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解析都市"女孩纹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悄然漫步繁华的都市,眼前不时晃过一些衣着“怪异”的女孩。她们在举手投足中,不经意会显现出纹身的图案棗肚脐下的蝴蝶、小花,脚踝上的青藤、十字架等。近两年,随着欧美“纹身热潮”的袭来,在我国的一些大都市,也出现部分“女孩纹身”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追求“前卫”的年轻人、一些所谓的“新新人类”,为了追求“真实、完美”的“自我”,纷纷加入“纹身者”的行列。据最近“七彩谷”网站的调查统计,对于“纹身”,有31.4%的人表示“非常希望”,35.9%的认为“画的或贴的(纹身)可以”。可见,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纹身”已不再…  相似文献   

2.
傣族的纹身     
纹身作为远古时代傣族先民崇尚的社会习俗之一,经年历时,现仍留存于西双版纳、德宏等傣族聚居地区,并仍有较大的影响。本又试对纹身赖以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功能,经久不衰的崇尚及其象征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做进一步的探寻。一、纹身是族群图腾崇拜的体现我甲古籍在涉及傣族先民的时候,都一脉相承地把纹身做为族群特征的标识。早在周代文献《小戴礼·王制篇》中就有“南方日蛮,雕题交趾”之说。李贤在注《后汉书)}时,对“雕题”一词的解释是“题,额也;雕之,谓到其肌以丹青涅之。”雅南子·泰族训)},谓“刻肌肤,皮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台湾岛内青少年面对开放的外部世界,追随欧美、韩日“流行”脚步出现了诸多“问题时尚”情况令人担忧。刺青纹身成时尚刺青纹身已蜕变为时下台湾青少年流行的一种时尚。刺青纹身的年龄都多在16岁左右,年纪小的9岁。刺青纹身的部位,以手臂最多,其次肩膀、胸部、背部、臀部,鬼头、  相似文献   

4.
百越族群是我国最早吸收龙文化的民族群体之一,崇拜龙图腾并将图腾形象绘制或镂刻到自己身上———纹身,这是古代越人的传统,也是百越族裔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纹身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服饰文化特征,为后来的不少百越民族后裔所承袭,而成为整个百越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质...  相似文献   

5.
纹身的黑道魅力[现象一] 大街上,三个小青年叼着香烟,悠闲自得地溜达。其中一个被迎面走来的青年人擦边儿撞了一下,被撞的小青年恶狠狠地骂了两句,他满以为对方会低声下气地向他赔礼道歉。谁知那青年半笑不笑地盯着他,像是蔑视他。他被激怒了,仗着人多势众,要给这小子教训。这三个小青年撸起袖子,准备使出招数。忽视那青年扯开衬衫,露出前胸,两手叉腰,胸口上一条黑龙赫然在目。三个小青年一见此纹身龙,便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似了,出击的手软了下来,旋即灰溜溜地避开了。[现象二]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偷瞧准了前面那个人鼓鼓的屁…  相似文献   

6.
傣族人体绘画艺术──纹身胡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地方,被人们誉为“孔雀之乡”,这就是傣族人民的家乡。傣族地区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勤劳、勇敢的傣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丰腴肥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  相似文献   

7.
关于海南岛黎族妇女纹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鹏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2):102-107
本文对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海南岛土著纹身历史进行分析后认为,海南岛黎族妇女纹面应出现在唐末宋初,至今天不过一千余年;黎族妇女纹面的背景是岛内冲突加剧,原因是为了防止外人掳掠,以纹身求自保。  相似文献   

8.
文赤桦 《人权》2004,(1):31-32
西双版纳的年轻和尚都苏在小臂上刺了一些吉祥图案的纹身。根据当地民间流行的信仰,这种图案的纹身能驱赶恶魔,能保护他不染上任何绝症。 然而,他现在对这种说法不那么有把握了,因为艾滋病的阴影就在那座有1,400年历史的曼村满庙附近游弋。24岁的都苏就在这座寺院出家。 “你是出家人,不等于说就对艾滋病有免疫力。没有什么可以赶走艾滋病这个恶魔,除非你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吸毒,性行为要安全”,都苏瞥一眼手腕上的纹身,羞涩地说。 都苏最初意识到艾滋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黎炳锋 《前沿》2012,(2):157-158
当今书法艺术所表现出的与时俱进的时尚化设计,为书坛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新形式、新风格,显示出书法创作的繁荣景象。通过对时尚化设计的表现、流行原因和元素等的分析,在对当今书法创作中时尚化设计带来的亮点表示肯定的同时,对其伴生的一些问题也作出辩证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出现以高中时髦女生为主流的时尚现象.人们追逐她们的时尚选择.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低迷,人们购买力下降,中学女生能够以低消费创造出美感;大学女生面对工作压力,无暇参与引领时尚的竞争;日本人具有娇宠的社会心理."酷族"现象冲击了传统的时尚理论,表明以追求差异为旨趣的时尚观念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酷族"现象也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审美视角的独特性.应承认,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酷族"的存在的确制造着流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