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因不堪耻而跳崖自尽了;动荡日本政局的毒大米事件中的米老板中川昭一,因受不了良心折磨自杀了;俄罗斯奥伦堡州中学教学楼楼梯坍塌导致五名学生罹难,副校长在万般自责之下引绳自尽了。这些生命的消失,让耻感文化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辨耻”是“立荣”的前提正如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一样,“八荣”与“八耻”也是相对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对什么是耻没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无以立荣。因此,辨“八耻”是立“八荣”的前提。确切地说,“辨耻”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和内涵:首先对社会和国家来说,“辨耻”要求社会科学地确立用以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和尺度,即国家认定哪些行为是荣,哪些行为是耻。并对耻的行为加以旗帜鲜明的谴责,而不是含含糊糊,暧昧不清,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社会许多领域的羞耻心就会大面积的消解,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道德秩序难以…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国是一个崇尚良好道德的国家,自古以来荣辱观念就存于人心。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被处于腐刑(即宫刑),在他看来,“行莫丑于辱先,诟莫过于宫刑”。他要用事业的成就雪此大耻,正因他因耻发愤著书,中国历史上才产生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清代学者阎若璩年轻时写下“一物不知,以为深耻”作为座右铭,正由于他把知识贫乏当耻辱,勤奋学习,而成为有名的考据家。这都是个人人格、品质方面耻辱感的行为表现。其实,人的耻辱感与对国家、民族应负的责任还紧密联系在一起。解放前旧中国的一百零九年中,国耻纪念日一个接着一个,割地赔款,洋货倾销,东亚病夫的处境,亡国灭种的危  相似文献   

4.
陈洪锦 《民主》2006,(6):13-13
苏州大学最近出了件新鲜事:大学生自排校“园荣耻榜”。300多“份大学生荣辱行为排行榜”调查问卷显示:逃课、作弊、沉溺网络等“为耻”;一诺千金、适度消费、按时还贷等为“荣”。在荣辱观教育中自“排荣耻榜”,是一个好的创意,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与不少单位通常开展的教育形式相比,自“排荣耻榜”首先有利于加强针对性。“八荣八耻”每一条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根据职业、单位、岗位、年龄等不同,荣辱行为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由自己来排,就更具针对性;其次是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自排荣辱行为,跟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言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马立诚 《各界》2010,(10):42-45
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犹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6,(9):F0003-F0003
天津市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指针,以中纪委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市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重心,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学习贯彻党章结合起来,强化党员意识和权力监督观念;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刘苑 《求知》2007,(10):10-11
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几千年以前古代先哲们十分重视做人做事的荣辱是非标准。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苟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宋代的王安石说:“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做人一定要有廉耻之心.他们十分痛恨丧失廉耻感的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认为没有羞耻之心是最大的羞耻.这样的人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出来,“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8.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23)
端午节,以纪念屈原而生,因幕其绚烂辞采而神追千载,因敬其爱国情怀而高山仰止,因痛其投江自尽而哀婉悲情。今年的端午节,粽子天价再创新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节日变味更  相似文献   

9.
何鲁丽 《团结》2006,(2):4-6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这就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创新新形势下的廉政文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和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创新新形势下的廉政文化教育,在教育对象上,要坚持“点”与“面”结合,在教育内容上,要坚持“虚”与“实”结合,在教育载体上,要坚持“软”与“硬”结合。  相似文献   

11.
瞭望哨     
《瞭望》1997,(3)
近闻一老者自缢,盖因其家人听信算命先生胡诌,说老人克亲,克了崽,还要克女婿,且“黄叶”不掉,“青叶”必落。于是,儿子诚惶诚恐,欲将老父送敬老院。老人知道后痛不欲生,终于横下心了结余生。无独有偶,包头市东河区居民田某夫妇因长期受封建迷信毒害,供奉“狐仙爷”,日复一日,越陷越深,结果走火入魔酿成一家四口裸体跳楼自杀的悲剧。如此惨状,发生在90年代的现代都市,令人惊愕、悲叹!果真是自尽么?非也,应该说是“他杀”!凶手是谁?是迷信思想!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4,(3):4-5
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的主张启示我们,道德自觉与法律约束相互联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中陶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相似文献   

14.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年来,党校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出来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进入新时代,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个初心的关键。筑牢夯实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首先,必须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办学方向这个关键;其次,必须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治校之本;再次,要进一步提升党校的科研质量、彰显党校办学特色;最后,还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15.
来稿摘登     
重构荣辱观中国地质大学刘义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重构中华民族的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指明了方向。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有着强烈耻感意识的民族。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  相似文献   

16.
小过莫自谅     
人们对自已所犯的小过,常有两种态度:一是闻过则喜,有过必纠,总结经验,不再重犯;二是自我原谅,积小变大,累过成罪,悔之晚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自己的小过,切莫自谅。 不可因自己之过小于别人的过错而自谅。比如公款吃喝,总认为别人比自己还厉害;占公家的便宜,总觉得别人占得比自己还多;搞不正之风,总感到别人比自己要严重得多……。这样一比,就变得心安理得,甚至有一种“吃亏”感,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不能因自己之过够不上法纪处罚而自谅。比如贪污多了要立案,就小贪小捞;收钱不行,就收“礼”;吃喝跳舞不…  相似文献   

17.
厂衰谁耻?     
曾几何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作为一个口号,在大大小小的企业中随处可见。一些不以“厂”为名的企业,也都以此来激励职工。在当初看来,这些企业的职工,当然也包括用这一口号激励职工的企业任导人;确有一股把企业搞好的志气,大有不把企业搞好就将愧对世人的决心。无疑,这个口号对鼓舞企业职工的士气产生过巨大的力量。然而,盛衰谁人定?时下一些企业真的走到了麦政的境地。这些企业或破产,或被拍卖、兼并,成员工下岗分流。。人负在饱尝囊败之苦之后,或重新上岗,找到了自己的归自,£偿处女大正在具找自己的归宿。唯独一个“…  相似文献   

18.
祝彦 《理论视野》2009,(6):43-46
陈独秀的思想和他的政治命运一样“坎坷”、“曲折”。从一个科举制度下的秀才,成为对封建主义进行猛烈抨击的民主斗士,崇拜西方的“法兰西文明”及其资产阶级民主;不久又因认识到西方民主的虚伪,而予以否定,转而追求社会主义制度及无产阶级民主;到了晚年,从超阶级、超历史的民主观出发,以“斯大林现象”为案例,又觉得资产阶级民主比无产阶级民主更加“具体”、“优越”,他的思想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时期对“德谟克拉西”的赞颂与肯定。从而也就形成了陈独秀“之”字形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9.
李凤勇 《各界》2010,(3):29-30
鉴湖女侠秋瑾以“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的豪情,投身反清革命,于1907年7月15日在浙江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然而,在秋瑾就义背后,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人物却并不为世人所知。此人就是身处晚清黑暗官场却良心未泯,亲自拘捕监杀秋瑾又负疚自尽的清朝七品官吏——李钟岳。  相似文献   

20.
黄兴旺 《党政论坛》2011,(12):64-64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