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从出生到18个月这段时期的各种语言学习现象称为前语言现象。世界各语种儿童的前语言现象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从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和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汉语儿童的前语言现象,探索了汉语儿童最初获得语言经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使用跨语言语义分类任务探查了不熟练汉英双语儿童概念表征的特点,被试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结果发现,三年级被试的语义分类反应只有在目标词为第一语言时,受到范畴语言的影响.五年级被试的语义分类反应只有当目标词为第二语言时受到范畴语言的影响,初中一年级被试的反应不受范畴语言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不熟练汉英双语儿童的第二语言词能够直接通达概念表征,随着年级的升高,第二语言词和概念间的联系增强,这种通达能力也逐渐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3.
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帮助他们克服或减轻障碍,改变原有的与全面发展不利的状况,为其创设促进全面发展的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与普通儿童一样,在身体、语言、认知、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听障儿童作为特殊儿童需要加强特殊教育与干预。教育者需要通过对听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健康,科学,语言等)诸方面进行评价,对照听障儿童康复既定的发展目标或发展水平作出某种预测和判断,从而对他们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制定出完善的教育计划,使他们得到身心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农村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异地而处,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导致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了更多的弯路,往往体现在思想、行为方面.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在人生道路上健康茁壮的成长.这也使得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本课题的研究以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为研究课题,深入探究了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并此基础上就改善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发达地区,造成留守儿童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和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成倍增长。本文主要研究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象;最后分析探讨一下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8.
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尚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着各种质疑和争议。作为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我们有必要对双语教学模式,其所涉及的范围进行探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为双语教学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我国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给社会带来的严重隐患,进而分析了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政府体制,并对解决制约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的政府体制性障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也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对这一群体的感恩教育更为重视。他们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只知被爱,不知回报,甚至淡漠,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本文在此以广西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为例试对此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数目也在不断地增加,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了社会的普遍问题。由于农村留守子女的特殊性,他们的学校教育问题更是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主要阐述了留守子女的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免疫学学科特点谈起,结合本教研室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免疫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以期能够为促进免疫学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考试作弊原因分析(一 )客观原因。一是在当今社会里 ,学历证书、考级证明、资格证书等已成为求职、评定职称、晋升职务的必备凭证 ,学历已成为人民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一部分人是迫于环境的压力才加入受教育行列的。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 ,给学历教育工作带来不少消极影响。例如 ,有些办学单位只重经济效益 ,将学历教育作为单纯的创收途径 ,忽视了社会效益 ,从而使教学质量降低。三是应试教育制度以单纯的考试成绩决定成败的导向作用 ,使差生若想通过学业考试拿到毕业证书 ,只有不择手段地作弊。四是教学管理不完善 ,… 相似文献
18.
19.
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视为手段。如果康德这一主张是对的,那么,儿童是教育的目的便是对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应以儿童为目的,这就否定了教育常常将儿童视为工具的旧观念。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尊重儿童的生活和世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助推儿童按其本性生长。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不是去设计、制造儿童,而是帮助儿童自我建设与自我完善。"以儿童为目的"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亦是入手考察与理解现代教育的重要维度。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只能扎根于民主的或向往民主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