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工文化     
《江西政报》2008,(18):F0004-F000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50多年来,江西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勇于拼搏、献身国防的军工文化,支撑着一代代江西军工人为祖国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新形势下,江西国防科技工业紧扣时代脉搏,给军工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为江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庄铁声 《群众》2008,(11):40-40
改革开放30年是江阴文化事业尤其是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全面繁荣的30年。江阴的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服务模式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元、由简陋到繁荣、由区域文化到城乡互动、全面开花的发展轨迹。我作为一名老文化工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白先勇的《台北人》与《纽约客》中普遍存在的乡愁,实际上包括小乡愁、大乡愁与文化乡愁三种类型。这三类乡愁在境界上是有层次之别的,即小乡愁大抵指向“家”,大乡愁多半指向“国”,而文化乡愁更加侧重涵盖广远的“文化传统”,三者之间不仅在景、物、情上存在着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概括这一逐步递进的序列,而且在境界上也存在着由微观到宏观、由具象到抽象这一逐步上升的层级,从而使他的小说创作意蕴丰富、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4.
刘绍卫 《传承》2012,(21):20-23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西从提出建设"文化广西"构想到确立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目标,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文化事业机构不断完善,艺术门类逐步齐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各项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谭跃 《群众》2007,(4):11-13
纵观国内外的出版大势,从国家经济文化的稳定发展到全国出版市场的全面开放,从内容产业的逐步兴起,到网络平台的迅速搭建,从集团化的日益成熟到出版社的转制再造,未来五年出版产业将发生重大  相似文献   

6.
《公安教育》2012,(1):4-8
<正>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体,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吸纳人类先进文明而形成的先进文化。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江西红色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全球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仲崇东 《思想战线》2002,28(3):101-1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文化全球化也引起颇多的争议 :是一元化还是多元化 ?是同质性还是差异性 ?是全球化还是民族化 ?认识文化全球化 ,必须从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世华 《思想战线》2003,29(3):44-47
哈尼族历来重视对汉族文化的吸纳与交流,其吸纳汉民族文化大致经历了从朦胧到明朗、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个别到群体的逐渐普及和深化的过程。其间既有哈尼族的主动吸纳,又有汉文化自身的辐射、渗透以及两种文化的互动与交流,二者相得益彰,推动了哈尼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拨乱反正到制度、理论创新的持续探索,初步形成了指引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本文通过透视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历程,勾勒了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当前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缺乏事业单位改革整体战略思考及内在动力不足。文章并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化理想、文化批判、文化创造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人相伴而生、相和而成、相随而行,是人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自觉就是人本身的自觉,亦即人对人的本质力量和实践活动的"自知之明".文化自觉既是一种现实情态,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生成和存在于文化创造之中并通过文化理想和文化批判表现出来.马克思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进行了历史考察与批判,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图景,开启了20世纪文化批判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朱提文化论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分析了朱提文化从孕育、繁荣到延伸的发展过程,指出朱提文化由于受到滇、夜郎、巴蜀、荆楚及中原汉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合型和动态性等特征,并分析了朱握文化断裂的各种原因。作者得出结论:朱提文化是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可以称为从远古到南北朝滇东北文化的代表和概括。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在社会转型的内部和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转型过程.文化转型一方面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与社会转型互为表里,都经历了从被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其中文化转型从被动到自觉的转折标志着社会转型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表面沉降到深层.从实际历史进程来看,越到社会转型的“深水期”,文化转型的深刻性和高难度就越发突显,价值重构的思考就越发沉重.为此,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后续探究就应当自觉顺应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分析现实国情,切中历史顽疾,从根本上实现文化转型的有效性推进.学术上则要在承认“中、西、马”各自价值的基础上,发挥马克思主义彻底科学和英勇革命的优势,形成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中、西、马”优势互补、互动多赢的进取态势.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军营文化,是新形势下落实“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的基础工程。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客现到现实,进一步阐明了构建时代特色军营文化的重要性及发展路径,为加快军营文化建设,谋求军营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唐小兰 《传承》2011,(10):62-63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如何在文化建设之路上做好落地生根工作,逐步实现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规范、员工行为的无缝对接,成为了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通过从文化建设的现状中查找问题,在分析企业文化落地缓慢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支撑、符合性评价等角度探索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唐小兰 《传承》2011,(26):62-63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如何在文化建设之路上做好落地生根工作,逐步实现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规范、员工行为的无缝对接,成为了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通过从文化建设的现状中查找问题,在分析企业文化落地缓慢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支撑、符合性评价等角度探索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沿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逻辑进路展开其理论、历史和实践轨迹,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基本遵循。文化自觉引领中华民族在现实世界中批判反思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这三个文化主体的新构建,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接轨,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文化自信是以价值观自信为核心,包含对内自信和对外自信两个向度,并区分为独特性自信和普遍性自信两个层次,成为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文化自强是立足于世界文化格局重塑的现实语境,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旨归。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统一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人类文化史上创造了新的中国文化叙事。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以民族危机开始,从被迫性接受到植入性嵌合、从外源性输入到内源性生成、从参与性学习到贡献性建构,文化现代性在中国进行了从自发到自觉并全面展开的现代化历史实践,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建立起了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输入性文化变量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时间”和“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话语,不断更新和优化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秩序,并以其奥趣题旨和宏大论域历史地渗透于中国文化现代性的生成与建构中,中国文化现代性建构的性质和言路在寻驿中择定,价值和使命在启蒙中自觉,路径和意义在建构中呈现。  相似文献   

18.
王大来 《求索》2007,(8):146-147
文化缺省是指语言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文旨在探讨文化比较中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根据文化因素选择补偿方法。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在文化缺省的补偿过程中应尽力使文化比较中的受体欣赏到原语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原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并认真审视文化比较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和受体的接受能力,灵活选择正确的文化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一个人的收藏被文化价值左右的时候,那么,他就会远离市侩气,就会从保护物质文化的初始层面进而上升到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更高层级。  相似文献   

20.
军垦文化的品格、作用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建军  李建华 《前沿》2009,(9):196-200
西域屯垦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代称之为军垦文化更为恰当。从屯垦的历史梳理不难发现这一点,而军垦文化固有的品质对新疆社会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这样一种后起文化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明显,潜意识中同质文化观念存在,文化的自我宣传与阐释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