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是两个全新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执政目标,构建和谐世界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二者具有统一性。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都是一个“和”字,二者统一于中国的和合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两个目标,都与整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密不可分,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统一性决定了二者的密切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谐社会是和谐世界的基础,和谐世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和谐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和谐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有和谐社会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一个社会的文化及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没有和谐的文化,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只有不断地建设和谐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干群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它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衍生地区和谐、行业和谐、单位和谐、部门和谐、家庭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社会和谐的诸多具体内容,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质量;社会和谐包含了干群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干群和谐的试金石与粘合剂,  相似文献   

5.
陈勇 《前沿》2011,(20):138-1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翁婧楠 《传承》2012,(11):60-61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性别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性别和谐是性别关系平等、互补与合作,并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平等、公正、和谐的性别环境。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代际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和谐的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当充分认识到实现性别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努力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论过程和谐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有关论述,提出用过程和谐的观点来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使过程和谐显得十分重要,充分表明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追求过程和谐将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的思维方法。文章还论述了过程和谐的主要特征以及过程和谐和阶段和谐的相互关系,强调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阶段性特征的条件下应当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桂梅 《求索》2008,(10):71-72
和谐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它的提出对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和谐,是指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从主体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理念,提出主体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实现主体和谐既是人自身的需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罗敏 《传承》2006,(Z2)
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微观基础。高校倡导和谐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以落实培养人才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素质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社会理论对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促进和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教育是以人的身体、能力和精神的和谐发展或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也是人类争取自我完善,进而成 为人类自身的主人的美好理想的最终目标。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实 现的途径。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没有和谐教育,就难有成功的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难以有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没有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和谐语言建构的社会语境。和谐语言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我们应以和谐的方式使得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罗敏 《传承》2006,(7):32-33
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微观基础.高校倡导和谐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以落实培养人才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素质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社会理论对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促进和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前沿》2008,(2):126-128
“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和谐”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可能达到的一种相对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关系状态。“和谐社会”则直接反映着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才能实现。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社会和谐”的表征、程度、状态进行历史比较的基础上指出:社会和谐的历史演进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量化改进;和谐社会则是这种量化改进的高级形态。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房地产业不但要运用和谐手段谋求发展,在发展中还要防范风险保证经济和谐,解决好穷人的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自然和睦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两大坐标,而这两大坐标都以人为中心,围绕人展开。人既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又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从人本主义角度对和谐社会进行揭示,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实践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党--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民主社会里,社会和谐首先是政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党。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征。构建和谐政党必须在坚持特定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构建路径,从而实现以和谐政党的构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向加吾  许屹山 《前沿》2007,(9):222-225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本文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建设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基本前提.要以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为根本途径,以改善干群关系为重点内容,以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关键,努力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培养具备建设和谐社会的高素质的人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和任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对培养具备建设和谐社会的高素质的人意义重大。当前,要从加强校风建设、积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搞好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