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友兰赋予西方理念人是理性的动物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由此提出了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生四境界观点.但是,他的逻辑起点仍然是对人的符号化定义,没有包含人的价值规定性的全面性.他的人生四境界带有非历史的缺陷,有道德理想主义的缺陷,也带有人类早期文化的自然崇拜的缺陷.从人的价值规定性及其实现程度出发可以看到人生三境界,即个人自我实现的审美意境、与社会同在的审美意境和与历史同在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 《党政论坛》2011,(14):15-15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冯友兰诞辰125周年,逝世30周年,特以此文以致纪念。20世纪90年代,冯友兰撰著和出版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亦即《中国现代哲学史》,被学界一些朋友称为冯友兰"回归自我"的代表作。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总体上是"接着"前六册讲的,有连续亦有超越,并形成了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自身特色,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诠释框架和评价标尺,规定了独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开端,从广义的哲学史定义出发展开叙述,用"双维"标准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进行分类,对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的"理学"和"心学"进行了逻辑化分析,但冯友兰对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现代中国哲学史的开端、现代"理学"的界定、现代"心学"的谱系等。探讨这些问题,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认知,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以及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又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元素。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和合"、"重民本"、"求大同";"取乎其上"、"持之以恒"、"群策群力";"公正执法"、"礼法结合"、"与时俱进";"政者正也"、"清正廉洁"、"知行合一"等宝贵理念,探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传统文化意蕴,既可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可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6.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和而不同”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和谐,承认差异、包含差异、尊重差异,在相互依存中求同存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含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对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65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历了从"1.0时代"的计划经济向"2.0时代"的市场经济不断转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决定》精神的发布,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3.0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更为深入的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一个确证中国道路认同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必须能够主动地面对它,给予现实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李维武 《理论视野》2008,(12):14-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存在着一个有待认真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传播、发展及其中国化后,往往仍然只是被看作一种“在中国的哲学”,而不是一种“中国的哲学”。也就是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在中国产生影响、得到发展的外来哲学,而没有转化为一种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今天人们经常谈论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不是“中国的哲学”的一个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推动传统哲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传统哲学实现向现代性形态转型以及从民族性哲学走向世界性哲学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学习外国的长处”“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是毛泽东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一再强调的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能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法治中国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向中国问题的战略布局,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四个全面"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利契机、清晰思路、顶层设计、行为范式。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宏大背景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就是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法治化建设,加强和改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党的领导,贯彻强化法治建设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探索法治中国建设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推进路径,并通过抓"关键少数"、抓公安部门积极履职、抓网络媒体的导向、抓司法公信力的提高等来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修昔底德陷阱”问题是关系国际交往的重大议题,如何破解其“国强必霸”的逻辑本质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威胁论”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自我”“他者”“世界”三重向度实现了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超越。新时代,坚持和平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相统一,促进一元性主导与复合型战略相协调,推进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与人类文明经验相结合,是破解“中国威胁论”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世界意义的深度彰显。  相似文献   

12.
赵晓呼  许成庚  杨彧 《求知》2000,(8):23-25,30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一提出,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21世纪里,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能不能使中国完成世纪的跨越,这“三个代表”的论述可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思想理论依据。那么,如何深入理解、认同“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就成为每一个党员的首要思想任务。本期沙龙特别邀请了几位从事党建理论研究的学者,请他们谈谈对“三个代表”论断的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