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08,(12)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前后面对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正确地分析出世界形势,认为美国在中国内战结束后尽管不情愿,但从美苏两强争雄的大局出发仍有中立的需要和可能。但是由于美国霸权主义的外交基调,两国在意识形态和中国主权完整等问题上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毛泽东采取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政策,化被动为主动,维护了国家权益、巩固了新生政权。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纵览》2004,(6):28-3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振 《前线》2019,(11)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作出了"美国要跟中国建交"的战略预见。毛泽东指导中国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是坚决斗争,以斗争求缓和;二是以我为主,等待时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通过乒乓外交破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由对抗状态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正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认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侵略包围的态势.确定要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同盟关系"的同时,特别要做好以印度、缅甸、印尼等为代表的"中间国家"的工作.以此作为打破封锁和包围的主要突破口和重要战略步骤.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措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包围.  相似文献   

6.
葛沭 《世纪桥》2008,(8):5-6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前后面对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正确地分析出世界形势,认为美国在中国内战结束后尽管不情愿,但从美苏两强争雄的大局出发仍有中立的需要和可能。但是由于美国霸权主义的外交基调,两国在意识形态和中国主权完整等问题上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毛泽东采取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政策,化被动为主动,维护了国家权益、巩固了新生政权。  相似文献   

7.
贺丰 《党史博采》2006,2(6):14-16
具有深邃洞察力和科学预测力的毛泽东,自始至终把握对美关系的主动权,两次对美战争,迫使美国正视"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的现实;高举和平至上大旗,团结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美国,迫使其主动接近中国;凭借胆量和睿智,不计历史恩怨和社会制度差异,运交近攻,主动开启中美关系僵局的大门.毛泽东对中美关系正常化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的美国观经历了赞扬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到深信美国"实在是一个敌对性的帝国主义"戏剧性的变化;美苏关系是毛泽东的美国观推演的国际背景,而美国对华政策则是毛泽东观感、认知和评价美国的基本尺度;毛泽东的美国观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又兼备革命现实主义的特征,它显现了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情结与现代化追求之间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
1949年,司徒雷登走了,司徒美堂来了.这一年,司徒雷登从中国回到了美国,司徒美堂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当4月份解放军攻占南京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出入意料地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那里.到了8月,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的司徒雷登,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并退休.于是有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后期.本杰明·史华慈在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学家费正清教授的引导下跻身中国研究的学术殿堂.史氏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写成的<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一书.堪称海外毛泽东研究之经典著作.作为美国中国学界翘楚,史华慈率先提出"毛主义"(Maosim)概念,并加以独具特色的诠释.他注重将毛泽东其人其思想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革命的实际演进,以及中西思想谱系等层面探讨毛泽东革命战略的特征,论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动因,其吏学思想和治学方法值得中国学者珍视和取鉴.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各地大量建设军事基地,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对此,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多次指出,美国"手伸得太长",到处横行霸道、压迫别人。对于美国的这种霸道政策,毛泽东有两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是"绞索论",一个是"跳蚤论"。先说"绞索论"。毛泽东认为,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的几百个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收入毛泽东重要文献821篇,其中91篇系首次公开发表。本刊今年第2期从中选载了毛泽东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一组文献,受到读者欢迎。这一期再从这部文稿中选登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论述台湾问题的重要文献7篇(其中6篇为首次公开发表)。从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在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不懈探索和努力;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对美国借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反对"两个中国"和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和主张是一贯的。  相似文献   

13.
1966年在中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让远在瑞士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颇感疑惑,他急切盼望重访中国以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经过一番波折,斯诺终于于1970年再访中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接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和朱德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的领袖,也都是别具一格的诗人.诗如其人,见之于毛泽东和朱德的作品,此语信然.毛泽东豪放,朱德质朴.在半个世纪的革命行程中,朱德有过几次与毛泽东的唱和,为两位世纪伟人的交往,也为中国现代革命的史册增添了奇光异彩.1945年8月上旬,美国接连以原子弹轰炸日本本土,苏联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在此形势下,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朱德也接连发布七道命令.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三次电邀由延安飞抵重庆,进行举世瞩目的国共谈判.谈判期间,柳亚子向毛泽东求索诗词,毛泽东以作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应索.11月,重庆《新民报晚刊》以传抄稿形式首先将咏雪词公诸于世,遂引起各方纷纷唱和,一时蔚为大观.在长长的唱和者名单中,也有人民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战斗了7年.这7年,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卓著功勋的7年.一是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模式,最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二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三是开辟了地域大、人口多、军事力量最强的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四是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五是创造了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取得了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这7年,毛泽东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沉痛的教训.客观公允评价江西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对我们今天全方位、多视角深化领袖人物的研究是有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在金日成和斯大林的共同请求下,开始考虑是否派志愿军前往朝鲜参战的问题。在中央讨论是否参战的会议上,鉴于中国面临的许多实际困难,政治局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周恩来是中央领导核心中支持毛泽东参战的主要人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周恩来强硬的外交立场,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改变远避战火的消极态度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南朝鲜仁川登陆。针对朝鲜战争,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根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各自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毛泽东提出了"生产力是判断政党政策及其实践"的标准;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两种标准既一脉相承,又具有各自的独特视阈.  相似文献   

18.
卓越的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毛泽东很喜欢这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战将,并对病中的徐海东十分关心和爱护;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的一位政治家,毛泽东向来把美国作为观察、研究和交往的对象.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最为复杂、多变的时期.随着国内主要矛盾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的美国观也经历了由希望美国“同中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到深信美国“实在是一个敌对性的帝国主义”的转变.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深...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国际问题的认识主要是围绕中国革命与美苏矛盾的关系展开的.从"中立美国"到"中间地带"论,再向苏联"一边倒",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演变过程.这一时间,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已臻于成熟,意识形态对确定外交战略的作用已明显弱化,并善于运用平衡制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