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2.
《山西政报》2010,(8):F0003-F0003
阳泉市盂县秀水镇东白水蒙古族聚居村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东白水村的蒙古族是元皇子(其父元太宗窝阔台)塔海、元将拜不花的后裔,元朝灭亡,其子孙改为。孙、鲍、鄯”姓,定居盂县白水、东梁、西烟、元吉等地,白水孙姓居多。  相似文献   

3.
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彝走廊既是古代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又是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藏彝走廊特殊地理环境下,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景观。遗产廊道是一种区域性的线性文化景观。本文运用遗产廊道的理念,对藏彝走廊的遗产廊道的构建策略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通过对遗产廊道的构建,实现藏彝走廊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  相似文献   

4.
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硕 《思想战线》2008,34(2):15-19
有关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氐羌南下说、土著起源说、夷系民族说,几种观点都存在着一些缺环与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对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今后应转向更加注重考古材料与文献的结合,注重对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各民族史诗、传说及相关的文化痕迹的发掘.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的蒙古族现有人口131万,主要聚居在滇南美丽富饶的凤凰山下札麓湖畔的通海县兴蒙乡。他们是元朝时落籍云南的蒙古族后裔,随着历史的变迁、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与当地各民族有诸多方面的交往、融合,他们生活习俗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相比差异很大。云南的蒙古族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他们弃畜牧改习打鱼、种植水稻。定居的农耕生活要求营造房屋,这对世居毡帐、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来说是一次文化习俗上的大转折,然而他们成功地适应了这种转折并掌握了高超的土木建筑手艺,至今外出做工者多凭借木匠手艺谋生。每年农历四…  相似文献   

6.
从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欧亚草原就与西南地区存在密切的考古学文化联系.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川西北高原上的胡人相当活跃.从13至14世纪,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进入西南地区.从明代中期开始,移据青海的蒙古各部不断南下,进入藏彝走廊地区,尤其是和硕特蒙古在明末清初南下后,控制了相当广阔的地域,直到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叛乱失败,再无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进入西南民族地区活动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展开了广泛讨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就藏彝走廊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后指出:像藏彝走廊这样的特殊区域,建设山水型旅游城镇是其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起源与发展来看,蒙古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与多元化,这种文化反映到图案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蒙古族丰富的图案艺术背后是对北方草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汉、藏等多元文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包扬 《前沿》2011,(9):157-161
蒙古族题材电影是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生活环境、故事情节等生活现象的影片。从审美学角度分析,在形式层上,蒙古族题材电影广泛运用大远景、远景等景别,并大量运用叙述性蒙太奇、蒙古族长调和马头琴,色调冷暖对比明显;在形象层上,蒙古族题材电影塑造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母亲形象、父亲形象、可汗形象、英雄形象、马的形象;在意蕴层上,蒙古族游牧文化,饮食文化,"马"文化,敖包文化渗透在影片中。另外,蒙古族题材电影在找寻理想家园、尊崇生老病死和关注环境问题等方面凸显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只有了解蒙古族题材电影美的共性,才能找出其价值认同点的所在,才能使我国的蒙古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通过电影这面"镜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众多游牧民族的文化在额济纳草原交融碰撞,最终形成了土尔扈特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危机。2010年,额济纳旗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更大限度地保留土尔扈特蒙古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促进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推动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卉 《前沿》2008,(12):91-94
喇嘛教从十三世纪开始接触蒙古族上层阶级,到十六世纪阿拉坦汗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且无处不入地渗透到蒙古族精神文化的各个角落,喇嘛教的思想也统治了蒙古族的精神世界。虽然喇嘛教对蒙古族人民起了麻醉作用,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蒙古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口头文化。2005年,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相似文献   

13.
张国庆 《前沿》2014,(23):92-94
当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流失极其严重。大多数蒙古族学生不知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甚至有些中小学的蒙古族学生连"成吉思汗"是谁都不知道。蒙古族历史文化严重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蒙古民族教育制度不完善,国家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相关法律的缺失。因此,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和谐美丽     
《今日民族》2007,(8):I0009-I0011
迪庆地处"民族迁徙大走廊"核心区域和"藏彝走廊"交合部,历史上各民族在这里南来北往,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  相似文献   

15.
傩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它包括傩仪、傩舞、傩戏等。我国南方的苗、侗、土家、仡佬、彝等民族中较为盛行。西南的藏族和北方的蒙古族中也有傩文化遗存。下面就黑龙江省蒙古喇嘛寺院中的傩舞作一探讨。 一、喇嘛寺院傩舞的传入 黑龙江省西部嫩江流域是蒙古族聚居区,早在辽金时期,蒙古杜尔伯特氏族、郭尔罗斯氏族就迁徙到这里游牧。到16世纪中叶,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四世孙奎孟克塔斯哈喇,从漠北呼伦贝尔东迁  相似文献   

16.
高俊虹 《前沿》2011,(23):212-215
蒙古族崇拜自然,适应自然,追求与自然融合、和谐共处这样一种生态观。本文试图从蒙古族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层面,分析、论述蒙古族生态观念在传统设计中的体现。其中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生态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蒙古族传统设计中,成为维系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包美荣 《前沿》2002,(11):166-168
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近 2 0年的孕育成长 ,我国蒙古族音乐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艺术 ,宏扬主旋律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世纪之交 ,回顾近 2 0年来的蒙古族音乐创作 ,总结经验 ,对于今后我国蒙古族音乐创作是必要的 ,有益的。需要说明的是 ,蒙古族音乐创作 ,并非单纯指蒙古族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 ,而是指包括其他民族在内的各民族音乐工作者共同创作的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蒙古族音乐。近 2 0年来 ,我国蒙古族音乐创作势头良好 ,成绩斐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创作队伍…  相似文献   

18.
崔萨础拉 《前沿》2014,(13):183-185
本论文中为了强调蒙古族大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对某大学的100名蒙古族学生作为样本,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蒙古族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现状。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在蒙古族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蒙古族大学生对时间规划性弱,时间观念淡薄,管理目标失衡,管理方法缺失等问题。作者根据调查数据提出了解决建议。首先,提出强化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充分指导和适时监督。其次,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和多方面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王川 《思想战线》2006,32(5):90-95
近代以来,回族、汉族、纳西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移民先后迁居昌都地区,成为该地区的历史移民。昌都地区移民与当地土著间的族际婚姻较之西藏其他地区多,这些非藏族移民的迁入,将各民族文化植入昌都,使之成为藏彝走廊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众多民族活动的舞台以及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枢纽,文化面貌显现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20.
郝文秀 《思想工作》2005,(12):26-27
参观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蒙古族民俗文物陈列室,就如同走进了长长的历史时空隧道。300多件精美的蒙古族民俗文物,构成了一个英雄民族历史的长廊,映印着一位草原赤子对蒙古族文化无限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