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与法治》2008,(6):56-56
近年来,由于进口不畅、人员离岗和法官门槛提高等原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较为普遍得出现了“法官断层”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003年换届以来,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迎难而上.多措并举,较好地解决了“法官断代”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审判工作和法官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伊舟  老帕 《法治纵横》2014,(19):50-51
“新疆最美基层法官”评选活动是2014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新疆平安网共同举办的,从全疆100多个基层人民法院的4883名一线办案法官中寻找出了符合为民之美、公正之关、清廉之美和奉献之美“四美”标准的10名优秀法官。在这十名优秀法官中,州直法院的法官就占了2名。其中,伊宁市人民法院的荆霞以1410552票、昭苏县人民法院的吐尔逊娜依·马力克以512234票脱颖而出,获评“新疆最美基层法官”。在昭苏县这片热土上。她被广大农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法官”,她就是草原的女儿、人民的好法官——吐尔逊娜依·马力克。24年的坚守,源于对司法事业的执著追求,她要求自己做一名讲责任和道义的法官,明断是非,刚正不阿。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她经常深入反恐维稳重点地区开展反分裂教育,是民族团结的先锋;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她更是将庭审现场搬到了田间地头、牧民毡房,把公平正义带给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甘做亲民爱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3.
法槌的故事     
2000年,厦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起案件开庭时,一方律喋喋不休地讲述,法官多次口头制止无效,最后拍桌子让法警把这位律师带出法庭,结果这名法官被指控行为不文明。  相似文献   

4.
人人眼巴巴地期望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离得开好法官乎?当然不能。于是,人们又眼巴巴地期望有好法官。守株待兔等了好久,发现好法官产生极难。想想这么等也真不是办法,于是,到处寻找产生好法官的良方。一日,遇一江湖郎中,自称专治司法疑难杂症。急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襟,求其指出一条产生好法官的明路。  相似文献   

5.
肖瑜 《中国审判》2011,(7):52-53
前几年听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讲了自己代理的有关公司僵局方面的一个案例,他对那个承办法官的判决很赞赏。虽然公司僵局案件很难办,法官在再三调解未成后,作出了一个在实践中行得通又让双方当事人接受的判决,教授由衷地称赞那是一个非常具有司法智慧的法官。这个称赞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以我个人的感知,这是对法官的最高评价。有感于此,我想以几个案例或者说是故事粗浅地谈一下法官的司法智慧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判》2014,(7):37-38
从书法官职业12年了,我听到最多的一个称呼就是“刘法官”。当事人一句“法官”,虽然再普通不过,却常常让我觉得沉甸甸的,也让我不断地思考和反省:老百姓来到法院,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法官?基层法官每年都要审理三四百件案子,如何才能在每个案件中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放心?  相似文献   

7.
2010年元旦的前一天,张欣阳(化名)满心忐忑地拨通了法官的电话。法官的回答让他欣慰:学校没有提出上诉。这意味着,关于儿子张强(化名)的民事赔偿判决已经生效了。  相似文献   

8.
10月22日下午,上林县法院民一庭内,一对父子相谈甚欢,还对法官不停地说“谢谢法官、谢谢法官”。此前因宗教信仰不同,引发了激烈的矛盾甚至对簿公堂的这对父子,经过法官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终于和好如初,父亲石启新也撤回了起诉。  相似文献   

9.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法官中立、居中裁判的审判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有人把法官形象地比喻成球场上的裁判,强调法官要像裁判那样保持绝对的中立,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相对于过去审判长在开庭时带着感情审案,帮着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论辩的作法,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我认为,目前在审判界主张法官中立的同时似乎过多地强调了法官居中的一面,忽视了法官职能中主持正义的一面,似乎法官在法庭上“无为”或“无所作为”则是中立,如发现问题,主动查明则被斥为职权主义,有偏向一方当事人之嫌,从一个极端走向…  相似文献   

10.
吴刚 《当代审判》2003,(7):53-54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的法官主要是世袭制的。1789年制宪会议取消了这种做法,而代之以遴选制度选定法官,1908年2月13日的法令颁布后,法国开始组织法官全国会考。法国现行法官会考制度由1958年12月22日条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中国审判》2014,(10):76-77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关于“深化法院人事管理改革”,提出了“推进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和“建立法官员额制”的具体措施。纵观当今法治化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都对法官的任职条件进行严格限制,通过法官遴选制度实现了法官精英化,法官数量也较为稳定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吴彬 《法庭内外》2007,(10):54-54
为进一步提高审判工作水平,加强审判经验交流,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和审判能力,指导案件审理,统一司法尺度,促进司法公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精神,2006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正式出台了《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会议制度规定》,至此,一项旨在推动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提升法官司法能力的法官会议制度在朝阳区法院就此建立。  相似文献   

13.
法官当慎言     
最近翻阅报刊时,读到了一则反映外国法官断案的趣闻,仔细品读,甚觉有味,令眼界大开。故事讲得是1957年英国王座法院审理了琼斯诉国家煤炭委员会一案,案件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向上诉法院提起了上诉,双方的上诉理由都包括法官哈利特爵士在法庭上喋喋不休,使得案件难以得到公正审理。在我们看来平常事一件,但受理上诉案的法官丹宁勋爵不依不饶,判决本案重新审理,并在判决中指出:“……要由律师来轮流质询证人,而不是由法官来质询,以免显得法官有所偏袒。而且要由律师尽可能完整有力的阐明案情,不要粗暴地打断律师的话头,以…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全国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地提出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重大历史命题,要求全国法院广泛深入地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身处首善之区,北京市法院如何贯彻落实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好“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池强。  相似文献   

15.
从任职条件起步关于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世贵 《中国律师》2002,(11):44-47
随着法官法、检察官法的修订和我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行,我国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客观地说,我国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还很不完善,以致于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法官、检察官队伍的优化和素质的提高,既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也不利于司法腐败的防治。因此,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现行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一、提高法官、检察官的任职条件在多数国家,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学历都被限定为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这是因为法官、检察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16.
吴彬 《法庭内外》2008,(3):49-51
法治社会的构建,司法权威的树立,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拥有精深法律素养与丰富审判经验的职业法官群体。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职业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自2003年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将法官讲坛作为培养精英型法官,建设学习型法院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法官职业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刘欢 《法庭内外》2010,(3):53-54
李加,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的一名法官。20年前,李加放弃了众人羡慕的去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当一名人民法官。选择了法官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辛苦、选择了奉献,对此,李加毫无怨言,因为惩恶扬善是他的理想,做一名刑事法官是他的夙愿。正是因为对刑事审判的深切热爱、对弘扬正义的执着追求,李加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刑事审判的第一线。怀揣梦想,肩承重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直至担任审判长,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到2002年,山东省青岛市两级法院进行了法官合议制改革,①院长、庭长亲自办案,遴选优秀法官,区分了法官和助理法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对法院内部人员进行了优化组合配置,极大地促进了审判公正与效率,为法官职业化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青岛市中级法院也因为法官合议制改革,摈弃了法官大众化,减弱了审判行政化的负面影响,在审判运行机制完善和改革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突出了法官职业化和专业化,塑造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高的法官队伍。这次改革实践涉及法官体制、程序操作、职业保障等方方面面,既有现代司法理念的探索,也包含具…  相似文献   

19.
法官社会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官的界定 在中国,法官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法家著作《商君书·定分》。①该书说:“天子置三法官,殿中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诸侯郡县,皆各为置一法官及吏。”法官掌管法令,“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以后就一直以法官作为司法官员的通称。然而有趣的是历代司法官员的官称五花八门,诸如廷尉、大理、推事、判官、司理、司法,以至于近代的推事、承审员、审判员、陪审员等等,不一而足,但就是没有“法官”这一职称。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使用审判员的名称。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相似文献   

20.
“是你们救了我的父亲呀!真不愧是人民的好法官!……”老人的儿子感动地紧紧握住三位法官的手,不停地说。去年12月27日,上林县法院民二庭梁海鹏庭长等三名干警在外出办案回法院途中,及时救助了一位被车撞伤的七旬老人,并迅速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弘扬了人民法官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无私精神,受到了伤者家属、当地群众和医生的连声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