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兴大荆州是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也是荆州人民的强烈期盼。要实现荆州的复兴和跨越式发展,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好信访工作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正>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人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深刻的。建国以来,荆州人民为根治千百年来奴役自己的水患,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仅土石方就完成了62亿多方,如果用这些土石方做成一条一米宽一米高的堤,足足可绕地球130周,两代农村劳动力每人足足挑了1000方。目前,荆州全区已形成价值29亿多元固定资产的水利设施,这是荆州农村经济赖以生存的命脉。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7,(9)
<正>中共荆州市委提出了"勇当多极发展排头兵、实现荆州十年大振兴"的发展目标。这既是全市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荆州市政协履职尽责的重点。我们要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委员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为荆州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一、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围绕荆州大振兴凝聚共识政协委员要确保政治上的坚定性,要全面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  相似文献   

4.
应代明 《政策》2007,(9):22-23
省第九次党代会描绘了湖北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将激励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地朝着新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就荆州而言,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必须立足工作实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荆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有个刘表失荆州,对于“失荆州”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说是“无志失荆州”,一说是“大意失荆州”。“无志失荆州”,说的是思想原因;“大意失荆州”只是看了表面现象。其实,真正的直接原因是“无才失荆州”。 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统辖荆襄九郡,堪称一雄。但刘表不善于用人,没有爱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地处长江中游的 荆州连续两年遭受了1998年、1999年“姊妹洪水”的猛烈袭击。面对历史罕见的滔天洪水,荆州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严防死守、三个确保、决战决胜的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子弟兵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下,在千里江堤上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洪斗争,确保了长江大堤安全,确保了江汉平原安全,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荆州抗洪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总结1998年、1999年抗洪斗争,寻找治理荆江的规律,使之成为一笔宝贵…  相似文献   

7.
荆州是三国时期争夺的一个焦点,荆州的得失关系到魏。蜀、吴的兴衰。三国分立以对荆州的瓜分初见端倪,以孙吴击灭关羽占据大部分荆土而成型,最后以东吴的荆州防线崩溃导致分裂局面归于一统。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及丰富的资源是引发激烈争夺的原因。荆州处在长江中游,是东汉时面积较大的一州,大致含湖北、湖南全部及河南的一部分。其时分为南阳、江夏、南郡。长沙、武陵、桂阳、零陵七郡,基本上处于丘陵和平原地带;北据汉两,比邻伊洛,南当交址,利尽南海,东连吴会,控扼三江,西通巴蜀,可图拓展。刘表为荆州牧时,荆州首府设于襄阳…  相似文献   

8.
雷昕山 《世纪行》2014,(10):21-22
<正>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松滋、石首、洪湖三市,设立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现有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64万人。荆州是华夏上古九州之一。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地名之一。距今5万年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住遗址的空白。多达  相似文献   

9.
张传斌 《楚天主人》2012,(11):14-15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70余位企业界人大代表来到荆州,为"壮腰工程"出谋划策,并与荆州签订投资项目。10月17日,由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企业界人大代表楚天行"视察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组织代表们视察了荆州区、沙市区和荆州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战略决策,4月24日至27日,湖北省社科联组织开展了"2012湖北省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团荆州行"活动。咨询团深入荆州县区、部门、行业、企业、开发区调查研究,现场咨询,答疑解惑,就荆州实施壮腰工程的战略重点和发展路径向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咨询意见和建议,受到了荆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11.
应代明 《政策》2007,(3):22-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经过最近一段调查研究,荆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当前要实施好“六大工程”,扎扎实实地推进和谐荆州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对荆州是很有感情的。1990年我分管农村工作后,第一次调研就在荆州。从仙桃、洪湖到监利、荆州市区,一路走来,每个地方都住过。1998年抗洪救灾,我到荆州去了八次。  相似文献   

13.
抢抓中央和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荆州长江经济带科学开发、和谐开发,努力实现荆州新一轮大发展,是荆州市政府正视现实、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再创辉煌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对荆州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荆州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开放中的总体思路及发展定位进行战略规划,为政府献计献策,力求促进荆州市政府创新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和城市营销理念,发展临港经济,将荆州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独具特色的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9,(1)
<正>荆州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城墙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古城的建设群落,同步华夏的悠久历史,是绕不开的文化血脉。随着历史的变迁,荆州古城越发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保护潜力。  相似文献   

15.
吴蜀荆州之争是三国鼎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这一事件,后世论说不一,莫衷一是。本文亦欲就荆州之争的是非曲直、原因,以及荆州之争对吴蜀本身乃至整个鼎立局面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 荆州之争的是非曲直 辨明荆州之争的是非曲直,是我们正确分析、评判这一历史事件的必要前提。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也就无法探究与之相关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论荆州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州人杰地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域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元末起义首领陈友谅、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著名文学家"三袁"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的名人。荆州的时尚风俗、风土人情、祭祀崇信、人生礼仪等各个领域,历经沧桑岁月已形成了一整套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民俗文化。做好这些特色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对于弘扬荆州文化、宣传荆州形象、打造荆州品牌、促进荆州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国函[2018]40号湖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申报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二、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积为13.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南湖路,南至长江,西至西环路,北至护城河,界址点坐标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相似文献   

18.
张端芳  李如义 《政策》2011,(10):64-6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对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繁荣与振兴,起着重大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大力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文化,是强化"软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荆州文化底蕴深厚,加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提升荆州软实力,对于增强发展大荆州活力,推动荆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荆州,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总人口640万。荆州是国务院首  相似文献   

20.
李新华 《政策》2012,(7):85-85
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荆州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各种挑战、经受诸多考验、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实力倍增、魅力彰显、活力增强、民生改善、风正劲足的可喜局面。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战略部署,为荆州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策基础。实力倍增——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