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大才 《团结》2002,(5):18-20
我们总有一个印象,受伤的总是农民、受损的总是农业,受害的总是农村。最近几年,农民的旧伤还没好,新伤又平添了不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民呢?  相似文献   

2.
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是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私人部门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了职业锚管理理念,但公共部门还尚未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本文试就公共部门如何运用职业锚理论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探索,以期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3.
由于专业的关系,每期<党政论坛>杂志到手,我总是先看"他山之石"栏目发表了什么文章,总是希望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令人回味的启示.凭心而论,<党政论坛>总是能给我带来收获.  相似文献   

4.
空壳螃蟹     
韩羽 《瞭望》1989,(15)
报刊上偶有一类文章,使人望而生畏。读之如破译电码,费好大劲,猜出意思却又稀松平常。每喟然自叹上一大当。尝想:写文如说话,要在人懂,何作此佶屈聱牙之语,折磨别人? 见《宋稗类钞》;“关中无螃蟹。元丰中,秦州人家收得一  相似文献   

5.
稗史拾趣     
韩羽 《瞭望》1989,(19)
《宋稗类钞》:“王文康公曙苦淋,百疗不瘥。洎为枢密副使,疾顿除。及罢,而疾复作。” 就这则纪事看,“官”如大烟土,亦能致人以瘾。劲头之大,亦不下于烟。不同的是,烟瘾犯了是折腾上边,弄得眼泪鼻涕一齐流;官瘾犯了是折腾下边,专冲着生殖器去。 酒瘾、烟瘾、赌瘾、官瘾……作为瘾字辈排在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为它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09,(13)
在今年5月召开的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上,与会专家通过讨论,重新给出了早泄的定义。早泄是射精造成的性功能障碍,指总是或几乎总是发生在插入阴道以前或插入阴道的1分钟以  相似文献   

8.
民主总是处于"信任"与"不信任"之间。本文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民主何以总是处于信任与不信任之间,并提出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信任都有益于民主,信任与民主之间存在着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之所以不能拥有此刻的、美好的生活,主要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时间不够,就像我们总是觉得钱不够一样。学习享受已经拥有的时间、金钱与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可悲的是,我们许多人总是在推迟我们的快乐——无限期地推迟。  相似文献   

10.
付佑全 《团结》2001,(4):16-19
从新中国诞生到二十世纪末,政府先后进行了六次较大的机构改革。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机构改革,总是在三个循环圈中运动,总是在机构数量上的增减、机构的组合、权力的收放上做文章,难以达到质的飞跃。中国目前正在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5,(4)
<正>历史总是在演进中发展,事业总是在接力中前进,问题总是在发现中解决,能力总是在磨砺中提高。如今,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东丽区的未来发展,"从农村向城市转型"仍然是东丽区2015年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我们为2014年城市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为2015年所制定的建设目标而振奋,更对2015年的建设任务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2.
和不同的人交往,就像打开一扇扇不同的窗子。和天性乐观、自信的人交往,我们就仿佛打开了一扇快乐之窗,展现在眼前的,全都是阳光明媚,碧野飞花。这种人的脸上总是写着笑容,眼里总是含着渴望,仿佛生活一直风和  相似文献   

13.
救赎的途径     
宋圭武 《党政论坛》2012,(22):26-27
寻求救赎是人的一种本能。在心灵的深处,自我总是孤独的,拯救与被拯救总是一对矛盾,而这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寻求救赎。人为了寻求救赎,总是在寻找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遵从各种道德,遵从各种宗教的教义,等等。  相似文献   

14.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之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之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春节为"一元之始",所以又称元旦、元日、元辰、瑞日,北京人叫"大年初一"。腊月三十为除夕,叫"大年三十",是送旧迎新的"年禧"之日,自然热闹非凡。《清稗类钞》:"除夕之日,  相似文献   

15.
若水的心境     
水是精美无比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何等的气势磅礴而又壮丽优美呀!另一种关于水的说法:人总是往高处走,水总是往低处流。也就是说,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精神和物质的崇高之美,然而自然之水却是在表达一种永恒的水姿风韵——泻千里是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终极意义上说,人生具有本然的修炼意味,只是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没有意识到。但不管意识到的还是没有意识到的,人生总不外乎呈现为向上和向下这两种生命状态。向上为火,向下为水;因为火不管什么时候总是向上燃烧的,而水总是向下流淌的。向上具有阳刚的力度,向下则有阴柔之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7.
文姝 《学理论》2008,(1):79-80
我总是说,千万种鲜花比不过一种花的高洁神圣; 我总是说,千万种鲜花比不过一朵花的温婉可人; 我就是说,这种花儿寿比南山,与天齐与地久;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搞好社会化服务,成为农民的迫切要求。然而,现实中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总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要么这头冷、那头热;要么这头热、那头冷,总是不能统一起来。“一头热”成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中的一种通病。 列其现象,一曰农户“热”、集体“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相似文献   

19.
张朝松 《党政论坛》2003,(10):26-28
张朝松的文章提出,人类的认识总是在发现、提出问题中前进,社会总是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发展的。哲学上所说的问题首先是指现实中的客观矛盾,其次又是客观矛盾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问题意识体现了哲学智慧,是哲学发展的推动力,它开启了理性思维的探索之门,它使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推进没有问题意识,就失去了认识的法力,泯灭了理性思维。这就是问题意识的哲学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提高青年的现代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而青年现代化素质的提高,是青年主体和社会结构之间按照一定的方武,不断相互作用、相巨影响的过程。青年素质现代化的意义和地位社会的变化总是从经济开始,然后反映到政治上,引起制度的变革,最后反映到文化上,造成从心理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一系列人的素质(这里不研究身体素质)的变化。对社会变迁过程作静态考察时大体总是这种“程式”。但对社会进程作动态综合考察时,则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了。在这里,人的素质的变革总是和社会经济、政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