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薛天红 《学理论》2015,(6):30-3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观察和分析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的结果,是其论述许多重大问题的语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充分证明了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如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嘉璐 《民主》2004,(11):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也向世界文化多元化提出了挑战。文化底蕴不足的民族面临着文化泯灭的危险。就全世界来说,一旦文化的多元化消失了,变成了文化的一体化,那将是人类的末日。在这样的浪潮中,一个国家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学人深深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文学理论界,世界文学作为全球化产物,正得到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世界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提出,但是追随世界文学的思想源头,确是与世界主义、古希腊文化传统及其域外传播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世界主义为世界文学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为世界文学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模式;古希腊文化传统为世界文学的孕育和发展注入了包容开放的精神特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共同促进世界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的历史过程。而文化全球化亦是大势所趋。一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特征,亦是一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全球化进程将加快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推动文化更新和融合。因此,在提升文化的世界性的同时确保其民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对于正在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上海来说,2010年的世博会将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又—个新机遇,也必将成为900万上海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又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面对全球化发展格局,人类需要重新阐释文明的价值,重新定位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在基于中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康发展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而且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如何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好机遇,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而且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全球化已成为任何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背景和内在要素,因而讨论民族文化发展不可能离开全球化这一新的参照系;而且,要真正推进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必须对全球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而后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因此,正确看待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这是引导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朱虹 《理论视野》2013,(4):64-66
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世界文化的同质化,反而使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文化的多元化和异质性显得更加突出,表现为各种理论的同一性与异质性共存、相互借鉴,文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以及全球亚文化群的蓬勃发展。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这是当代世界文化语境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成豪 《学理论》2012,(5):13-14
全球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争论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在这些争论中,关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问题是一个焦点。全球化正日益从国家主权、国家认同等方面对民族国家发起巨大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国家将最终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世界政府、世界公民社会。尽管如此,认为民族国家将会终结的说法仍然显得为时过早,而"世界公民社会"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也要尽可能地体现出相应的四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琮 《理论视野》2004,(6):16-18
当前世界正处在巨大的转变过程之中,这种大转变涉及世界的方方面面。其中,经济形势的变化起着基础性作用。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目前,世界经济已走出衰退,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根据过去的经验,预计这一增长期可持续到2010年以后,但最长不会超过2015年。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内世界经济趋势的若干特点,特别是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上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曾有较快增长,而且那一个增长周期持续较长,达10年之久。到2000年下半年世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1,(22):21-21
西班牙《南方报》发表文章称:近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中国取得的经济奇迹并没有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世界上赢得多少好感。一些人把问题归咎于近几年来世界大部分媒体上传播的都是中国的负面消息。此外,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无知,以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趋势和新变化 1.世界经济难现高增长。导致此轮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发生了变化,包括新技术扩散效应减弱、全球化红利递减、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经济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等,这将使世界经济陷入中长期复苏乏力和通胀时有抬头的困境,尽管IMF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约4.5%,已非常接近危机前5年(2003年至2007年)4.6%的年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游志卫 《民主》2010,(10):31-34
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兴旺靠企业,企业发达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创造知识产品的脑力劳动将创造出更多、占比更大的财富,并逐渐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这意味着企业管理将逐渐从完全的科学管理(理性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过渡。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2)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备受关注。它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紧密相连,从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伴随世界历史的进程而发展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之间的关系,对于更进一步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时语 《党政论坛》2009,(24):39-39
在经济全球化大势下,跨国组织通过全球性发展而操纵控制世界谈何容易!日前唯一超越宗教和文化分界线,而渗透蔓延到世界各地的重要势力,实在非美国名牌大学校友圈组成的一个隐隐约约的“常春藤国际”莫属。  相似文献   

18.
王冲 《党政论坛》2008,(20):35-35
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今日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换了时代”,新兴国家的发展使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世界将进入为时数十年的“相对大国时代”。  相似文献   

19.
刘莉 《党政论坛》2013,(7):34-37
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关口。国际方面,“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从国内看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社会正在从一般温饱型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型转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火山般爆发”,并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趋势。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3)
随着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联系,人类必须要具备更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应对从世界各国涌入的文化信息,商务活动是目前交流最密切的方式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更需要这种交流能力的提升,了解不同文化在商务活动中的认知方式,则能够有效促进交流能力的发展,隐喻视角就是一种表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本文将从隐喻角度分析商务语篇中的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