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6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李慎明的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精神生活的特质来界定,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明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取不同社会文化形态中的精华组成了人类历史中的文明。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不同社会形态文化中的糟粕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被人类新的进步文化所扬弃或者抛弃。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造出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  相似文献   

3.
文化经济论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林宗 《思想战线》2006,32(1):55-61
文化经济论是对当今文化形态与经济形态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现象的理论反映,它凸现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并从本质、地位、功能和作用等方面揭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文化经济”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一种契合时代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兴科 《学习与实践》2006,(10):113-119
首义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可定义为首义历史及其遗存的总和,并且主要是着眼于人文特质认识的首义历史。首义文化的面貌由其本质所规定。这个本质,即武昌首义的政治诉求与建构,亦即推翻君主专制,创建民主共和。首义精神是首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最能凸显首义文化人文特质的部分。首义精神在学术界颇受关注,以著名辛亥革命史专家章开沅提出的"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论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首义文化资源是相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而言的首义文化。首义文化资源属性为人文资源。按形态,可分为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物质形态的首义文化资源具有直观性、不可替代性与不可再生性,而非物质形态的首义文化资源则具有无形性、传承性与共享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容忽视,构建老年精神文化保障体系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构建老年精神文化保障体系,是满足老年人基本需要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构建老年精神文化保障体系,就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重视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老年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老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产劳动的本质决定于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劳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了生产劳动的本质即内涵,是我们考察和研究生产劳动的最基本的依据。劳动的效用性决定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我们可以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非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无论是有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无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只要是对社会有益且又有用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7.
遆哲锋 《前进》2001,(7):41-42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作为资本投资,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以现代管理机制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产品导向,以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行业。创新是人类所独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不断创新的结晶。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激活社会文化生产要素,为人们提供愉悦身心、激励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品。   全面认识文化的社会属性,在文化功能的利用上要有突破。首先,在思想上对文化的功能要全面审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  相似文献   

8.
精神生产是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实践活动。它是精神产品生产者运用精神生产工具(如思维材料、思维方法、语言文字、电脑等),凭借特殊的精神生产关系,创造反映自然、...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人的高质量发展。工匠作为构建人类文明,乃至未来工匠社会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了各种文化形态。各行工匠在劳动与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沉淀为深厚的工匠文化,产生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它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其含义与每个历史阶段的启示都有所不同,但都内蕴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社会快速转型的质量时代呼唤人的高质量发展,工匠文化是人的高质量发展之核心,专精特新、“知行能成”成为工匠文化对人的高质量发展之内在价值。可以说,工匠文化是一种以“知行能成”为基本原则并拥有专精特新品质精神的人类社会价值实践活动文化,是一种经典型的高质量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10.
汉语修辞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态、特征均受到文化结构中深层机制的制约。而这种深层机制,就是文化主体的精神机制。从文化传承角度讲,这些精神机制主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制约着语言、行为等文化结构中的外显形式。因此,透过汉语修辞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探知汉民族先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