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只要稍加注意,我们便会发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生成进程中,党的每前一理论形态总会超越当时时代条件而表现科学的预测性,每后一理论形态总会在前一理论形态基础上后向相继又前向延伸,与其科学合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05,(3):62-64
《光明日报》2005年2月22日报道说,陈奎元同志在中国社科院组织编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书的“代序”中指出:当前社会意识领域存在着两种迷信、两种教条主义。一种是空谈马克思主义而不懂得时代的发展变化,另一种是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反映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甚至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主张奉为教条。前一种教条主义的影响正日趋式微,而后一种教条主义的倾向在意识形态领域以及经济社会变革中的影响力正在上升。假如,我们忽视这种教条主义的危害,“全盘西化”的威胁就会向我们逼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话语特点决定了我们无法从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建构一种适合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的完整形态的正义理论,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将公平正义纳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视野、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以审视与沉思,把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置于“小康社会”“美好生活”“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中国色彩的话语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具体化、现实化。为此,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正义的理论成果打通与当代中国实践的相遇,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时代意涵。而“两个结合”则是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即从现实需要和现实规约逻辑起点出发,从中国传统正义观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正义”和“历史正义”思想的贯通处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09,(8):29-29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这并不是指由于美国的“次贷”导致的金融危机。如今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当前的世界性不景气,最终总会恢复。当今人们却普遍存在一种难以名状而又无法摆脱的“心灵恐慌”或“灵魂危机”,无论是美国、欧洲、亚洲还是伊斯兰国家莫不如此。这种变化可称之为从“骚动的时代”向“阴郁的时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模式”不是雷默提出的,而是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模式”是由大陆模式、台湾模式和港澳模式组合而成的“一国三制”.“中国模式”主要是依据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设计的,在1992年初具形态,发展至今,2004年后举世瞩目,并在世界经济危机中显现了相对优势;“中国模式”仍须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赵中源  黄罡  邹宏如 《政治学研究》2022,(1):106-116+159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于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根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驱动力,以促进“党”、“国家”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和融合为依托,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旨归的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新创造。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理性生成的历史脉络中开辟了新路向,形成了以党的核心领导为根本前提,以“人民中心”为治理取向、以“一核多维”为治理框架、以“问题导向”为治理策略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导治理的实践形态,它强调自我审视的制度理性意识、自我完善的制度革新能力,以及多样化社会引导机制的培育和完善,继而在治理实践中形成充分的博弈空间,以促成国家治理的共同现实目标与价值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韩庆祥 《政治学研究》2022,(6):26-35+156-157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表明二十大报告意义重大、内涵深刻、影响深远。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重要文献。深入学习研究二十大报告,发现贯穿其中的一个大逻辑,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逻辑。它包括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生成逻辑,就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聚焦于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是这一创新突破的基础,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根本性的创新突破都聚焦于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意味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突破和成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十八大以来;理论逻辑,在于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践逻辑,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逻辑,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经历了从“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走向“世界向我”的历史演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  相似文献   

8.
贾建芳 《理论视野》2008,(11):20-23
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科学社会主义预示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置于现代社会基础上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推进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还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完全进入现代社会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置于现代社会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就是“够格”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也更加完善、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必须突出现代化这个主旋律,并且根据现代化的共同规律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向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期要论     
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指导实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自然而然地解决了理论武装的问题。要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需要一个艰苦学习的过程。你能用这个理论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说明真正把理论学到手了。无“的”放“矢”不行,有“的”无“矢”也不行。要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我们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要联系我们党的历史,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滕达 《党政论坛》2010,(11):8-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提出后,一直指引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走向。不管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各项活动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这面旗帜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了解与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逐步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提出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我认为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这一理论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阶段”,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最初的以原始公有制为基础的原生社会形态向第二大阶段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次生的社会形态,再向第三大阶段即以高级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依次过渡。本文就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一)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它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形成,并在马、恩不断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世界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政治形态中,“士”处于政治社会权力架构的中心地位,而科举制是其制度化的保障。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促使皇权国家趋于解体,同时也开启了“士”向“知识分子”的社会转化。伴随着这个过程,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政治社会结构中的中心地位不断边缘化,从而使清末边缘化知识分子兴起,而参与“革命”表达这一集团重新寻求政治社会“中心”位置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阳惠 《求知》2012,(12):6-8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内实行改革和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也受惠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探索中艰辛地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独立自主参与、适应和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中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和积累所取得的根本成就就是:开辟了实践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理论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制度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飞跃:从“实践哲学”到“生产力哲学”─—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路比较研究之一胡义成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相应地在理论上也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前...  相似文献   

15.
张成  朱光华 《学理论》2009,(19):170-171
入的生成问题是成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追溯至青年马克思关于“人通过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吏而生成”的思想。即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渡过资产阶级社会形态这一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实现人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中,对人本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描述,准确地指出了人的生成的标志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的“自然生成说”本身存在缺陷,后人亦有理解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对“自然生成说”作接近亚氏原意的解读,分析其失足与成功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这一理论问题所包蕴的教益。  相似文献   

17.
陈小梅 《学理论》2009,(11):178-178
中国的文艺学理论,尤其是诗词理论,强调的是“意象”和“意境”,而忽视了“个性”与“典型”理论。所以,对古典诗词的赏析也会忽略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我们试图在教学中挖掘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促进古典诗词的教学,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责权利对称被认为是保障政府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原则,但实践中责权利交错的现象却长期存在。对此,现有研究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运行过程三个视角分析了政府间责权利交错产生的原因,并从结构功能的视角对政府间责权利交错的效应进行了评估。而已有研究虽从各自的视角部分地解释了政府间责权利产生的原因及其长期存在的缘由,但缺乏系统的整体性分析框架,忽视了责权利交错作为一种制度模式对国家治理体系的调适功能,因而未能充分地解释政府间责权利交错缘何长期存在的深层逻辑。未来,可借鉴制度逻辑理论,通过跨层次的过程来融合已有的研究视角,建立一个“结构—过程—功能”的整体性分析框架,来解释政府间责权利交错缘何长期存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朱国勇 《党政论坛》2012,(14):24-24
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榜单正式出炉。下面,让我们走近善良仁爱的他们,倾听他们朴实而动人的话语: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看到儿子在作文中写到“向中国科学家致敬,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个结合”,由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涉及的是两种不同来源的文化形态,且这些文化形态各有自己的历史纵深与话语体系,因此,何以实现两种文化形态的内在契合,进而生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而不是通过“拼盘”“硬凑”“掺和”搞成“大杂烩”,就必须在哲学的层次分别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予以前提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