩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历史日益成为"世界历史",中国的改革进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西方各种理论传入中国,这些理论对中国理论界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对这些理论进行辨析,变得尤为重要。西方治理理论就是其中一例。本文重新研究和梳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并对西方治理理论进行梳理,从而分析其嵌入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可能与边界,这对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