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余钟芳 《学理论》2009,(5):124-124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发生着变化,生活垃圾中废纸、金属、塑料、玻璃、特别是“白色垃圾”等成分比重上升。了解垃圾的构成变化对控制垃圾产生、资源的回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旅游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并对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韦付萍  张攀峰 《学理论》2011,(17):77-78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是所有城市管理者集中各种资源要素关注并付诸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考验,我们应该充分借鉴他国经验,在建立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回收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垃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城市生活垃圾性质、能源需求、地理资源、技术手段、法律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有不同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回收、收集、运输、处理模式.高效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和利用不仅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还可以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和利用产业.深圳是一个经济发展快、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虽然在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较之美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郑江 《侨园》2005,(Z1)
日前,记者从新加坡有关部门了解到,为吸引国际学生,新加坡新推出以保护学生利益为宗旨的“消协保证标志”等三项计划。“消协保证标志”计划:保护学生利益“消协保证标志”计划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学生可以到新加坡教育网站查一下你所就读的学校是否加入了“消协保证标志”计划,如果加入了,双方要签订一个协议(英文的),学费打到银行,由银行分期分阶段代付学费;还有一个是,学生把学费放在新加坡的政府保险公司职总英康保险公司,如果你就读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52)
在一家环保型石油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各种废弃的编织袋、塑料外包装、农用地膜以及工厂下脚料,从这一头进入熔化釜,从另一头源源不断地流出汽油和柴油。这是将废弃物回收改造成有用物质的一种方式。更具有前景的是被称为“再生资源工程”的‘稍化垃圾”理想方式。许多含碳水化合物的农副产品和废物,过去都当废料进行处理,是庞大的污染源。现在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加以转化或用于培养能产生更大效益的微生物,从而使废弃的资源再生使用。于是,有人提出;有了再生资源工程,所有的垃圾都能变废为宝,未来垃圾的定义也将不再是“…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的现象,政府落后的垃圾治理能力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总结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及其治理现状,从市场、社会、行政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机制,梳理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治理思路,以提升我国治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4,(11):31-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从目前情况看,辽宁省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垃圾分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经营模式不适用、缺乏运行资金、现行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2,(3):105-112
国内外研究揭示了市场与技术对垃圾分类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市场与技术为维度可将垃圾分类模式划分为“传统型”“市场主导型”“技术主导型”“市场与技术共同发展型”等四种类型。H市的四个典型案例反映了市场与技术的不同组合是如何形塑四类垃圾分类模式的。新近的实践表明,构建在“互联网+”等市场机制与新兴技术上的新模式有着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可持续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科技应用于垃圾分类领域,同时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下垃圾分类的市场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6,(43)
由新华社瞭望周刊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易道环境规划设计公司共同主办的“从改变到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论坛,将于11月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为期一天。来自美国波士顿、英国曼彻斯特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深圳和厦门的规划专家和相关学者,将介绍各自城市再生的成功案例,并围绕中国城市改造和经济规划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刻,怀着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共同的关注和热情,《瞭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热点问题,虽然全国各地推广了多种多样的政策,然而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居民行为的动机与效果是促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关键,需要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为基础,从个体行动者视角出发,探讨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动力来源。通过构建动力分析框架,提炼社区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动力以及人群间的动力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社区不同类型居民的行为动力,通过加强外部刺激并促进外部诱因向行为驱力转化,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解决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实难题,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建栋 《求知》2004,(4):43-44
城市垃圾处理是我国社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200多个处于垃圾包围中。60亿吨垃圾堆占耕地5亿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人民币。垃圾管理也是世界所有国家都遇到的难题,有的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9,(4):116-1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在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对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相关材料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即引导型模式、强制型模式、自发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等四类模式。政府主导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症结是:政府超负荷承担垃圾分类工作,忽视对社会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培育,缺乏对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支持。研究表明只有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纳入垃圾分类工作的宏观体系中才能实现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即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相关制度、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问题十分紧迫。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状况并不乐观,在法律体系、系统配套、公众参与、政府监管等方面尚存在着突出问题,亟待运用法治的力量调整和解决,以确保管理部门、专业机构和普通民众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在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治理主体的不同以及各个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类的复杂性,相应的部门对垃圾的治理还是分散的、碎片化的。这种垃圾治理方式使得政府很难以公众的需要为基础,向一体化和无缝隙的方向发展。整体性治理理论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对改善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邵乐韵 《党政论坛》2012,(12):32-33
花了30年,走了这么远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瑞典政府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一开始的五六年,大家也嫌麻烦,政府曾采取措施,设定监督员在垃圾收集中心监督,抓到未按规定分类的,就要进行罚款。  相似文献   

16.
产业化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优选择●本刊记者史湘洲浦树柔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将城市垃圾“易地安置”,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只有跳出垃圾看垃圾,把垃圾当做资源的一部分,把垃圾处理当做资源开发产业的一部分,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优选择。从无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圳的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峻。据《2011深圳统计年鉴》,2010年深圳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479万吨,占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3%。巨量的生活垃圾,不仅带来巨额的垃圾处理支出,更影响着环境质量。如何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深圳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德国拥有成熟的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分类管理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在研究德国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深圳自身的特点,提出建立与完善深圳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分类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物联网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物联网被视作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均将其视为推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大力量而寄予厚望,从美国的“智慧的地球”到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和日本的“i—Japan计划”,  相似文献   

19.
艾童 《党政论坛》2009,(22):46-47
最近,达赖的行踪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继前不久被指“借自然灾难打政治牌”的台湾之行后,达赖计划到美国去访问,并希望能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达赖还计划前往中印有争议、目前由印度控制的中国藏南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听谁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蕾 《瞭望》2000,(22)
不经论证而根据开发商利益任意改动城市规划,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最大的问题之一 “城市规划听谁的?”这是美国规划协会国家政策部主任杰福瑞·索尔在中国一些城市访问时,不断提出的问题。他的确有些迷惑不解。在美国,他说,城市规划工作者被视为“社会主义者”,因为他们总是要制约通常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开发商,使其不能过多侵占公众的利益,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与自然和传统的和谐。由于选票的压力和法律赋予城市规划以一定的权威性,政府不得不注意开发商与公众利益的平衡,而不致过于偏袒开发商,尽管美国是个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