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由于他为政得人,所以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从而造就了封建社会中期的一个盛世,为后世所称颂。  相似文献   

2.
<正>治国重在理财.理财首先要有明确的理财思想.从历史上看,汉初吸取暴秦失天下之教训,在“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思想指导下,实行“三十税一”的财政政策,从而出现“文景之治”.唐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先用谦吏”,并省州县,紧缩开支,而有“贞观之治”.亚当·斯密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综合为治的治安方略,是中国古代历经奴隶、封建社会一步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治理社会犯罪的系统理论。历史证明,中国古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繁荣局面的出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的缔造均与实施综合治理息息相关。古代的综合治理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今天中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唐代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行政监察制度,监察机构的行政监察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盛局面。唐代行政监察制度较为完备又有自身特色,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我们今天的行政监察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唐律惩治经济犯罪的特色:把掌有实际职权的官吏作为重点监督对象;以官吏利用职权而犯作为打击之要害;对监临、主守、势要的经济犯罪加重处罚;设立准受贿罪、准贪污罪罪名防微杜渐。本文认为,这是唐代在惩治经济犯罪立法上的最大创造。唐代早中期,以法治吏,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唐代后期,法令废弛,导致政权衰亡。历史事实证明:国家的兴衰与吏治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强盛朝代。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她强大的原因和唐朝统治阶级确立“安人宁国 ,以法为先”的法律思想不无关系。本文从重视法律调整 ;宽刑慎罚 ,礼法合一 ;注重法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立法形式规范化四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 ,从而为今天的法制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视察山东时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做到“三个走在前”,即“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这是对山东的殷切希望,也是对山东今后发展的准确定位,也是今后山东一切工作的总指导、总遵循。山东人民在革命、建设史上有“走在前”的光荣传统,山东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是山东有信心“走在前”的底气。山东要担当起“走在前”的重任,就要做到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在黄河流域战略中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上权力监督的特点(一)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组织独立、自成系统、垂直管理的权力机构我国古代社会,自秦朝起,为了确保皇权专制统治,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于是产生了权力监督机构和权力监察制度。在封建时代,监察权是封建皇帝君权的集中表现,是君权的延伸,本质上是对封建官僚们的一种按“御旨”的控制。其目的是通过“治吏”以治民。历朝历代为了不使皇权旁落,极其重视发挥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赋予其特殊的地位和相对独立的权限。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机构和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监察和谏官言谏两大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皆…  相似文献   

9.
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社会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就是要体现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其次应该是和谐的社会。所谓“和谐”,它包括的不仅是社会的和睦、稳定,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它应该把自由、公正、正义、稳定、协调、有序、民主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追求目标。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内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的封建盛世局面,那时候社会安定繁荣,君主励精图治,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万事万物之运行皆有其规律,人之行为亦不例外。行为惯性为人之行为的客观规律。从形式上讲,人之行为倾向于有序化;从理性上讲,人之行为倾向于增加福利。司法审判以“公正”为最高价值取向和实现目标。法官是理性的化身,陪审团是经验的代表,司法独立和审判公开原则源自于行为惯性规律的客观要求。成文法、判例和习惯均为行为惯性规律的客观反映。法官适用法律时应遵循“法不溯及既往”,“遵循先例”,“法无明文规定时依习惯裁判民事纠纷”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民风即民间风尚。民风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山东有许多口碑很好的传统民风,曾使山东人引以自豪。但静下来想一想,有一些传统民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已经成为影响山东发展的因素,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 一、豪悍、义气之风对科学与法制的负面效应。 在全国人民心中,山东人是以豪悍、讲义气、“够朋友”而著称的。翻开中国史籍,提到山东人时有这样的描述: 《元志》说,登州人“民多朴野,性皆犷直”。宋代苏轼在评论武定(今山东惠民、乐陵、滨州等地)人时,说他们是“劲勇而沈静,椎纯而少文”。《前汉书》说,曹州人“昔尧作游,舜渔雷泽,汤止于亳,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故其民犹有先王遗风”。这种遗风不是别的,正是豪迈之气。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炎性肌病属于中医学“肌痹”“肌痿”范畴,易合并间质性肺病,即易并存“肺痹”“肺痿”表现。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以肌痹表现为首发,继而合并肺痹表现;但亦存在以肺痹表现为首发,继而合并肌痹表现。随病情进展,二者最终皆由痹及痿,出现肌痿、肺痿表现。临床上以肺痹表现为首发的患者出现“由痹及痿”的速度更快,甚至少数患者以肺痿表现为首发,病情进展迅速,危及生命。无论从痹或从痿论治,瘀阻肺络皆贯穿疾病始终,活血通络法广泛应用于疾病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理论,中国古代最早是由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者管仲提出的,他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法》)。说明法对于人,就像度量衡对于物,是唯一的标准,并最早指出了“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管子·七法》)的原则。其后,战国时的商鞅、韩非子等人对“法治”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实践,使得“法治”理论,也即是古代的“依法治国”理论逐步系统化。商鞅就明确提出:“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对任何人都“不为损刑”,“不为亏法”(《商君书·赏刑》)。后来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重大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进步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内容。一个高度文明、民主、富强的国家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次所谓的“政治清明”,从“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到“乾嘉盛世”,曾被千百年称道,但这是“政治文明”吗?肯定不是。一个帝王的清明决不等于一个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我一向认为,咱们中国的烹饪可谓世界一绝,说它是门学问,是门艺术,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皆未尝不可。可是,如果说吃也是一门“文化”则不那么妥贴。再灿烂的文化,一旦吃将起来,亦将无文化可言。吃,只有雅俗之分,文野之分。  相似文献   

16.
“木郁达之”是中医常用的治则之一,而在妇科临床上运用更为广泛,现将本人对此认识和体会赘述如下。 一、“木郁”与妇科疾病 “木郁”指肝气郁结,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认为风气通于肝,风气骤变,致肝受病。这是最早用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失调来形容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为病的叙述。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指出“木郁”即肝郁,肝木遏郁则肝气横逆,气机紊乱则诸血症可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中强调,凡“郁”症多在“悒郁动肝”、“气郁不舒、木不条达”为患,明确指出“郁”与“气”有关。由此可知,木郁、气郁、肝郁皆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17.
魏徵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如何合理科学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启用人才方面,提出了“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形成一系列对官员的选拔考核任免制度,为唐太宗“贞观之治”选拔了大批干练人才。研究魏徵的用人思想,对于我们今天选拔和任用干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光忠  苑斌 《工会论坛》2007,13(1):62-63
一、山东黄河河务局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山东黄河河务局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省的派出机构,成立于1946年,是山东黄河水利行政主管单位,负责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根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和上级安排,山东黄河河务局自2000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目前全局所属的55个预算事业单位,均设立了独立的财务机构,并明确了专门预算管理人员。山东黄河河务局预算管理级次分为3级,即省局级、市局级、县局级。通过近5年的改革探索,“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预算管理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两上两下…  相似文献   

19.
史料显示 ,中国鲁南一带历史上曾出现过南城与南城县。在研究有关历史问题特别是曾子故里时 ,有人往往把南城与武城、南武城之名相混淆 ,有必要加以澄清。一 战国南城不是鲁东武城战国南城与鲁东武城方位不同。春秋鲁东武城今属山东平邑 ,战国初被齐国占领 ,位于齐国的南偏东。战国南城在什么地方呢 ?《史记·田敬促完世家》记有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对魏惠王说的一段话 :“吾臣有檀子者 ,使守南城 ,则楚人不敢为寇 ,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月分子者 ,使守高唐 ,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 ,使守徐州 ,则燕人祭北门 ;赵…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挽救被出卖的民族利益,其核心是山东问题。山东人民有切肤之痛,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山东人民在这场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运动中表现出突出的特点,在山东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