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率先开展专题询问以来,这项沉睡已久的法定监督权迅速被激活。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专题询问,不仅在相邻的两次常委会会议上连续进行,而且坚持在形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从实践探索、制度完善到立法制度的确认,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问”与“答”的“对话式”监督方式。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37个案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分组会议或联组会议上提出具体性、针对性的问题,由被询问机关负责人现场答复的一种问答性、对话性、交互性的监督方式,具有了解工作情况、推动改进工作的监督效果。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听取和审议报告、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的经常性监督方式,也是已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普遍实践的“对话式”监督方式。建议明确专题询问、询问、质询三种口头监督方式的区别及适用范围,合理运用专题询问、听取和审议报告、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等不同的监督方式,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提升专题询问选题的科学性,丰富专题询问的会议方式,合理安排议程时间,加强提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扩大专题询问的适用范围等。  相似文献   

3.
开展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监督的一个举措。2010年6月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国务院关于2009年度中央决算的报告首次开展了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4.
钱昊平  莫南 《浙江人大》2012,(10):24-27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先河"以来,国内20多个省级人大常委会也已开展,更多的市、县级人大常委会也纷纷尝试。尽管专题询问存在着刚性不足等局限,但在增强人大监督力度和实效上,影响深远。开展专题询问,是本届全国人大的"破冰"之举。"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根据监督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决定的精神,今年我们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要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2010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对依法开展专题询问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5.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13):21-21
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一年以来,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深受各方好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纷纷围绕各自实际情况。先后启动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并开展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以联组会议的方式开展专题询问,也是其加强监督工作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2010年,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率先开展专题询问以来,这项沉睡已久的法定监督权开始迅速被激活。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3次专题询问,坚持在形式上的创新,既有采取分组会议的形式,又有采用联组会议的形式,先是关注国家的钱袋子,继而关注国家的粮囤子和医改问题,而且全程向媒体开放、公开透明,使专题询问制度化、常态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的报告,首次开展了专题询问。此举给各级人大监督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专题询问之潮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涌动。但从目前各地开展专题询问的情况看,还没有形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6月开展的第一次专题询问,开创了专题询问工作的历史先河。之后,为数众多的地方人大常委会陆续开展了专题询问的实践探索。时至今日,专题询问已经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正在逐渐走向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2010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开展专题询问,动作之大、力度之大、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地方人大倍受鼓舞和启发,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大大增强,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典范,相继开展了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趋向日益显现。专题询问健步走来,已然成为地方人大加强新时期监督工作的热门话题。如何让专题询问这一重要监督手段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有力推动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人们拭目以待,期望专题询问稳步前行,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11.
王群 《人大研究》2011,(2):18-20
2010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开展专题询问,动作之大、力度之大、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地方人大备受鼓舞和启发,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大大增强,相当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典范,尝试开展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趋向日益显现。开展专题询问,已经成为地方人大加强新时期监督工作的热门话题和普遍看好的重要监督手段。笔者想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期有益于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开展专题询问,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地方人大常委会积极跟进,使专题询问常态化趋势日益显现。因此,加强理性思考和实践总结,切实增强对专题询问的理解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应当说就成了当前摆在地方人大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9月16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全体常委面对政府一委八局,就“世博会后如何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展开专题询问。据悉,这是本市首次对政府部门开展的专题询问,也是继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6月开展专题询问后的首个地方人大开展的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14.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自2010年首度"试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开展18次专题询问,其中十一届开展了9次,十二届开展了9次。过去的2015年,结合审议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等报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开展三场专题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高度重视专题询问质量。三场专题询问,他无一例外地场场出席,甚至主持会  相似文献   

15.
金果林 《公民导刊》2013,(12):42-43
<正>"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张德江委员长2013年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严肃要求。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流于形式的专题询问,问了白问,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不如不问。这是因  相似文献   

16.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形式,而专题询问则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开展的询问活动。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这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地方人大开展和创新这一监督方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开展专题询问,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地方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常态化趋势日益显现。加强理性思考和实践总结,切实增强对专题询问的理解力、创造力和执行力,是摆在地方人大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继2010年6月24日和8月27日连续两次开展专题询问之后,2010年12月24日,在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第三次开展专题询问,将内容锁定在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医改"问题。短短半年时间里,"专题询问"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议事殿堂,其中有何寓意?  相似文献   

19.
自2010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专题询问在全国四处开花,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有人担心,专题询问看上去很美,会不会成为一种民主秀?毋庸讳言,目前,专题询问在操作层面的制度设计上还只是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20.
新闻点击     
《公民导刊》2012,(8):23
2010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历史上的首次专题询问,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正式启动。是日上午,组成人员在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对医改报告进行专题询问。2010年9月1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建立世博会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主题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继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专题询问之后,全国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