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正确认识形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回顾 2000年国内形势,展望 2001年我国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我们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一、 2000年国内形势回顾  2000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胜利完成了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一 )经济建设取得了令…  相似文献   

2.
郭榛树 《学习论坛》2005,21(10):70-72
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领导中国人民重新启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二是选择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模式;三是为科学分析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障碍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直接的参考;四是通过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提供了内外动力;五是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形成一种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道德文化,也就是在建设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率先垂范和中流砥柱作用,是根本办不到的。正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的:“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  相似文献   

4.
宋成鑫 《世纪桥》2004,(3):23-25
众所周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哲学领域里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就是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实践,指导实践。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不仅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也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不仅要求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  相似文献   

6.
何苗 《湘潮》2016,(1):18-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我国一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是有益于我国实现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是有一定的实践依据的,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本文将着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意见》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意蕴。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根本价值;科学发展观追求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径进行了新探索;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升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了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我国进入新世纪后所面临的三大任务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继续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战略地位及其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向世人表明:它是大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我们如果完整准确地研读我党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或社会文明的理论,就会看到其论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时,也论述到制度文明的内容,并全面地阐发了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其辩证关系。我们作这种发掘与探究,将有益于人们清醒地看到我国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战略目标就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大战略大目标,以便在这一库大实践中有效地掌握这一关系与格局。(一)三位一体、不可缺一:从整体观上确认社会主义三…  相似文献   

11.
(一) 当前,我国正在从事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怎么样去加快这一进程。实践告诉我们:脱离实际的急于求成,使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的小康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即不平衡性;二是初步性即低水平现代化;三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相联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没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必将起到极其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这一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表现。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样一条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沈旭 《实事求是》2008,(4):13-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的实现,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力推动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建议。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在这一重大的历史紧要关头,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准确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内涵、本质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问: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也实现了现代化,为什么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答: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也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她能够担负起领导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人们之所以产生疑问,主要是在与国外一些现代化国家的对比中,没有充分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道路。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道路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主要表现在:一、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既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又与当代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所区别,这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场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世纪最伟大的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辩证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提升到普遍性,找出它们的辩证规律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则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国建设事业服务的中介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社会主义辩证法的中介,变为我国改革和开放的现实过程。21世纪将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要求,为我们规定了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绘出了一幅令人憧憬的前景,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这个目标实现之日,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成功之时.  相似文献   

2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在多种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前进的。精神文化动力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必须从以厂几个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建设有中国待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只有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才有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