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正廉明、奉公守法,是为官者的第一要义和基本素质。一位真正目光远大的为官者,应当懂得用自己的廉洁去获取名望。封建社会有作为的帝王和“明君”都懂得一个道理:吏治废弛,国脉不昌,改朝换代,亡无日矣。所以,他们振兴“纲纪”,整肃吏治,成就了一批清官和铮臣,如包拯、海瑞、于成龙、林则徐等。这些清官和铮臣,个个一身正气,震慑朝野,皇帝也畏他几分,更成了老百姓中代代相传的英雄。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官污吏。他们高官厚禄,翻云覆雨,尽享荣华,但下场总是可悲的,即便苟全性命,身后只会留下骂名。历代清官都是有…  相似文献   

2.
凡去过幸福村的人都有个感觉,这里党群关系很融洽,党支部书记冯喜武一呼百应,深受老百姓拥护。当地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村名叫幸福,百姓好受苦;3年变了样,多亏冯喜武。”老百姓自发地要为他立功德碑,被他婉言谢绝了。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向你们——亲爱的读者讲几个冯喜武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3.
张严平  徐宜军 《党建》2005,(12):12-14
作为一个基层法官,15年间,她审理了1000多起案件,大都是农民之间的家长里短、针头线脑的事儿,但最终95%以调解结案。有人说她这个法官当得没意思,她说:“这正是我的幸福!”农民到法院打官司,点名要她审理。有的农民从报纸上找来她的照片,贴在自家墙上视为亲人。当地人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俺们有位好法官,大事小情她都管。谁家有啥闹心事,就去法庭找桂兰。”她,就是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的好法官,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审判员、共产党员金桂兰。她奔波在东京城镇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调解一个小案子有时要跑上十几趟。她说:…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新桥村,村民们给村主任陈培明起了一个绰号“110”。一是因为他脾气急,平时只要是村支部确定的工作,或村民找他要解决什么问题,他就像“110”一样说动就动,真抓实干;二是他任新桥村支委、村主任,是在村里遇到困难时上任的,这有点像救急的“110”。“干部,就是一要干,二要干起来有部署”陈培明常说:村官就是为老百姓跑腿、为村民办事的勤杂工。“干部,干部,一要干,要勤快,有干劲;二要干起来有部署,讲策略。”问起工作中的策略,陈培明说,也没有什么锦囊妙计,说白了就一个“勤”字,脚勤、嘴勤、脑勤。1993年,村里决定依托…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06,(10):1-1
有这样一个同志,他身处公务员岗位,工作也勉强过得去,但喜欢吃拿卡要,属于老百姓戏称的“工资基本不用、烟酒基本靠送”的那类“公仆”,群众意见很大。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中,他给别人提意见、找问题很积极,面对别人给他指出的问题,甚至是服务对象有真凭实据反映的问题,却不认账,或者认账不认错,理由一大堆,“领导叫我这么干的”,“别人都在那么干”,“现在社会风气就这样”,等等。  相似文献   

6.
寿宴除害     
1943年那个时候,在津浦铁路南段张八岭车站一带,有一个日伪汉奸张汉西。他个头矮小、肥头大耳,平素游手好闲,横行乡里,当地老百姓对他痛恨之极,送他一个外号叫“张牙鬼”。日军侵占这里以后,“张牙鬼”卖身投靠了日本鬼子,当上了伪军小队长。凭借主子的势  相似文献   

7.
《党史博采》2009,(2):F0004-F0004
钟祥英,湖南人,部队转业干部。1993年9月在工作中因车祸使他成为一名肢体残疾人,他说他自己对残疾人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在基层与残疾人的故事被当地老百姓传诵。  相似文献   

8.
林衍 《廉政瞭望》2011,(24):50-51
城管来了 从穿上城管制服那一刻开始,宋志刚就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他挨过各种方言的骂,骂他是强盗,是土匪,是“鬼子”。他被咬过。也被人用水果刀砍过,差点砍在大动脉上。小贩们恨他,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他听相声,相声拿城管开涮;他看话剧,话剧的开场便是城管追小贩;他从超市拎着有价签的蔬菜水果回家,邻居会撇撇嘴,“哟喂,又扣啦”;他帮喘不上气的老外找医院,马上有群众过来围观:“城管千吗呢,要打老外啦?”  相似文献   

9.
“黑脸”的独白,是用一个“情”字贯串起来的。他虽然处在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但和所有的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当门前站着偌大年纪来上访的老太太,他的眼睛便模糊了,“恍恍惚惚就像是我白发苍苍的母亲”。他提出的“四句话”,他倡导的“大官也要管小事”,他成立的“下访工作队”,都是对老百姓“感情上的发现’,都是‘触景生情”的结果。这种感情,源于他真心实意地把老百姓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端起饭碗就想起他们;领了工资就想起他们。他说,老百姓养活着我们,我们不为老百姓办事,那不仅是党性何在,而且是良心何安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10.
华池县人民法院林镇法庭发扬当年“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判方式,注重调解工作,让群众参与审判,坚持文明办案、巡回办案,把法庭搬进老百姓的田间炕头,当地的群众称赞说:“马专员的作风又回来啦!”为此,华池县人民法院专门召开现场会,向全县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不能把案子办了,把矛盾仍留给群众” “案件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成立于1995年的林镇法庭,始终把对当事人负责作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把解决“执行难”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庭长吴建军经常说:“我们都…  相似文献   

11.
正在荥经县,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330元,农村是每人1980元一年,在当地老百姓眼里,这也并不是一笔小数。荥经县新添乡庙岗村村支书詹良兵没想到,在县上进行低保政策专项清理后,他们村的低保对象能从143人降到25人。关键是,没有一个人来找他“闹”。“现在好了,一个大矛盾化解了。”这是荥经县近年来进行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县从过去的9754个低保对象,降到了1600多个,与此相对应的是,党风廉政社会满意度评  相似文献   

12.
修养撷英     
《前线》1998,(12)
跟群众分不开抗日战争中,有一次朱德率部驻扎在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个村子里。老百姓开始不了解这是支什么队伍,心里不禁有些害怕。一天下午,朱德和战士一起打篮球,群众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兵也在打球,觉得稀奇,便围上去看。有个老百姓指着“老兵”说:“他还跑得动吗?...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与一位村支部书记闲聊,谈起了关于“官”的话题,听后感觉颇有见地。他说:“现在老百姓评价当官的就用两根手指,伸大拇指,说明这个官确实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好事,老百姓赞成;伸食指,说明这个官没有履行好他的职责,没有为老百姓负责,老百姓在戳他的脊梁。而有些当官的平时也用两根手指,对待上级是大拇指,‘好好好,对对对,您永远正确’;对下级则是食指一伸,‘快快快,干干干,你们必须服从’”。简短的一段“二指论”,道出了为官的真谛:为官者要为所管辖的老百姓负责,即对下负责,为民作主,要争取得到老百姓的大拇指,而不是食指。  相似文献   

14.
有的人有升官情结,有的人有发财情结,有的人有出名情结,而全国人大主管信访工作的副秘书长王宋大,胸中郁积的则是挥之不去的“百姓情结”。 这些年来,他面对老百姓的冤屈,亲自组织调查,不辞辛苦,纠正了多起冤案,力争还老百姓一个清白,还社会一个公道。只要在他手里遇上一个积案得不到解决,有一个群众没有受到公正待遇,他就  相似文献   

15.
一年有多长?365天,8760小时;一年有多短?12月,4季度。一年前,他选择了这里“:当干部,不求‘政绩工程’有多大多亮,但求把老百姓的路铺平,灯点亮。”一年中,他想了些什么?可大——决策、思路,高屋建瓴;可小——吃饭,穿衣,民间点滴。但有一点,无论大小,都得围着老百姓想。一年后,他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我本是百姓,何苦去扰百姓;你就是官,何必装个官样。”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5,(1)
<正>清晨一位中年男子走进了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法院乘风人民法庭问:"法官都到哪去了?"接待干警回答说:"都去社区巡回办案去了。""我家住东湖社区那去法官了吗?""你找社区法庭,宋庭长正在那里开庭呢。"他听了十分高兴地走出了乘风法庭。2015年元旦刚过,乘风人民法庭受理了大量的民商事纠纷案件,这给一个本来就人少案多的小法庭,增加了新的大的压力。面对"扎堆"的案  相似文献   

17.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李淑铮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们今天举行这个大会,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对于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柳宗元在《送薛存义序》一文中指出:“凡吏于士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意思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你们知道他的职责吗?原来是为民众服务的,不是叫老百姓为他服务的。在官贵民贱的封建社会里,柳宗元公然能提出“官为民役”的思想观点,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八世纪时期的柳宗元就能提出“官为民役”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9.
重庆南津街派出所所长卢某受贿被抓后,向司法机关检举了一桩抢劫案、7件盗窃案。经检察机关查明,举报案件部分属实,这样卢某有8次立功表现,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但卢某却认为量刑过重,提请上诉。“我在羁押期间还举报了一件强奸案,应算立功。”因此,他希望法庭看在他9次立功的份上,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免除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新建县水务事业有了长足地发展,尤其是2011年开始实施的3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灌区灌渠水利用系数提高0.55,新增旱涝保收面积7.8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546万m3,改善灌溉面积12.46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22万吨,为我县粮食“十二连增”,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水利建设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广大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农村水利,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彻底打通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为此本调研组最终形成以破解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瓶颈的这份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