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华人民俗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人历来对中国传统节日非常重视,选择岁时节日民俗中的中秋、春节两大节日进行论述。在华人居留地,春节庆祝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春节日趋国际化。期待着中国春节成为世界性节日。  相似文献   

2.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聚合式”的传统大节,是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春节正在走向国际化,无论是其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逐渐取得的国际影响力,都使其逐渐成为真正的“聚合性节日”。当前,春节的国际传播仍存在节日仪式驳杂、文化符号缺乏提炼、节日文化产品开发不够等问题,提炼春节的仪式、符号意义,打造春节文化产品是进一步推动春节国际传播、实现春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过年,气氛没有内地那样浓厚。不过,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重大节日,香港自然也不例外。1997年的春节对香港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春节过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回归的气氛笼罩全城,餐馆也推出以庆祝回归为主题的全包实,在各种节日的餐会上,回归成为众口一词的话题。元旦过后,香港街头自圣诞节开始的节日气氛迟迟不见消散。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大小商店的“大减价”、“大抽奖”愈演愈烈,削价的折扣也随着春节的临近愈来愈低。对于香港居民和旅游者来说,这时正是购物的好时…  相似文献   

4.
一、商场:节日购物方兴未艾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春节期间郑州商业方面的基本情况。龙年春节,郑州市不少大中型商场都出现了平时少见的购物热潮,顾客大包小包购物,商家大把大把收钱过节时的购物热潮成了节日的一种景观,商战必争佳节时这种现象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有人说,龙年春节的到来对商场的销售而言犹如注入了兴奋剂,为了做好春节的生意,绝大多数商场都变“春节打烊”为“照常营业”,有的甚至还延时服务。商场的春节促销活动令人眼花燎乱,吸引着顾客变心动为行动,结果自然是顾客满载而归,商家大赚其钱,有的商场甚至达到了…  相似文献   

5.
《时代主人》2006,(6):25-25
5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报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将公布.其中包括春节等在内的传统节日也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孙家正认为,春节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是保护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个节日。现在很多国家在中国春节的时候都会有领导人发表讲话。并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因此,春节已成为对外推介中国文化的一个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6.
《传承》2006,(2):24-25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凡是炎黄子孙,不管身处何处,每逢春节总要进行一番庆祝。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春节的习俗也远涉重洋,被带到了世界各地。放鞭炮、舞狮子、挂灯笼、办庙会成为海外中国人欢度春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在一些城市,中国人的春节已经成为吸引  相似文献   

7.
赵书 《北京观察》2007,(2):52-54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大的喜庆节日,以家庭团聚为核心,集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尊老爱幼、社交往来、休闲娱乐为一体,连绵几千年不间断,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春节定为法定节日,成为各族人民认同、沟通、团结的民俗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吃又是春节的“主旋律”。美味佳肴琳琅满目,亲戚朋友聚会不断,很多人在欢乐气氛的衬托下,  相似文献   

9.
正走过春光烂漫的三月,我们迎来甲午年温暖的清明——绿,染深了大地,花,香透了城乡。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春节、三月节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春祭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它的节期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多地多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亲近自然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人们向往的节日 ,是一次家人团聚的好机会 。然而,作为保安员,却难得享受这种与家人团聚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Z1)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作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承载了中国人的历史和作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承载了中国人的历史和情怀,这个节日是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时刻,是祭拜祖先缅情怀,这个节日是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时刻,是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时刻,是走亲访友互道祝福的时刻。好一派祥和乐怀先人的时刻,是走亲访友互道祝…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5,(3)
<正>春节之所以成为绵延千年的节日,不在于鞭炮花样的翻新,而在于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恰如本雅明所言,"使节日变得伟大重要的是同以往生活的相逢。""如果有什么与一起节日的经验联结在一起,那就是不允许人与他人分隔开来。节日就是共同体的经验,就是共同体自身以其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节日总是一切人的。"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春节,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很多信息在不断提醒人们,比如说电视、报纸都开始陆续报道春运的时候,比如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过年欢天喜地,长大了过年逐渐麻木,由于现在中国人的节日越来越多,“五一”、“十一”等,有时还有许多外国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也来凑热闹,节日在国人的眼中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年终春节的气氛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淡,许多都市白领都把春节看成是一种不得不过的形式节日。  相似文献   

14.
记者:辞旧岁,迎新春。春节将至,我们一边欢喜,一边担忧:春节是不是式微了,年味怎么会变淡了……为什么“年”对我们如此重要,它仅仅是个节日吗?  相似文献   

15.
《台声》1999,(2)
兔年春节来到了。春降人问,大地一派勃勃生机。春天给人希望,春天多么美好。在此,本刊全体同仁恭祝台湾同胞、海内外乡亲节日快乐,阎家幸福,万事如意!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和海外同胞,都对春节极为珍视,都要以最降重、最热闹的方式来欢庆这一节日。春节象征着团圆。中国人之所以极为珍视春节,就因为这是亲人团圆、阎家欢乐的节日。每逢新春佳节,出门在外的人总是要想力设法及时赶回来与家人团聚;而远在异国他乡的人,即便赶不回来,也要以贺卡、书信或电话等方式,与家人联系,表…  相似文献   

16.
闹春祈福     
周朝 《浙江人大》2012,(Z1):88-89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国人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常  相似文献   

17.
吴祚来 《创造》2010,(2):112-112
与春节相关的新闻开始布满媒体,央视眷晚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中国美术馆在展览琳琅满目的年画,北京市也在城区不同的公园安排了春节文化活动。春节也开始融入世界各国文化之中,由国家主导的或民间自发组织的春节正在走向世界,尼罗河边、南北美大地、北欧古城部在上演中国年大戏,一些国家甚至将春节纳入自己的节日体系,予以庆祝。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节?节,就是有特定主题的纪念、庆贺、祭祝的非常日期。就此来说,节日有如下属性:节日是文化,过节就是传承文化;节日是传统,过节就是体验传统;节日是特色,如春节吃团圆饭、大拜年,中秋赏明日、吃月饼……过节就是品味特色;节日还是创造,一代代地深化主题、丰富内容,过节就是参与创造;更重要的,不少节日是亲和,大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9.
“短信送祝福,低碳来表达,指尖遣飞鸿,瞬间抵贵家……”春节期间,许多人收到了这样的拜年短信。字里行间,饱含着热烈祝福,也散发着清新的“低碳”气息。回首虎年春节,人们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低碳风”虎虎生威,跃入节日生活方方面面,使这个年有了新过法、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春联闲话     
华易 《今日海南》2006,(1):47-47
春联亦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因是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以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