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曾有人开玩笑说:这年月,除了亲娘是真的,什么都是假的!这话虽然过于偏激,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假货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3.
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同样 ,色情服务在社会主义中国从 2 0世纪 5 0年代初被普遍的消灭 ,到 2 0世纪 80年代又死灰复燃 ,迅速发展 ,如今已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果说 ,实用主义的及时行乐取代革命的理想主义 ,金钱至上取代爱情至上 ,市场经济的利润、买卖交换原则取代任何道德和操守 ,不惜损害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取代任何利他主义 ,是其精神根源。那么 ,社会贫富的分化伴随着社会阶级的分化愈演愈烈 ,与生产资料日益分离的无产无业者的增加伴随着生产资料日益向少数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指出:“奢侈浪费既是消极颓废的表现,也是腐败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如果现在再不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不坚决加以整治,后果不堪设想。”对于奢侈浪费的问题,一直强调得非常严,尤其是1993年8月中纪委二次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很多措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遏制奢侈浪费之风的蔓延和扩展。但时至今日,收效甚微。奢侈浪费之风为何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形象工程”为何屡禁不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同志:您好!去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和转变作风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地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有所加强。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个别地方政府对搞“形象工程”仍乐此不疲,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说,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实施一些利国利民的唯恐别人议论自己无能,往往另起炉灶,再搞一个更光鲜的“形象工程”,因而形成“一个书记一条街,一届政府一座城”的现象。更有甚者,在实施“形象工程”过程中,层层下指标、定任务,甚至与工作实绩挂钩,如此恶性循环,使“形象工程”的闹剧愈演愈烈。一些领导…  相似文献   

6.
黄玲 《廉政瞭望》2010,(4):10-10
为什么禁令年年出,而红包年年收呢? “人情往来”难定性在河南省西华县原县委书记栾蔚东一案中,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栾蔚东对检察机关指控的受贿事实供认不讳,但是栾蔚东及其辩护人都认为礼金是人情往来,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不能算是受贿。在审理过程中,栾蔚东也曾有过这样一段陈述:“礼金是人情往来。  相似文献   

7.
近日,“公路巨贪”毕玉玺的儿子受审,再一次揭露出当前一种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衙内现象”。所谓“衙内现象”,是指一些当权者特别是部分高官,通过让子女经商办公司,再以自己的权力施加影响,帮助子女大肆捞钱,实现“权力变现”。这是一种比较隐秘的腐败方式,因而许多贪官乐此不疲地加以应用,在近年查处的大案中,“衙内现象”屡屡出现,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民主法治的今天,出现这种封建社会里大行其道的“衙内现象”,的确是一种悲哀。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说到底是官员的权力缺乏有力的、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为“衙内现象”创造了…  相似文献   

8.
9.
胥健 《廉政瞭望》2004,(9):27-27
从对各地近几年查处的领导干部适规收受钱物案件分析,领导干部收受钱物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收钱送物的数额不断增大有的领导干部官职不大,收受数目却十分惊人渠县建设局原局长徐立奎担任房管所长时,经查证收受的礼金就达30余万元。二是收钱送物的范围相对集中送者有的放矢地主攻关键岗位、关键人物,尤其是单位“一把手”,以达到“面小量大效果好”的目的;收者不再是来者不拒,而是谨慎选择收受那些所谓信得过、靠得住、日后暴露或揭发可能性不大的送礼者所送的钱物。三是收钱送物的手段更加隐蔽,送者由到领导干部家里、办公室送钱逐步发展为到茶楼、酒店、外出学习考察地等隐蔽场所送存折、股票、购物券等,有的还采取无需与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的给领导干部手机充值、交保险费、买住房、送领导干部子女出国等方式进行、四是收钱遂物的借口日渐繁多送的有借口,收的有理由,看似“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0.
“三乱”,为何屡禁不止?○陈建新从1982年10月国务院《关于解决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发布到现在,直接或间接针对“三乱”问题发布的文件已不下30个,但“三乱”现象几乎每次都是风头一过,卷土重来,以致15年过去后,我们仍不得不把纠风尤其是治...  相似文献   

11.
三乱屡禁不止探微陈建新随着刹风治乱工作的深入,明目张胆的"三乱"现象确实要比过去收敛,但群众反映:事实上有的地区乱收乱摊乱罚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势。这一切皆源于人们对治理"三乱"的认识偏差及"三乱"的花样翻新,在合情合理的幌子下变得令人难以...  相似文献   

12.
赌博是罪恶之渊。这个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被党和政府扫进历史垃圾堆里的恶魔,如今又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机,乔装打扮,打着休闲、娱乐的招牌在神州大地死灰复燃,与黄、毒并列为三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乱收费现象缘何屡禁不止宋向东在一些地方,收费的远比收税的多。这一双双乱伸的手,使收费变得混乱无序。乱收费作为"三乱"之首,以其广泛性、规模性、系统性和强制性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名目繁多又各有缘由,以致使收费额远远高于税金额。过滥的收费加重了企...  相似文献   

14.
干部干部,本当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可是在现实中,不少干部喜欢“摆造型”“盯镜头”,做不做事不重要,有没有拍照片、录视频很重要。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用摆拍刷存在感;有的工作方式机械刻板,流程环环有、留痕样样全;有的应付了事,以摆拍交差。有人说,摆拍干部无非是善于“逢场作秀”“撸起袖子不干活”。的确,工作流于表面、浮于形式,摆拍而来的“成果”看似有作为,实则不作为乃至假作为,欺瞒上级,愚弄群众,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5.
反对形式主义是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形式主义作为一种痼疾,久治不愈,屡禁不止,因此有必要从其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克服的措施几个方面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力量在于客观、公正、真实。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类报纸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中出现的“有偿新闻”大大削弱了新闻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有偿新闻”缘何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不正之风为“有偿新闻”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当前,社会上的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思潮,腐蚀着新闻队伍中的某些人。一些企业和商家为了争得产品的有利地位,宣传企业领导的“辉煌业绩”,树立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形象,与新闻单位进行交易,使一些从事新闻职业的人忘乎所以,陷入了“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20,(6):43-43
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依据规定,今后网络信息内容的使用者、制造者及内容服务平台均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否则将依法承担责任,遭受处罚。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20,(8)
正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疫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谣言随之而来,有的是无意传播,有的是刻意捏造,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其实,谣言的历史十分悠久,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终其一生为亡秦者胡也这句谣言所困扰,到如今互联网上辟谣经常追不上造谣的速度,谣言总和一些事件如影随形。据一项统计表明,66.2%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中过谣言的招,73.5%的受访者认为谣言会扰乱社会秩序。为什么谣言能够惑众?深究其因,其一,谣言抓住了人们对信息的急切需求特点。谣言不是事  相似文献   

19.
段志鹏 《先锋队》2015,(1):40-42
传销于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且愈演愈烈。近年来,传销活动受害者的层次有所提高,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也深陷其中,全国发生了多起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事件。这不仅危及校园安全稳定局面,更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传销活动进入校园今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逾700万,相对于2013年的"最难就业季",2014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一些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无疑为传  相似文献   

20.
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陈印水治理乱收费,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省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专项治理:从1900年至1992年,我省按照全国治理“三乱”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了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第一次集中治理。共取消收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