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去年社法委调研的情况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上海的信访形势总体是平稳有序的。信访总量和群体性信访矛盾逐年下降,大部分信访积案得到化解,突出矛盾基本可控。但不容乐观的是: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反映动拆迁的信访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认为,今年上海的信访形势仍然是严峻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与纠纷日益增多。矛盾与纠纷大量涌向信访部门,给现有信访制度在功能结构上带来很大压力。信访制度功效发挥不尽理想而陷入困境,既有信访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救济、监督和解决争议机制不健全的原因,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矛盾问题,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涌现,致使上访问题逐年增多。可以把信访视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但也要维护司法救济的权威性。信访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主渠道,依赖信访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悖论,以期在宪政视野内讨论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4,(1):94-94
魏昊、杨瑞萍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5期撰文认为,近年来,由于信访和司法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导致大量社会矛盾纠纷集中通过信访化解,严重制约法治社会建设。应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出发,在阐述现行信访制度及其工作机制功能定位的现状、分析其存在弊端和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信访与司法契合的路径,旨在推动信访、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信访、复议和诉讼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协调统一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微基层     
《中国残疾人》2014,(12):61-61
强化维稳@湖东镇 近日,江苏省沭阳县湖东镇残联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强化宣传引导,努力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强化排查化解,对残疾人家庭面临的困难问题、存在的信访矛盾,能当场解决的,当即解决处理。强化信访接待,坚决杜绝因态度生硬冷漠、推诿扯皮和不作为乱作为而造成矛盾激化、集访越访情况的发生。强化责任稳控,随时进行面对面调解处理,把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6.
日益突出的信访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消极因素。信访困境的产生,是长期以来种种社会问题积淀的集中体现,其产生的根源涉及经济与政治体制、民意表达与纠纷解决机制、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等多方面。信访制度必须进行法治化改革,宏观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微观上应改革现行信访体制,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彰显司法权威.维护信访权与惩治滥用信访权并重.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信访机关和信访群众的信访活动.市人走常委会于1993年12月通过了《上海市信访条例》.在落实《条例》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发现.由于与各承办单位缺乏一些必要的、定时的沟通.在信访处理过程还是存在一些积重难返,难以解决的问题:交、承办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化解信访矛盾;交、承办单位对一些交办件办结标准认识不一,导致双方都不能清晰掌握交办件办理情况;交、承办单位之间对一些信访信息不能形成共享,造成信访工作资源的浪费.各承办单位因此也缺少化解信访矛盾主动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信访工作任务可归纳为“三个一”。即抓住一个根本:以民为本,畅通渠道。围绕一个核心:为群众办实事,维护合法权益。突出一个重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畅通渠道是前提和基础,化解矛盾是手段,维护群众权益是目的。只有畅通渠道,各级信访部门才能顺利地受理和处理群众的信访问题,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通过协调各种社会矛盾,维护信访秩序的良好状态,维护社会的总体稳定。由于现阶段群众信访活动比较复杂,少数地方和部门有时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由此带来了畅通信访渠道与规范信访秩序之间的矛盾。为此,我们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辩证地处理好信访服务性与控制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畅通信访渠道 畅通信访渠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涵。一方面,信访行为是公民与社会管理者间的一种政治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9.
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诉信访使人民法院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与纠纷的聚焦点,大量的涉诉信访案件,已经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从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有效解决涉诉信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信访是集中反映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上访人在信访中的心态既反映了民众面对官民矛盾的特殊心态,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心态,反映了社会现实。上访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博弈心态、妖魔化心态、功利心态、寻求公平的心态有其现实性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要关注上访人心态对上访人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加强信访规则、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11.
信访工作牵涉部门繁多,有效的跨部门合作对于推进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至关重要。信访协同失灵反映了"碎片化威权主义"的弊病,损害了国家权威的统一性,给社会抗争提供了政治机会;导致信访事项办理质量低下,引发"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使得矛盾制造方与化解方分离,导致政策制定的草率,给未来矛盾的产生和激化留下了隐患。本文从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信访体系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建设,梳理各地在信访协同方面的探索,如群众工作部、联席会议、联动接访、信访大调解、信访大督查、沟通协调会、听证会、领导接访和领导批示等。笔者认为,有效的信访协同,有利于提高国家自主性和内聚力,有利于提高常态下的信访事项办理质量以及社会危机情况下的国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县级是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建设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可以更好地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自去年初省委将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建设列入重点改革突破项目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方法、作风创造性地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因地制宜推进县级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社会矛盾也大量增加,行使信访权利成为公民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因此,应从公民基本权利视角对信访权利进行审视,构建公民信访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信访制度曾在沟通政府与群众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信访制度的一些缺陷开始凸现,其发展遭遇困境。通过研究信访及信访制度的产生、功能及发展困境,力图找到信访制度的瓶颈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制度设计的缺陷,官民矛盾表现出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新型状态,尽管存在诸多表达管道,但信访渠道仍然是民众现实利益表达的首选方式。可信访本身存在功能错位问题,却承担了过分矛盾容量的压力,使路径依赖下的信访制度并不能有效化解官民矛盾。基于此,社会管理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其关键在于制衡权力,着力恢复制度正义,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民主与民生、公权力与私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党和国家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信访,可以协调社会利益和矛盾,减少矛盾冲突,提升人大的权威和地位。县级人大信访作为基层信访,其地位和作用尤其突出。笔者对某区(县级)人大的信访工作进行了较全面的走访调查,以期引发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是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提高涉检信访效率的重要制度性规定,但其却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矛盾和执行不到位的现实问题。目前亟待从提高涉检信访工作的立法层级,明确区分涉检信访中的涉法涉诉性质信访和行政性质信访并加以区别对待,以及转换涉检信访终结的执行机构等三个方面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机关动态》2007,(11):29-29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下访,现场接待信访群众后,9月19日市建设和交通两委党政领导立即组织部署有关工作,对所涉及的城建领域突出信访矛盾,由两委领导带队赴有关医督促、协助、指导矛盾化解,并结合年底及明年开局工作,就面上城建领域信访矛盾开展政策调研。同时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市联席办、市信访办关于开展领导下访活动的意见)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12,(11):39-40
一、四项工作参与社会管理。沉下基层服务群众 (一)推行妇女信访代理,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针对基层信访中女性占比大、部分妇女盲目访、越级访等问题,全市各级妇联积极探索妇女信访代理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对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信访事项,以主导代理方式,按办理、督办、终结的程序进行代理;对各种苗头性社会矛盾以及越级访、集体访、无理访等信访事项,以疏导方式化解矛盾;对政策性强、涉及群体性利益诉求的信访事项,  相似文献   

20.
新闻图片     
今年以来,宁津县大曹镇人大把加强信访工作、化解各类矛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一些重大信访案件得到了及时查处。该镇人大从制订《镇人大主席信访接待日制度》、《信访案件人大督办制度》、《信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