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做人的工作要尊重人。尊重人首先要尊重人格。在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教你听,我说你服”的居高临下的说教就是不尊重人的做法,这种方法不仅在职工群众眼里缺乏亲切感,而且更易使职工群众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南宁市某厂在企业转行兼并工作中不充分尊重职工意见,没...  相似文献   

2.
时下,不少人听不进批评意见。对来自上级的批评,有人会以为是个人未得到肯定,因而自信心受到伤害,灰心丧气,影响工作。对来自下级的批评,有人会觉得领导的尊严受到了冒犯,心里耿耿于怀,甚至寻机给对方“穿小鞋”。对来自同级的批评,有人会觉得是存心找刺、没事找事,自己很丢面子,因此影响同志感情。其实对于批评,除了常人的一般感受外,还可以有其它更为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莫方华 《党政论坛》2014,(18):14-15
“你这么忙,还有时间来画油画?”“你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去进修?”我的答案与我对压力的看法有关。压力会带来焦躁、不安甚至失控的行为。每个人害怕的压力源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这事我负责!”第一次听到这话的时候,会让人挺感动,认为说这话的都是一些敢作敢为、工作有魄力的领导。但后来,听到这样的话多了,就觉得说这话的人虚伪,他们所说的“负责”实际上是不负责。比如,在领导班子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大家意见不统一,为按照自己的意见尽快形成决定,有的领导“力排众议”,拍着胸脯直接表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相似文献   

5.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6.
一个指导思想:把私营企业纳入“父爱”范围私营企业既然已经由国家宪法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应该依据基本大法的精神,确定政府对私营企业应尽的各种义务和必须履行的责任。这个问题之所以还需要讨论,是因为当前来自政府官员方面的认识和做法,与对私营企业的法律定位仍然有很大一段距离,更不要说在实践中某些暂时性措施究竟能有多大意义了。譬如说,当前站在政府的角度上流行的说法是“你过河,我搭桥;你注册,我登记;你经营,我保障;你赚钱,我收税;你违法,我追究;你破产,我同情。”表面上看,这话…  相似文献   

7.
找脸     
对着镜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的脸不在了!人不能没有脸,我决定把它找回来。“师傅,刚才给你盖章的时候,看到我的脸了吗?你捡到我的脸了吗?”被称为师傅的人哈哈大笑:“领导啊领导,就是看到你的脸掉地上我也不敢捡啊。再说,我把卖一头肥猪的钱作为盖章费给你时,我是仔细看了你的,你那时就没脸了。”  相似文献   

8.
王丰 《党政论坛》2008,(24):46-46
“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着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千万别误以为这是情书里的句子,上世纪80年代,这首叫《梅兰梅兰我爱你》的歌曲在台湾大街小巷流行。这首曲子当中的“梅、兰”两字,在岛内暗喻为钱,所以这首曲子也被笑称有“钞票、钞票我爱你”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梁衡 《党政论坛》2009,(2):35-35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了十几年,因与皇上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4,(16):26-27
我今天站在这儿演讲有点为难。因为我星期六在MIT做了演讲,星期天又在哈佛北大校友会上做了演讲,现在抬头一看,很多面孔都很熟悉,前两次都在场。你知道重复听,会让我的演讲变得多么痛苦,世界上只有一句话是可以反复讲的,就是“我爱你”,但只适合对一个人说。  相似文献   

11.
龙应台 《党政论坛》2014,(14):22-22
从小到大,就没有人夸我能干、聪明。也没有人过:“马云,你有一天会做成事。”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记得大概在1995年,一天晚上我骑车去上班,看到几个人在偷窨井盖。我想,自己这么瘦,也没有什么武功,要是冲上去估计打不过人家。  相似文献   

12.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进步,团结就是发展,团结就是稳定。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地区,团结真是太重要了。但团结也有真假之分,真正的团结,可移山,可填海;虚假的“团结”,则会坑国家,害人民。不信你看这些年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有很多都曾闪耀着“团结”的光环。  一种是“你说我好我说你好的团结”。班子之间,上下级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吹我吹大家吹。你讲我的功劳,我说你的成绩;你向外宣传我,我向外宣传你;你向上举荐我,我向上举荐你;你说我处处先进,我说你优秀无比。像原山西绛县法院的姚晓红,本来是个“三盲…  相似文献   

13.
传话三筛     
北哲 《党政论坛》2012,(2):37-37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相似文献   

14.
唐韩 《党政论坛》2013,(10):55-55
如果你告诉法国人,自己曾在巴黎的银塔餐厅用过餐,他们会以一种艳羡的目光看着你,然后会问:“你吃的鸭子是几号?”巴黎的银塔餐厅,以独家秘制的“血鸭”、昂贵的窖藏葡萄酒和绝佳的地理位置而闻名天下。在银塔品尝血鸭是许多法国人至高无上的美食梦想。  相似文献   

15.
资产与负债     
“要记住,人生其实并不像很多人告诉你的那样复杂。你会逐渐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了解,成功与快乐,其实只需要一些小小的努力就可以达成,就好像你的努力就是你的资产,你的负债就是会导致破产的行为。我列出来这些重要的资产与负债,你可以参考一下:  相似文献   

16.
半个自己     
在某个单位或某个社会群落中,一个人倘若不能够经常地迎合别人,别人会转过头送还给你一堵“石头砌成的墙”。渐渐地,这样的“别人”多起来,你身边的墙壁自然而然就会四处而起,方便与通融的把手被握在各种各样的“别人”手里,你寸步难行。你甚至开始怀疑你自己。  相似文献   

17.
这里议论的笑话,并非《笑林广记》中的那些妙趣横生的笑话,亦非民间流传的那些令人捧腹的笑话。那些笑话虽然可以使人笑得前仰后合,但大约是不致于笑出毛病来的。我所指的是笑话人的“笑话”,也就是嘲笑的同义语。 笔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现在有些人是很会笑话人的。你艰苦朴素,他笑话你“土气”;你廉洁奉公,他笑话你“死板”;你不会走门子,他笑话你“没本事”;如此等等。有的甚至把你的言行“贬”为“笑话”来加以笑话。  相似文献   

18.
我现年36岁,1984年走上政工岗位,从普通政工干部干起,1989年初任矿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1996年起任矿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回首干政工的岁月,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想当初干政工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政工对我讲:“干政工必须会说、会写、会干”。他的这句话,使我受益匪浅。十多年来,正是这“三会”助我不断进入新境界。 会说,炼铁一张嘴。 当政工干部,能说会道是一项基本功。讲话,它反映一个人的政治观点、理论水平以及工作思路。当政工干部的亮相动作是会“耍嘴皮子”。别人愿听你讲,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09,(12):24-24
训言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谁都拥有“此刻”的时光,也拥有美好的理想。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此刻是如何利用的,也不想知道此时的自己在做些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有的是时间,大把大把的时间,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相似文献   

20.
心境与界境     
吴礼鑫 《党政论坛》2013,(18):22-22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是知心朋友。一天,他俩相约一起去爬一座高山。他们从清晨开始攀登,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登上那高耸入云的高山。站在山顶,智者望着山清水秀的风景,感慨万千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现在才切实感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心境了。”禅师说道:“老弟,你就永远留在这里吧。我可要悠然下山去了,到山下去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智者问道:“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