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祖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历史曾深情地选择了这方水土———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自古三晋乃龙行之地,多少天之骄子,风流人物,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今天更显示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取态势和充分的自觉、自信。“华夏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千秋业,三晋英杰有后人。”我们应永远铭记先辈的业绩,继承其人文精神,弘扬其民族正气,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为大家介绍山西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2.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祖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历史曾深情地选择了这方水土———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自古三晋乃龙行之地,多少天之骄子,风流人物,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今天更显示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取态势和充分的自觉、自信。“华夏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千秋业,三晋英杰有后人。”我们应永远铭记先辈的业绩,继承其人文精神,弘扬其民族正气,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为大家介绍山西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心筹备,《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于2003年9月27日至10月7日、10月23日至11月3日分别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和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隆重展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圆满成功。《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协办的一次大型画展。画展是继去年成功推出“华夏文明看山西”大型文化旅游展后,我省全力打造“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品牌,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本次画展共选取140余位山西籍历史文化名人为创作原型,邀请“.当今国画界百余位知名的人物画家参与了创作。画展分《文明…  相似文献   

4.
晋文 《前进》2005,(11):34-36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由省委宣传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于2005年4月21日至28日在广州及珠三角,5月18日至5月24日在上海及长三角先后举行。这是继2004年底在北京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之后,我省举办的重要对外宣传活动。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十项:一,“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二,《崛起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三,晋商题材新创话剧《立秋》展演;四,晋商题材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展演;五,综合反映山西历史文化特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展演;六,《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  相似文献   

5.
黄丽 《今日山西》2004,(12):15-18
于12月10日在京结束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引领首都观众一步步感知了华夏文明,感知了厚重山西的今与昔。敏锐的北京人发现,这次山西人的成功首先在于山西人的自信,在于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的传统文化绝对是世界文化银河中最灿烂的星辰,山西的传统文化让所有的山西人充满了自信。它是绝美的,它有足够强大的光芒令世界动容。《华夏文明看山西》追求的正是这种既有自己深厚根底又不断汲取外界养分的文化。从内容选择上,观众可以看出对这一理念的身体力行。走进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那一幅…  相似文献   

6.
去年岁末,“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期间,包括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赵树理文学奖评奖等在内的“步历史遗韵,寻文明根脉,看中国山西”主题文艺活动,使京城沐浴在浓重的黄河文化氛围当中。“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老话,一时在京城被高频率提及。赞不绝口“华夏文明看山西”———“老西儿”大旗所向京城,令见多识广、坐而论道的京城人不禁想探个究竟。据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在山西文化艺术周闭幕式上说:此次仅3台演…  相似文献   

7.
四月的广州,花团锦簇,风光旖旎,正在召开的第97届广交会,让这座开放的城市随处可嗅到浓浓的经济气息。恰逢此时,以“华夏文明看山西”为主题的经济文化艺术周挺进了珠江三角洲,于4月21日在广州拉开了“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的大幕。在广州市中心地带,从广州艺术博物院门口到广州军区礼堂,印有“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的各类大型招贴画与大幅宣传广告随风招展,在阳光和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绚丽耀眼。一时间,晋风、晋情、晋韵扑面而来,“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成了广东宣传文化界和专家学者,及各类媒体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珠江三角洲)活动是继2004年12月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之后,山西省在广州举办的一次大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艺术周活动于2005年4月21日至27日在广州、深圳及周边地区展开,这次活动共涉及艺术周开幕式、崛起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晋商题材新创话剧《立秋》展演、晋商题材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展演、综合反映山西历史文化特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展演、历史人物画展、古代壁画精品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精品巡展、“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旅游推介会及精品展和艺术类展演活动综合座谈会等十项内容。文化艺术周活动在珠三角地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入潮好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苗春 《今日山西》2004,(12):13-14
12月3日至10日,京城劲刮晋风。山西省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在首都引发了较大反响。3台原创性演出,包括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和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共演出13场,迎来观众18000多人次;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和平遥国际摄 影大赛摄影精品展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7天,参观者也突破了万人;艺术周期间有关“赵树理文学奖”的一些奖项将由山西面向全国评奖的消息,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这项着眼于华夏文明的底蕴,试图用现代的理念、市场化的操作办法打造文化品牌的活动,集中展示了…  相似文献   

10.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们常说“华夏文明看山西”,主要是指中国最早的文明社会出现在山西南部,即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山西南部。五千年文明史给山西遗留下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位居全国第一。现存各类古建筑18118处,唐代以前的彩塑12700尊,古代壁画24000余平方米,均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1.
《今日山西》2004,(12):2-12
12月6日,“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赴京展演期间,中央和首都媒体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应邀做客人民网,以“华夏文明看山西”为主题,在《强国论坛》接受人民网视频直播访谈,通过网络和广大网友进行互动式交流。在66分钟的采访过程中,有数千名网友提问,在线阅览人数达到5万人。申维辰部长通过视频访谈介绍了山西的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并回答了网友们最为关注的山西省大力打造文化强省战略中,文化、旅游、文物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此次互动采访气氛热烈,网友们提问踊跃,通过网络,使他们对山西的经济、文化、民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刊全文刊载申维辰部长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访谈,以歹食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道路特殊性研究的关键难题是,如何通过华夏历史经验去找出驱动一个文明形成的核心动力要素(包括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河西走廊的文明史意义是双重的,对西方文明是2000年的丝绸之路,对华夏文明是4000年的玉石之路.没有它输送给中原的昆仑山和田玉物质,就没有华夏文明“化干戈为玉帛”和“君子比德与玉”的核心价值观.反过来看,若没有中原文明的玉石神话作为驱动,西部的美玉就会像大自然安排的一切石头一样,至今仍然纹丝不动地安睡在巍巍昆仑的山野与河床中.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产业运作增强文化发展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 《前进》2005,(2):23-24
通过产业运作增强文化发展实力是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推动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不久前结束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的成功举办来看,优秀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取得积极的经济效益是完全可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认真研究文化产品与文化市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申维辰 《前进》2005,(5):4-5
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大系》是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重点工程。它的出版是我省出版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省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对于展示华夏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山西在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以晋南、豫西为代表的晋及三晋地域是中华本土孕育的文明中少有的没有发生文明断裂和失落现象的区域。我们可以从古史中关于尧、舜、禹的传说追溯到距今4-5千年的陶寺文化、一万年的柿子滩文化和13万年前的"丁村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的夷夏观、天下观等理论的形成与华夏族群的发展演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夷夏意识的萌生,是华夏"天下"产生的理论前提,"四方"、"四海"、"九州"、"中国"等疆域名词的出现表明了华夏"天下"不断向外扩张的进程。基于"夷夏之辨"思想的影响,华夏文明在早期对于夷狄文明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斥倾向。但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成熟,血族概念被逐渐淡化,转而采用"礼"的标准来界定夷夏,从而把夷狄族群纳入"天下"的范畴之内,促进了"天下"理论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加志  赵玉祥 《前沿》2009,(6):192-194
传统华夷观以文化来作为华夏和夷狄的分判:“华”、“夏”指的是华夏族,是文明进步、文化优越的指称;“夷”、“夷狄”原是华夏族对非华夏族民族的统称,是相对文明、文化低落的指称。其主要内容有:诸夏一体、贵华贱夷、五服之制、用夏变夷等思想。  相似文献   

18.
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原创话剧《立秋》,作为我省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强省、开展强势文化活动、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精心构建“华夏文明看山西”重要文化品牌的重要成果,在省内演出了54场后,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我们的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欢迎、得到了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肯定,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巨大成功!艺术周演出活动结束后,纵观各个方面传来的信息,这次演出有这样几个特点。对《立秋》,观众与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震撼”与“感动”。为什么呢?是为《立秋》的…  相似文献   

19.
白惠林 《今日山西》2004,(12):24-27
12月9日晚,带着远古的呼唤,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走进世纪剧院,为首都人民呈现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10日,京城音乐界的专家学者走进民族饭店,对《华夏之根》大型民族交响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台音乐会不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来讲,都是很精彩的。他们希望《华夏之根》能够增加历史的厚度,音乐材料运用面也再宽泛一些,争取把它打造成“全国粮票”,走出山西,走出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2014年,山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452处,山西是文物大省,山西人是最有理由彰显文化自信的,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首先,山西没有挖掘透彻自身的文化底蕴。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可惜,大部分山西人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并不了解,更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