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凤山 《学理论》2008,(8):94-95
党的十七大提出,“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从尚志实际出发,要坚持和完善“借外资力、打特色牌、走工业路、发旅游财、建中等城”的总体方针,以“好”促“快”,以“快”带“好”,全力打造“区域核心城市。现代工业重镇、特色农业基地、滑雪旅游胜地和商贸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深圳“两会”,确立了深圳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以“质”取胜,将“深圳质量”作为未来发展的新标杆。“深圳质量”,要求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在“设计之都”基础上将深圳建设成为“时尚之都”,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3.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国梦”,既是国家的宏伟目标,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责任,它维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实现“中国梦”的漫漫征途上,不只是有胜利和鲜花,更有无数的困难与荆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实现“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松  韩玲 《理论导刊》2023,(8):57-64
作为一种“次生文化现象”,“饭圈文化”源于青年粉丝面对“内卷化”社会舆论构境的精神能动反映,是粉丝在“理想化”生活“求不得”后对现实的柔性妥协。因此,应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哲学立场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和政治要求,积极引导青年粉丝个性与精神的全面发展。“饭圈”乱象治理有助于扫清文娱领域的“尘土污垢”,引导青年粉丝实现“破圈”转型,实现粉丝与娱乐精神产品、“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资本话语与公共话语的和谐共生,合力推动青年粉丝成为具有强大精神力和坚定文化认同感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魏风 《瞭望》1999,(33)
最近,在新闻媒体上经常读到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报道:如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的科技成果拍卖活动中,成交率达61.5%。又如江苏省把1999年定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年,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世纪之交之际,出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好势头,委实可喜可贺.如果把科技成果比作“下蛋”,那么,科技成果的转化便是“孵鸡”。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来,我国科技人员下的“蛋”不算少,据说每年达一万多项,但能够“孵”出“鸡”来的就不多了,大概只有15%左右,而“蛋”只有“孵”出“鸡”来才能实现增值。如果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只是…  相似文献   

8.
刘建明 《党政论坛》2012,(21):64-64
当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主动将自己“边缘化”的现象,有的因为即将退居二线,有的因为没有实现“提拔预期”,有的因为没有挤入权力与利益的“圈子”,从而采取大事不参与、小事不关心。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2,(8):18-19
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结合本区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抓“三增”,促“三化”,实现跨越发展的思路。即:围绕把武清建设成为“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之一”的目标,坚持以经济增效益、群众增收入、财政增实力为工作基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进程。为此,我们努力在7项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有很多,但绝大多数属于瞄准某类群体致富的间接性共同富裕政策,不属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基本”政策的推进与实施,以基本福利的形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体现出完整意义上的“共同”属性,是实现共同富裕大业的基石。未来,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通过“保基本”的高级阶段模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我国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具体在于: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共同富裕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夯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强化地方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意识、拓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范围、探索构建“精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加强以“保基本”升级促进共同富裕工作的绩效评估与问责等。  相似文献   

11.
戚义明 《党政论坛》2012,(14):40-41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两年徘徊期”。1977年至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放了一炮”、点了“三把火”,推动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声炮”与“三把火”,集中反映了邓小甲在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蕴 《理论导刊》2023,(7):114-118
马克思从为全人类谋福利的高度思考正义问题,基于对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批判,实现了向以共产主义为价值航标的“人的发展”的正义转向;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及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劳动创造中理解“社会发展主体”的正义性。其思想围绕“人”这一“衡量万度之尺度”展开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蕴含着对人的主体性、实践性和价值目标的思考,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人民立场”正义思想为指引,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以“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并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天津东丽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实施“五大员”助推社会和谐“百千万工程”,形成了区、街(乡)、村(居)三级政工网络,实现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机制创新。“五大员”是指:方针政策讲解员、乡风文明监督员、社情民意通讯员、学习型城区辅导员、和谐社会协调员。“百千万工程”是指:每年推选出百名先进典型,组建思想政治工作千人队伍,  相似文献   

14.
自周初德治主义的萌芽至汉朝中国伦理传统“德治”模式的确立,其间历经管仲以法为主的德法结合论、孔子的以德治国论、荀子的礼法并重论等治国理论。然而,基于批判秦朝“法治”实践发展起来的汉朝治国模式,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走向了纯伦理化的“德治”。与之相应,其培养“德治”主体道德素质的“治德”范式呈现为片面的伦理型特征。自汉至清历朝历代由盛而衰的“德治”循环实践证明:伦理型“治德”前提下的“德治”陷入了“德治”悖论。化解“德治”悖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选择是全面认识、借鉴吸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及其“治德”范式,促进“治德”的伦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正在全国组织系统广泛开展。本文就“公道正派”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科学内涵及本质特征、实现方式和途径问题作些思考,以期将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李新蕊 《理论导刊》2023,(12):72-77
“中国之制”规范“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践行“中国之制”,实现了中国式“制”“治”互洽。其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本土内生、“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耦合共进、“中国之制”嵌入“中国之治”现实可行、“中国之制”提效“中国之治”自觉自信四个方面,彰显了“制”“治”生成合洽、关系契洽、运行协洽、转化融洽,为更好探究“制”“治”规避西方式乱象、实现在中国的互融互通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17.
于天宇 《理论探讨》2023,(1):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部分将资本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并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因此,资本家的私人消费也就成为对他资本积累的掠夺。这使得资本家必须履行其“主动轮”身份的义务,在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不断轮转,并带动作为“从动轮”的劳动者。马克思“主动轮”的比喻揭露了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主体的“齿轮”本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机制下,资本实现了全方位的自由,而主体则被迫陷入自由陷阱,失去自由。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主体空场,即人的主体地位沦陷,全体人成为维持资本机器运转的齿轮。在此意义上,资本权力已然取代了全体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场。  相似文献   

18.
陈自力 《民主》2013,(7):27-28
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长期存在,这是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差距悬殊、“择校”现象长期“高烧不退”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就必须改革现行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教师合理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19.
“齐鲁上访第一县”──山东省昌乐县实现“一年大治”,达到无越级上访、无集体上访、无积案的信访“三无”标准。谈及“奥秘”,这个县的领导说,昌乐主要得益于“民心工程”建设,得益于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转变工作作风,推行了“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亦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方法。基本要求是情况在一线 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政绩在一线创造,一切围绕一线转。 “一线工作法”是领导方式的重大变革。近几年来,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习惯于凭经…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个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个性化”,要创新观念,树立“个性化”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创新方法,落实“个性化”干部教育培训措施;创新制度,建立“个性化”干部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