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党的先进性、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并在离开西柏坡进京之前,把进京建国和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全面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喻为一场新的“考试”。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之际,回顾党的历史,重温“两个务必”,对于我们更好地铭记党的历史使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  相似文献   

3.
理解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需要秉持整体性的历史思维。将大历史观作为解释框架,从规律史观、长远史观、整体史观分析,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是“承前启后”。从规律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两个务必”的认知根基上。从长远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涵里。从整体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内涵和“承前启后”的定位,对于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凝结了我们党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凝结着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深刻历史经验,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是实现党的目标和宗旨的内在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了三代领导人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并号召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申“两个务必”的深刻含意,切实把总书记在西柏坡讲话中提出的四点希望贯彻到具体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真正把“两个务必”落实到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就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应当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站在新的党的领导集体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看待这个问题。这样,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胡锦涛同志西柏坡重要讲话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重要讲话,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领会历史的昨天与现实的今天提出与重温“两个务必”的时空条件及其针对性,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本质特征是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核心内容是“两个务必”,其目标指向跳出历史周期率.当前弘扬西柏坡精神关键在于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即在考察革命老区西柏坡时向全党发出了坚持“两个务必”的号召。这一方面是号召对全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把坚持“两个务必”作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历任总书记就职之后,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都要到西柏坡去看一看,也都提出牢记“两个务必”。为什么几任总书记都要走这样的程序呢?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指出,这是因为“两个务必”思想太重要了,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两个务必”说起来话不长,但它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它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两个务必”思想是怎么来的呢?石仲泉指出,“两个务必”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讲的,但思想来源于抗日战争后期。  相似文献   

10.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学习时,再次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两个务必”,从自身做起。牢记和实践“两个务必”,落脚点在于艰苦奋斗,检验标准在于真正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的讲话,体会最深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新时期牢记“两个务必”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精神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这几种精神共同构筑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一、弘扬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取得伟大成就后,面临新的历史考验的需要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西柏坡时期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深刻反映了这个伟大历史主题。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  相似文献   

13.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科学地探析了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时代特征,迫切需要更好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面对建设新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的重要文化建设成果.它不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政治诉求;西柏坡精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截至目前,学界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与共识:对西柏坡精神产生背景的概括上:"历史性转变"时期;对其主要内容的归纳上:"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尤其体现在对"两个务必"核心地位和实践价值的认同上,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研究成果的数量相比,仍然较少;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西柏坡精神研究提出的要求相比,仍然较弱。与此相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探讨西柏坡精神的历史生成和解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及其党建价值,就成为研究西柏坡精神不应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们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重温了毛泽东当年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倡导的“两个务必”,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并作出修改西柏坡陈列展览的重要指示。一年来,西柏坡纪念馆全体干部职工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大力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扎扎实实,艰苦奋斗,无论是在改陈工作中,还是在宣传教育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用实际行动撰写着党中央提出的考题。征集珍贵革命文物30多件西柏坡纪念馆在屡次改陈中,由于受主观和客观等条件影响,虽然派出人员、花费精力不少,但…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1 2月 6日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 ,重提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倡导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在新世纪新任务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史话重提 ,既说明了它的历史价值 ,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历史环境的相似性、历史精神的传承性、历史传统的现实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是一部读不完的神话、说不完的奇迹,由此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艺作品。其中,石家庄评剧院一团演出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西柏坡》,可谓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它以质朴无华的风格,真实再现了西柏坡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风貌,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决定在西柏坡一带修建岗南水库,防止华北平原洪水泛滥,危及京、津和石家庄的安全。西柏坡这个为中国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村落,面临着被大水吞没的危险。于是,一系列矛盾冲突随之出现了。剧中的女主人公、西柏坡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20.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了党的建设的思想精华,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6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将西柏坡精神融入自身建设中。新世纪新阶段,依然需要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