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贫困地区人才回流现象的思考资柏成近些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贫困地区的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地区.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然而,就在这滚滚的大潮底下,却有那么一部分已经流出去的人才,又悄悄地回到了他们原来工作过的贫困地区。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已经流...  相似文献   

2.
市场机制是引导人才流向的最大动力本刊编辑部讨论不发达地区的人才问题,一个最引人注目,也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人才流失问题,对此,人们见仁见智,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大家的认识是共同的,那就是人才流失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肯定会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遏制...  相似文献   

3.
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本刊编辑部在经济发展较来越依靠科技进步的今天,人才或人力资源的存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越来越重要的源泉,成为构成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最终基础。因此,不发达地区要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超越性发展,必须首先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建立...  相似文献   

4.
(一)东西部差距拉大的一个突出原因是投资量的差距。其实,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投资量大小是表面的原因,深层的原因是生产要素的组合问题。东部较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科学管理等生产要素较好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好,一方面对资金、技术、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内部也能产生更多的积累资金,这种投资的良性循环使得发达地区的投资量越滚越大,从而推动经济健康运行和高速增长。不发达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应该说,国家是比较重视对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的。  相似文献   

5.
朱镕基总理最近在听取国家人事部工作汇报时强调:“现在我们开发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是有很大障碍的。”人才资源开发是地区经济开发的基础,没有充足的人才,就不会有发达的经济。我们不仅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内蒙古的发展,更应当牢牢抓住人才资源开发这个关键,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一、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则更加落后,其突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党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发达地区城市党建新兴领域面临的问题有:“两新”组织中党的工作亟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亟需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凸现,党建工作的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亟需加强城市党建工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发达地区城市党建工作要创新:要创新城市党建工作的思路;要创新城市党建工作的手段;要创新城市党建工作的载体;要创新城市党建的体制;加强城市党建工作的物质支撑;加强城市党建工作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澍 《当代党员》2011,(1):38-38
《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成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实现人才相对拥有量、增长速度在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领先,接近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就像经济发展上不平衡一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不足。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无条件投入的问题,无钱进行馆舍改造扩建,营造基地环境,更不用说采用先进手段进行布展。展览内容和形式几十年不变,简单、呆板,没有吸引力。二是因为地方财政困难,许多教育基地都面临生存问题,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无法保障,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出租场地或经商办企业的现象,名义上是博物馆、纪念馆,实际上却成了娱乐场所和商场。三是人才的短缺。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想…  相似文献   

9.
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源于充足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然而,各地高层次人才不足及由此产生的激烈竞争已经愈演愈烈。作为我国第二轮转型中走在前面的地区之一,无锡在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引进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同时,高层次人才不足依然存在,加强独到的人才软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党建与人才》2000,(6):14-14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这是在我国人才,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极度反乏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不正常现象。1、这是一种低效率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利于经济快速增长。研究表明,劳动者的教育水平超过了工作的技能要求,不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反而会对生产造成不良影响。2‘它对人们的教育需求产生误导,不利于教育的平稳发展,使高等教育过分扩张,从而影响整体教育发展。同时,中专和大专生就业难问题会使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缺乏动力,使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流失。3、人才高消费导致的“知识失业”现象影响社会的安定。人才高…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9,(7)
改革开放以来,桐梓县始终把开发人才和使用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短、中、长期的干部培训方案,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四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为桐梓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人才开发之路。一是把中青年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派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培训。从1992年起,全县相继选派了168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北京、山东、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等地挂职培训,先后组织1000余人次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放出丑小鸭,飞回白天鹅”。这些“羽丰归巢”的干部不仅开阔了视野,转…  相似文献   

12.
刘长飞 《发展论坛》2002,(10):33-33,40
本文所说的经济发展地区是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的,其经济发展刚刚摆脱了欠发达阶段的低水平扩张,具有很大的脆弱性,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产业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一、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经济发展地区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刚刚实现了由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到经济开始快速增长的转变,突出表现在一、二、三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仍然主要是靠量的扩张而不是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状况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有人说:经济发达地区正是占据了相应的优势,才有今天的成就;对于后发达地区来说,因为先天因素不足,如何吸引人才流入和留住人才,则面临着许多难题,又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发展。本文试从分析苏南“星期日工程师”的产生、历史作用入手,希望能对急需各类人才,又苦于条件限制的地方与企业以启示。一、“星期日工程师”的产生及其特点所谓“星期日工程师”,是指(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害国家和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前提下,业余…  相似文献   

14.
一个拥有尊重个人价值、鼓励个人发展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地区和组织,比其他地区和组织在对人才的吸引、凝聚和作用的发挥方面更具有吸引力。近年来,我市在营造人才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发达国家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加大对人才环境的优化力度、完善优化举措、创新优化机制,是我市目前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人文荟萃     
《党风与廉政》2002,(10):45-45
●招来“女婿”气走“儿子”花大力气从东部甚至国外引进人才,却留不住本地人才,这种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在西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指出,西部引进人才要注意避免三大误区。误区一:要“女婿”不要“儿子”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本地人才的成本是比较低的用活用好当地人才是第一步,其次才是吸引外部人才。但目前西部地区大都侧重于吸引外部人才,而忽视了本地人才的开发利用。结果是一方面付出巨大成本把外地人才“请进来”,另一方面本地人才严重浪费,甚至令部分人带着惆怅和怨气出走东部。误区…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科技是先导,关键在人才。朱镕基总理最近在听取国家人事部工作汇报时强调:“现在我们开发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是有很大障碍的。”可见,人才开发是地区经济开发的基础,没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就不会有发达的经济。今天,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滚滚浪潮,面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经济走向,我们不仅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更应牢牢抓住人才资源开发这个关键,加快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化的人才队伍,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保障。一、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经济中,人才即是“资源”和“资本”。那么,经济发展规律必然给人才市场化带来以下推动:一是人才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聚集。人才由资源配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资源配置效益高的地方,是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这几年,我国出现了“出国热”,大批人才流向国外;北京和沿海一些城市外企、外商的总代理,由过去的外国人面孔逐渐变成中国人的面孔,这些人中不乏我国的高精尖人才;从国内来说,欠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量加大,仅内蒙古1984年至1998年科技人员外流达16000人,其中1998年就外流2600多人,这些人大多是中青年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8.
陈劲 《当代党员》2007,(9):42-42
我是市内某县的一位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从媒体上得知,我市将进京大规模招揽人才。报道说,这次引进人才的亮点之一,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东部发达地区引进20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级党政机关和40个区县政府任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看,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保持本地区较快的发展速度,还可以带动和促进不发达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是全国GDP翻两番的重要基础;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是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经济体系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重要条件;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是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5):4-4
加强劳务输转,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各地(包括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关系全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鼓励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进行有序的流动,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