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不仅是理想,而且是现实的运动,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作为理想它包含了乌托邦的批判精神,作为现实的运动,现代化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面对现代性悖论,应继承和发扬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批判吸收健康的乌托邦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现代性与鸟托邦的张力中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4,(2)
公民意识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基于公民身份而产生的一种重要心理意识。从哲学上看,公民实为"公共之民"、"公开之民"、"公众之民"和"公平之民",公民意识理应包括主体意识、主人意识、参与意识、交互意识和平等意识等基本内容。然而,公民意识的现实生成常常受制于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结构、传统文化、公民教育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因而,我们有必要根据公民意识的理想性演绎,基于具体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之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能否结合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成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发的价值观倾向仍然是功利主义,然而其自觉的道德发展能够达到集体主义只有既清醒地看到发展市场经济自身缺陷对社会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又清醒地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价值观的积极影响,才能更主动地代表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积极发展而不是消极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争取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是以集体主义为其基本内核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与个人层面的具体展开。培育与践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丢掉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转型期集体主义价值观重新建构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存虎 《探索》2007,1(3):103-105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社会转型期,原计划经济下的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已不再适应当前新形势,必须重新构建新集体主义价值观,才能使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价值观的作用。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必须符合当前社会转型的趋势,必须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及表现自身实质的内容规定,特别是必须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综观当前中国的现实社会,积极向上、拼搏进取是人们精神状态的主流,但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究其根源都是缺少正确的理想信念所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经历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人们的信仰发生了危机,"社会主义失败"、"共产主义渺茫"、"马克思主义过时"等观点严重地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在剧变面前,一部分人陷入了怀疑、迷惘、失望的泥潭之中.经济危机不足畏,而信仰危机才是最可怕也是最危险的.本文仅从对资本主义的"繁荣"和社会主义的曲折的认识中来体会共产主义是科学而不是空想.  相似文献   

7.
吴志樵 《奋斗》2004,(3):36-3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使当今中国的文化传统面临着深刻的改造。多元的价值观念相互撞击、渗透。在此情况下,原来为社会所普遍认同的集体主义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还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这是一个关系到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安金 《唯实》2000,(5):8-11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既体现着一种价值的选择,也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价值观念的变化。在此情形下,作为伦理学核心的道德价值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而作适时的转变,便成为理论界亟待探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使道德价值观“转变观念”,其关键在于大胆地扬弃长期以来奉守的单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模式,建构一种新的二元价值观模式,即先进的集体主义和合理的利己主义并存的价值观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肯定和宣扬集体主义一元道德价值观而彻底摒弃一切非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其原因在于我们一直奉行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建国50年来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基础,以在贯彻集体主义原则实践中存在的偏误为借鉴,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现实条件为时代背景,系统分析了我们社会主义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的内涵和特征,并进而提出了弘扬集体主义,在实践中所必须解决的前提、途径、手段和切入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集体主义的内涵十分丰富,且在当今时代获得了新的内涵,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利益的实现需要集体主义原则的宏观调控,个人利益的实现需要集体主义原则的正确引导,二者的和谐共赢需要集体主义原则的有机协调。因此,坚持集体主义应将以人为本作为价值指向,在利益取舍中进行价值考量,在具体实践中应将集体主义内化为人们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王焕来 《世纪桥》2003,(1):40-41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还在中纪委第五次会上着重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  相似文献   

12.
国英桥 《奋斗》2003,(9):40-40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积累和发展,具有复杂的社会内容和特定的层次结构。从理想的内容结构上看,理想包括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价值观是反映社会利益、规范社会秩序、引导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社会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和非等值性,其功能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要求。社会价值观需要刻意的培育与塑造才能健康成长,其得以形成并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一在社会价值观建设中要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在扬弃旧有价值观与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符合自己时代需要的新型价值观;二是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存在着多样价值观的社会,要有效地维护社会核心价值,形成一种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点,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条线索着重论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及辩证本质,并阐述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相统一的实践基础,论述了马克思历史观与主体性变革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仅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重新认识个人价值观念,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种价值观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的价值观念总是和利益相联的,利益是最集中最充分显示价值的测量器,人们通过追求自己一定的利益来体现个体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一种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人们…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中,两种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主义有着明显的不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有其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但随着该体制的日渐僵化和式微而日益显现其局限性.市场经济为集体主义的生长提供了崭新的环境,促成了与计划经济条件下迥然相异的集体主义的生成逻辑.随着中国经济的成功转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的生成,必须实现认知范式和推行方式的当代转换,从而实现集体主义运行方式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7.
面对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冲突,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和无可奈何。我到底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有什么关系?个体的思想、价值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问题的根源。本文基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维范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矛盾根源在于复数的"我们"和个体的"我"之间的思想症结,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具有个体价值观的社会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个体化特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选择必须以集体主义原则为价值取向,调整好"个人—社会"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名骞 《唯实》2000,(10):59-61
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分析 ,阐明当前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的矛盾特点及其对党的自身建设的影响。同时 ,从党建理论、党建规律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角度 ,提出在社会转型时期 ,如何认识这些矛盾 ,如何加强党建工作的思路、原则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静波 《奋斗》2005,(5):5-5
一、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首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指向,而理想是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因此,人们追求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追求一定的理想。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类理想的最高层次的内容,它是理想系统中的核心,对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这些个人理想起规定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进步。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与社会文明进步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政治理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