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其中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你原本不愿听到不想知道的话儿,可它还是让我们听到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下车间。进班组时常常有人问我:“你们整天都忙些啥?”为什么职工群众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干政工的还真应该想想。职工所以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源于对一些政工干部不认可、不满意、不接受。理由有五个:首先,一些政工干部习惯于办公桌前看世界,闭门造车。无论宣讲,还是编发材料,与实际联系不紧,全是个人的思想、拔高的思想。群众享受不了他的思想“哺育”,够不着他的高大目标,感到与自身实际格格不入。这些政工干部的工作就等于空忙;其次,满足于说了、编了。发了,但与说、编、发目的远离。说起来,看上…  相似文献   

3.
阿Q的攀比观     
鲁迅笔下的阿Q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观点是精神胜利法,有人打了他,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以麻痹安慰自己;再一个观点就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当他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被小尼姑责问“你怎么动手动脚”的时候,他便是这样理直气壮回答的,并赢得了掌声。 如今,信奉阿Q前一个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样自我欺骗多少有些二百五。但信奉“和尚动得,我为什么动不得”的却大有人在。在押的一些腐败分子在悔过交待犯罪动机时,大都陈述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眼看别人升了、发了、玩了、拿了,自己心中便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感!他…  相似文献   

4.
读书三题     
读书三题申泰(一)《战国策·秦策二》记载:曾参以前住在费地。有个与他同名的犯了杀人罪。有人跑到曾家,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绝对不会杀人”,泰然自若地照常织布。不久,又来了一个人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还是不相信,...  相似文献   

5.
人生三愿     
邹珊 《党政论坛》2013,(18):56-57
许多年前,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赖建诚给儿子“人生三愿”,气哭了儿子的故事,一时脍炙入口。为了完成儿子小学二年级的家庭作业,他曾许下人生三个愿望,“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赖建诚说,他的三个愿望都很小,有时可以全部达成,有时也会无法如愿。每个月、每个星期的达标率都不同,但正因为不是鸿图大志,他每天都可问自己愿望达到了吗?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季羡林李老先生在中央台的一次《时代人物》的专访中,谈到了自己这一生的唯一的一个遗憾——会太多。先生风趣地说,不过后来也找到了一个对付的办法,用四分之一的耳朵掌握会议进程,保证自己在会上能够发言,其余四分之三的耳朵关闭,用于美中精力写文章。先生的聪慧使他在无奈的情形里发明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着实令人钦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众多为‘哈议”所困的人士恐怕不大可能都采李老先生那般典洒地应付自如。如今的“会议”之多已经使各级各类领导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开会专业户”。据笔者亲身体验,自己所在的单位就…  相似文献   

7.
傍晚的时候,一位年过80岁的老人与他的大儿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就在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并停歇在透明的玻璃窗外。父亲轻声问儿子:“窗外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儿子瞟了一眼,回答说:“是一只乌鸦。”过了几分钟,  相似文献   

8.
谢觉哉是中共著名的“五老”之一。他是政务院(后来改称。国务院”)内务部第一任部长。官至“大臣”,不能不谓之“大”了。官大了,“禄”想必会厚起来。可是,他连儿子买火车票的钱,也给不起。1950年1月。他在湖南的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9.
陈冰 《党政论坛》2010,(8):28-28
一位智者住在森林里,他时常坐在一棵大树底下。他看见有位樵夫靠砍柴谋生.过得很艰辛,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再前进一些呢?那样你就会发现一个铜矿。”  相似文献   

10.
有家报纸报道了一个市领导“统一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的见闻。村民张仁发到县里上访——他并未超生,仅因为妻子户口在另一个村,女儿报户口竟然要交1000元钱。于是,他求助于“来访日”。接待他的是县里的一位副书记,副书记立刻指示县信访局局长对此进行核实。很快,张仁发所在的镇政府当即表态:负责解决。怪不得张仁发要连声说:“没想到堵在心里 3年的问题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真好。” 笔者在为此拍手称庆的同时,却又不免生出一些疑惑:其一,假如不是碰到领导“统一接待群众来访日”,张仁发的问题会不会再拖…  相似文献   

11.
阔别近三十年的母亲和儿子,终于在广州城里见面了。母亲紧紧地拉着儿子的手,第一句话就劝他回新加坡。老人几十年的心愿,就是只需要儿子一个“回”字。 可是,她的儿子——黑龙江矿业学院的副教授陈佩宗,却在“回”字上头跟他的母亲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他来说.早在二十几年以前就已经回来了。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若是按照妈妈的意见行事,那就不是“回”而是“离”了。离开抚育他成长的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2.
命运与绳索     
佚名 《党政论坛》2011,(16):14-14
山里住着一家猎户。父亲是个老猎手,在山里闯荡了几十年,猎获野物无数,走山路如履平地,从未出过事。然而有一天,因下雨路滑,他不小心跌落山崖。两个儿子把父亲抬回了破旧的家,他已经快不行了。弥留之际,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断断续续地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个一人一根。”还没说出用意就咽了气。  相似文献   

13.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4.
低调     
史春生 《党政论坛》2010,(14):14-1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好人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可能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我告诉你: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相似文献   

16.
一天,读中学的儿子突发奇问:是陈景润厉害,还是袁隆平厉害?我反问儿子,儿子说:陈景润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知名度高,自然是陈景润厉害。陈景润,作为攻克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象,是不难理解的。而袁隆平呢,他一心扑在田间地头,为中国用七分之一土地养活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二人谁的贡献大,谁更厉害一些.很难一言以蔽之。因为,从事基础研究与从事应用研究,业有专攻,对于中国来说,都很重要。然而,由于受重研究、轻应用观念的影响,使得科技专利应用于实践的不足30%。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介绍的内幕,是由曾做过斯大林8年贴身警卫的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多年来零星地、断断续续地透露给他的儿子安德烈·瓦西里耶夫的,安德烈又将这些内容披露给了俄罗斯媒体和世人。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斯大林贴身警卫的工作及斯大林私人生活的一些情况。其中很多内容,或许由于弗拉基米尔记不清楚了,或许因为他干脆拒绝提起,在他的儿子看来,“很多问题仍然不清楚。而且很有可能,对这些问题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  相似文献   

18.
李响 《党政论坛》2012,(2):43-43
黄万里极具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风骨,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颜死谏”。父亲黄炎培非常了解儿子棱角鲜明的个性,他曾经送给黄万里一句座右铭:“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思是要有原则,但待人处事有回旋余地。黄万里晚年说,他一生错误在于未遵父训。  相似文献   

19.
唐生智一生充满争议:他信佛,却又在战场上浴血,有“佛教将军”之称;他几度起兵反蒋,也几度帮助蒋介石作战;他是力主抗击日寇的南京保卫战最高指挥官,却又仓促弃城撤退,没能避免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文革”时期,唐生智遭受冲击,宁死不愿“揭发”贺龙等老干部,又是一段传奇。唐生智的二儿子唐仁理现为香港居民,为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父亲唐生智。  相似文献   

20.
说是一门艺术,会说是本事,能说会道叫有。才,人们也经常把某个干部的口才好坏作为衡王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社会上还有人专门研究”演讲学”、“口才学”。但是如果把听也说成是一门学问,也设立一门“听才学”,肯定有人不以为然——只要不是聋子,谁不会听呢?其实,耳朵不聋只不过是具备了听的生理功能,会听、善听还是另外一回事。《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记载:康太宗问谏议大夫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对日:“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听也。”这也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成语的来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