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黎明 《党政论坛》2011,(22):58-58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为何“德国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呢?答案就是蕴藏在机器的沙沙声中——实体经济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周宁 《党政论坛》2008,(12):57-57
西方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西方政府的后冷战意识形态有关,与西方媒体的潜权力结构有关,但更重要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西方社会的民意基础。西方民主社会中民意基础决定政府与媒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西藏问题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经济政策,还有西方的文化集体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4):10-10
西方媒体对“中国工业间谍”的炒作今年(2007)出现了新的高潮。年初,德国媒体一直充当着这场鼓噪浪潮的总领唱,年末,英国媒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间,美国、加拿大、法国媒体的帮腔附和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共至连韩国媒体也声称不应再隔岸观火。西方舆论为何在此时集体爆发,无中生有地指责“中国间谍威胁”,根源何在?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0,(18):37-37
西方媒体最近一波“中国威胁论”的浪潮刚刚滚过,现在正是一个反思沉淀的好时机。该热点的形成,一方面源自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7月份在河内东盟地区论坛上的一番言论——其中提到美国将要插手对南海争端进行斡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把美国这一行为视作干涉内政,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承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西方媒体与资本、权力关系的剖析和批判鞭辟入里,其批判的逻辑中蕴含着对我国媒体改革的启示。我国媒体改革可以考虑适当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追求公益性目的,以“看不见的手”实现“看不见的宣传”,从传统的政治宣传走向现代的政治传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助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瞭望》2010,(33)
<正>了解西方主流话语的表述方式、规则以及运作流程,熟悉西方媒介所掌握的传播流程、传播规律、传播模式、市场规律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以下简称CNC英文台),正式上星开播已一月有余。这个使用英文播发、剑指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市场的新闻电视台,甫一出生就瞄准高起点——进入西方主流电视媒介市场,找寻中国话语的更多可能。然而,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主流媒体走出国门,一切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7.
单仁平 《党政论坛》2011,(10):40-40
外媒一碰到中国政治,“很容易出假新闻”,像是中了魔。2008年CNN等西方媒体裁剪现场照片,人们记忆犹新。如今这样的小动作又被法新社等媒体用上了。  相似文献   

8.
动荡不安的2007年已结束,西方媒体在报道过去一年国际形势与未来趋势时,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与巨大变化十分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年终评论,有几点与往年不同:  相似文献   

9.
误读一:伊朗人真的恨透美国吗?西方媒体对伊朗的报道喜欢带着有色眼镜,大多数国内媒体又很容易"跟着西方走"。国内媒体上的伊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对中国形象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有两个:一是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二是西方各大媒体如何向世界讲述变化中的中国。调查显示,全世界重大新闻的80%源自西方几家主要媒体,因此,国际上的中国形象很大程度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入世五年来,透过西方媒体语言的变化,折射出了什么样的中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1.
西方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西方政府的后冷战意识形态有关,与西方媒体的潜权力结构有关,但更重要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西方社会的民意基础。西方民主社会中民意基础决定政府与媒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西藏问题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经济政策,还有西方的文化集体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12.
金风 《瞭望》2008,(16)
围绕所谓西藏问题和奥运圣火传递,某些西方媒体的歪态,某些西方政客的鼓噪,近段时间已为公众所熟悉。而在一向以客观公正相标榜的西方媒体别有用心的宣传蛊惑下,国外一些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在对中国真实情况一无所知、连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隐形战机西方媒体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未来战机的研究动向,称中国正在研制两种神秘的战斗机。即歼——13和歼——14战机,它们是第四代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重型制空战机,具备出色的隐形能力。《中国防务》称,解放军空军的歼——13和歼——14战机将在2007年进入研发阶段,并有望在2015年左右服役。德国《亚洲航空》杂志刊载了题为“腾飞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0,(11)
一部由我国非军事专家撰写的 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受 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对该书发表看法,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法国国家广播电台等媒体相继对此书做了大量的报道。同时,西方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某些媒体也对此书做了歪曲性报道。 《超限战》的两位作者并非军事专家,但他们对现代战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超限战”——非军事战争行动的新的战争概念。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作者乔良、王湘穗。“政治的继续”不仅仅是战争 问:请谈一谈提出“超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持续升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西方报纸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覆盖面,互动性等特征,来提高报纸网站的点击量,并尝试与受众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通过对社交媒体Twitter的观察记录以及查阅整理相关文献,探究西方报纸在这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8,(2):10
西方媒体对"中国工业间谍"的炒作今年(2007)出现了新的高潮.年初,德国媒体一直充当着这场鼓噪浪潮的总领唱,年末,英国媒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间,美国、加拿大、法国媒体的帮腔附和之声也是不绝于耳,甚至连韩国媒体也声称不应再隔岸观火.西方舆论为何在此时集体爆发,无中生有地指责"中国间谍威胁",根源何在?  相似文献   

17.
张国文 《学理论》2014,(4):181-182
运用框架理论和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新华通讯社和西方三大通讯社(本文指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第十二届香格里拉对话"的英文报道来做对比分析,通过研究中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不同报道框架,找出中西方媒体所建构的不同"中国镜像",进而挖掘出其背后的不同意识形态及其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政治正确”是一道看不见的火墙,是制造传媒恐怖主义的“暴君”。它不仅规范着西方媒体自由的“度”和“界线”,而且规范着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是杂合西方中心主义遗产和冷战意识形态的敌意,是一种最为可怕的僵化和禁锢。这种禁锢正在摧毁法国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由精神,这也是法国曾经伟大的文化今天日益趋于单一和褪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西方媒体最近一波中国威胁论的浪潮刚刚滚过,现在正是一个反思沉淀的好时机。该热点的形成,一方面源自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7月份在河内东盟地区论坛上的一番言论——其中提到美国将要插手对南海争端进行斡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把美国这一行为视作干涉内政,进而做出的愤怒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个月,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相继宣布减少或暂停中文广播,对华广播的削减是否意味着西方媒体对华宣传攻势的削弱?针对诸多西方广播巨头削减中文广播的计划,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的一位学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媒体过度强调政治功能,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