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红 《党史博采》2011,(9):20-22
陈毅不但是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的将军,而且还是一位博学多识、造诣很深、才华横溢的诗人,从他十分喜欢创作的对联之系列作品即可从中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楹联也称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位外国友人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诗。古往今来,有多少优秀的楹联流传于世,也有些只有半联的“绝对”,没人能“珠联壁合”。流传于河北石家庄一带的“总统联”和“县长联”便是其生动的两则。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所创作的对联,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有喜联、挽联、风景名胜联、赠联、情趣联等,时间上从青少年直到晚年,超过半个世纪。从他创作的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光辉的思想、宽阔的情怀、革命斗争的胆略、策略、丰富热烈的阶级友情。同时他的对联又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潜心读之对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大有补益的。 综观毛泽东创作的对联,从内容上分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朱德元帅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诗人,他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对中国特有的对联艺术尤有很高的造诣。本文收集了朱德撰写的部分对联,感情真挚,对仗工整,严格讲究平仄,堪称对联佳作。  相似文献   

5.
朱德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古典文学功底深厚,对联艺术造诣很高.他一生写下大量对联,就其内容可以分为悼亡篇和抒怀篇,二者相映生辉,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 ,为党和人民建树了光辉的业绩 ,同时 ,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十分宝贵的著作 ,其中也包括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佳对妙联。这些对联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他的思想风范。一、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周恩来同志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所写的一副自勉联。联中既指出了应与什么样的人结交 ,又说明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寓理于情 ,发人深省。二、赠联周恩来同志早在中学读书时 ,就有抗御外侮 ,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当时 ,有一位叫王朴山的同学去日本留学 ,他写了一副对联相赠 ,联曰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此联虽…  相似文献   

7.
某学校的一位音乐教师与一位英语教师结为伉俪,同事们撰写对联一副以示庆贺。联云:“1234567, ABCDEFG。”横批是“OK”。此联中的数字指音乐中的音符,与下联中的英文字母相对,道出了新婚夫妇的职业特点,可谓珠联璧合,别具情趣。  相似文献   

8.
新官上任,万民拭目:是贪是廉?为 愚为贤?古代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 但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 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政愿等为 官之道。一副对联言简意赅,不但醒目, 还可久存,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 乎成了各级官衙必行之事。 南宋有个余某,任四川安抚制署使, 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 自题门楣与对联:  相似文献   

9.
春联起源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08,(24):44-44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形式,对联俗称“对子”,又叫“楹联”、“楹帖”、“联语”等,因其构成形式是上下两联相对,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0.
陈毅元帅常以“朋友来了有好酒”作为外交辞令。胡乔木评价“一条大河”是最好的诗,是警句。一位听众说:这首歌,是天籁之声、神来之笔……一位评论家说:“一条大河”的灵魂是乡恋,它的感人魅力也是乡恋。一位地理学家这样感慨:乔羽的“一条大河”虽然地球仪上没有它...  相似文献   

11.
楹联,作用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已成为人们抒情言忠和自警自策的工具.一些清宫廉史把自己的居官准则撰成联语,贴在家门口,厅堂里、楹柱上,不但表达自己清政廉洁的凛然正气,而且筑起防腐反贪的铜墙铁壁.如此善举,古已有之,今人效尤.更胜一筹.《楹联丛语》中曾记载了清代顺治年间魏象枢的一副对联.当他从下层官吏擢升为户部待郎时,使自题对联以提醒自己.“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史书上称魏象枢”为清初直臣之冠.于谦是历史有名的清官,他巡视河南后进京,不仅不带任何社物,还特作联送给众乡亲:“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话短长“.最有意思的是清代陈景登的一副对联.他提任晋州官时,当地土地瘠薄,盐碱地多、收成差,百姓贫穷.他体察百姓疾苦,在街门大厅上悬挂这样一副对联:“头上有青天,作家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几幅联作侯文岚毛泽东同志是一代伟人,他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雄才大略。他不仅著书立说、写诗填词轻车熟路、炉火纯青,而且也精于对联,其技艺非同凡响。所撰对联,或书怀言志,或喻事明理,皆以结构严谨、造句精湛,词藻优美,运典自如称著。对联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史海钩沉     
讽腐联语拾遗李俊才“联语”学名叫“楹联”,也叫“对联”,群众俗谓“对子”。一副联语,数十个字,字字珠玑,句句含之有物。艺术而风趣地匡正曲直,针贬时弊。唐朝有一县官,贪污受贿,搜刮民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在衙门前只贴一上联,并广为征集下...  相似文献   

14.
近读《党史纵横》第5期所发张伯驹先生遗作《也算奇缘》,朴实、幽默、感人,道出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人生的苦辣酸甜,深情地表达了一位文人与一位元帅心心相印的友谊,十分感人.只是张先生在文章中没有提到当年他所写的敬悼陈毅元帅挽联的原文.此联在追悼会上受到毛主席赞赏.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得见此联.即送贵刊,权当一个小小的补遗.  相似文献   

15.
名人的自勉联与诗○晓晓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与诗中,有一类是名垂青史者写下的自勉联与言志诗,在对联与诗的百花苑中独具异彩。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写下了“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自勉联,显示了他的抱负、情操和治学态度。“望崦嵫而勿迫/恐之...  相似文献   

16.
宋明晏 《前线》2016,(4):92-93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讲到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老县衙"三省堂"的一副对联,撰联者为清康熙年间的内乡知县高以永。习近平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7.
妙联讽贪官     
封建时代,官场腐败,老百姓借助于对联这一艺术形式,对他们嘲讽揭露。有一贪官,常借做寿的名义搜刮民财,有人作联嘲之曰:  相似文献   

18.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这副"官德"名联,源自河南内乡古县衙三省堂。对联以朴素和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得与失、荣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一些洁身自好的官员,往往会自撰一些对联,或题在府衙、楹柱,或写于厅堂、家门,既用于自励自勉,又便于让世人监督,其中虽然不乏自我标榜者,但的确也有一些对联颇具真知灼见,颇能发人深省。河南内乡县衙的三堂檐柱上有一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勿荣,失一官勿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联告诫为官者要摆正官与民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忘记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明代吏部尚书王恕自署门联: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当时,官场上馈送金钱礼品之风极其…  相似文献   

20.
对联(对事、楹联、楹帖)是汉字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中华民族之文化瑰宝。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孙中山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谢觉哉、陈毅、叶剑英、郭沫若等革命前辈,无不善于运用对联艺术,抒发战斗豪情,寄托革命理想,表现高尚情操,抚慰先烈英灵,写下了大量名联名句,被人们视为珍品而广为传颂。本篇专说毛泽东的对联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