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GDP指标不能准确衡量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因此国内学者借鉴欧洲社会质量理论,对中国社会质量状况进行研究。社会质量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实现对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系统的测量。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应当完全照搬欧洲社会质量的研究范式,需要对社会质量理论指标体系进行本土化研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构中国本土社会质量指标体系,实现对社会发展质量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本文以江宁、吴江、武进、萧山等9个城市郊区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空间集约、城乡统筹5个方面指标的区级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这9个郊区的城镇化质量,发现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比人口城镇化单指标更科学、合理;并立足于江宁区指出其城镇化质量提高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提升其城镇化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质量理论,社会凝聚和社会团结是考察社会质量的基本维度.因此,对社会信任的研究就成为反映社会状况的基本议题.基于社会质量指标体系而开展的对当前我国相关群体的社会信任状况的调查,可以揭示当代社会人的观念和社会状况的变化,并据此评估社会质量.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中国社会的社会质量,寻找增进社会信任和提升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案件质量指标体系是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较为突出的案件质量偏差以及司法公信力日益降低等现实问题所作的回应。然而现行案件质量指标体系却呈现出过度的主观性、冲突性、数字化以及精细化等特征,致使其所欲求之目标在案件质量管理实践中日趋异化为扭曲司法活动、悖离司法规律的制约性制度安排。为了实现案件质量指标体系设置目的,以实现提升案件质量、增进司法公正、规范司法活动的初始目标,亟需从理念和技术层面对其予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本文通过对中国外交实践的分析,揭示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如何通过中国国家集体身份的构建在对外关系中得以体现的,阐明集体身份的构建对于提升我国在亚洲和世界的亲和力与影响力,以及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的意义所在。说明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会成为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威胁者,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亚洲乃至全世界来说,所带来的是更多的机会而不是威胁,是利益互补而不是挑战与冲突。  相似文献   

6.
当前公安工作评价指标由于仅重数量指标,忽视质量指标,因而不能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公安工作,且在公安工作导向上形成偏差。因此,要树立"公安成本和效益"和"量质结合,以质为主"的理念;坚持"科学性与现实性,水平评价和规模评价、系统性、准确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构建以实绩、执法质量、公众安全感为主要内容对公安工作进行质量考核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人文主义是人文主义遇到巨大挑战后于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所倡导的思想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极为相似的共性,又在内涵和外延方面各有侧重。作为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亚洲共同体、世界共同体的宏大任务,构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制定出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话语标准、进而取得世界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新人文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原则、思想基础、构建路径以及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处于历史变革的关键节点。要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增强综合国力,拥有核心话语权,离不开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夯实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与交流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有力支撑,依法治国的理念对制度现代化起着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于实践与社会生活中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构建完善的制度群。制度建构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思想发挥功能和发展的结果。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制度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宪法至上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制度体系,构建法治观念养成的法治社会制度体系,构建维护司法公信力、保障公正的司法制度体系。构建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思想之制度体系,既是法治思想实践环节的重要体现,又是引领和指导法治思想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更加突显习近平中国特色法治思想的制度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应从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当代中国的构建,面临着主客观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复杂社会环境导致的多元话语格局、西方"霸权话语"力量的挤压、部分知识分子缺乏责任感、一些国人缺乏民族自信心。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注重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构建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构建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