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队》2004,(16)
我国每年的财政支出达一万多亿元。这一万多亿除了层层把关,系统管理外,审计部门的监审功不可没。一年前,一批违规违纪大案在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审计报告中被披露,随即一场严查乱管理、乱投资、违规违纪挪用国家资金的“审计风暴席卷全国”。一年之后,李金华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让世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报告”,将原国家计委、林业局、体育总局、国防科委、科技部等部委的经济问题公诸于世,数额巨大的“问题资金”再曝惊人“黑洞”。  相似文献   

2.
从“审计风暴”看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计风暴终有其局限性2005年6月28日,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再次刮起了审计风暴。尽管人们对于政府部门违规收钱、用钱的情形早就有了相当的心理预期,但李审计长报告所揭露出来的问题还是令人瞠目结舌:38个中央部门违规用钱90.6亿元,4家资  相似文献   

3.
领导视窗     
《党政干部学刊》2006,(3):24-25
树立“民本审计观”医疗、养老将成重点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强调,要树立“民本审计观”理念,把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如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作为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审计调查,把调查结果告诉群众,既维护群众利益,又促进工作。李金华认为,今后审计  相似文献   

4.
读解李金华     
已从事审计工作20年的李金华,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铁碗”。自1998年任审计署审计长起,李金华掀起了两次“审计风暴”。“心比较狠,手段比较铁”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其母校中央财经大学请他回校讲课,他讲完课一回审计署就组织人马去审计母校,因为他了解到学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中央财经大学62级以及上下级的同学里,除李金华外,还有两个人活跃在当今中国政坛:一个是现任财政部长、曾任国税总局局长的金人庆;另一个是现任天津市市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刚任审计长时,李金华就对金人庆说:“尽管我们是同学,可我的眼睛以后要老盯着…  相似文献   

5.
郑法  薛桂坤 《党建文汇》2004,(10):30-30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所作的审计报告公开,“审计风暴”使畏罪潜逃的原“国电”领导人、前云南省委书记高严进入了公众视线。据公安部近日称,高严目前潜逃在国内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国外。  相似文献   

6.
翁仙王 《学习月刊》2010,(16):112-113
近年来,十堰市审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统筹全省审计发展战略.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我局先后五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地区等国家级荣誉。全国政协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到十堰调研时.说“十堰审计经验在全国有示范作用”。省审计厅厅长张永祥来调研时.称赞十堰审计是全省审计工作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李金华,这个近年来国人关注较多的名字,对老百姓来说。是希望的象征,而对于一些不喜欢他的官员来说,他是“潜规则”的破坏者。 对于主政国家审计署6年的李金华来说,每年6、7月间向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是例行的规定动作。 但他所开列出的那些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却如同定时引爆的炸弹,掀起逐年升级的审计风暴,让中国公众期待、振奋、警醒,也让一些官员畏惧。  相似文献   

8.
2月27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今年第2号审计结果公告《18个省市收费公路建设运营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辽宁、湖北等16个省(市)违规设置收费站158个,至2005年底违规收取通行费149亿元。部分收费公路“特权车”、“人情车”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06,(8):56-56
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与以往不同的是“,不点名”是今年审计报告的一个新现象。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难以看到具体部委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宏观的共性的表述。报告指出,2005年中央部门违规违纪资金55.1亿元。138××××7666审计报告不点名,相当于不脱衣服洗澡,能洗干净吗?能达到公众知晓、实现社会监督的效果吗?139××××6218中央都不敢点名了,以后地方该怎么办?130××××7633这实为李金华的无奈之举,也反映出现行体制下审计监督的尴尬处境。138××××2780“…  相似文献   

10.
近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说,审计不仅是亮丑揭短,更多的是要通过审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现在,审计就是要抓两大问题:一个是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通过审计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还有一个是抓效益问题,通过审计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要抓的这两大问题,人民群众是不大满意的。审计署自1999年公布审  相似文献   

11.
6月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演讲时透露,日前审计发现,6省区80个开发区由于不规范操作,致税收流失65亿元。现在违法违规的问题很多,没审出问题的单位几乎找不到。他称,我国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政府的运行成本太高,就是再廉洁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政府运行成本太高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这样一句坊间巷弄早就不足为奇的大实话,能破天荒地从官至国家审计长的李金华嘴中说出,并能见诸报端,这的确让人感佩。因为,或许一个普通百姓说句大实话易如反掌,而一个…  相似文献   

12.
“现在,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日前,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谈到对预算资金审计监督时这样表示。敢于开炮的李金华又开炮了。但是我想问的是,“跑‘部’‘钱’进”中,“部”是哪些“部”?“钱”从哪里来?“进”给了哪些人?这其中有腐败吗?或者说,“跑者”是不是行贿? “进者”算不算受贿?  相似文献   

13.
重翼难高飞     
《党课》2006,(5):94-94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近日向媒体透露,深圳市政府投资审计专业局7年为深圳市节省77亿元,这—信息引起了社会关注。7年前,深圳市成立?政府投资审计专业局”,作为专业机构来监督审查政府财政拨款的工程。近两年,国家审计署紧抓“绩效审计”,向浪费宣战,运作了7年多的深圳审计经验开始向全国推广。但是,站在地方审计的层面看,仅仅是这样一个机构,仅仅是认真做好了它分内的工作,就能为一个城市节省77亿元!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审计会议上透露,该署查出14名官员涉嫌挪用三峡移民资金5亿元人民币。遭挪用的资金,被用于建屋、开设公司及买股票。据报道,去年审计部门对扶贫资金、水利建设资金、三峡移民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审计,共查出相当大数量的各类违反财经法规金额。审计署共组织了对水利部7大流域及30个省区市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查出转移挪用水利建设资金及乱集资等违纪金额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成了热门人物。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他提交了一份“审计清单”,一口气点了金融、电力和国家林业局、体育总局等几十家单位的名。 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为李金华叫好——但是很快地,又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照“常识”来看,清官,特别是这种敢得罪人、而且得罪的还是相同级别官员的清官,下场堪忧。果然,有新闻媒体不久即对他作了专访,还特地问他“有没有压力”,说明有此忧虑的并不是个别人。  相似文献   

16.
近日,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政府部门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主要不是贪污、失职、渎职的问题,而是“擦边球”问题。从过去5年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在目前以GDP为核心的考评机制下,各地在土地、环保、投资等问题上打‘擦边球’,应该说是我图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8年或10年以后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报》刊登欧木华的文章说,审计署近日发布的2009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披露,河南、甘肃等10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违规使用资金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车5837.4万元。问题审出了一堆,但究竟有多少官员因此受到问责?如果无人担责,那么,所谓的铁腕审计,仅仅能起到一种“统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华 《党建文汇》2005,(7):39-39
6月28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又一次站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席上,向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和前两年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相比,这份审计报告读来依然沉重……  相似文献   

19.
《正气》2001,(11)
据临汾市部分县市区在审计调查中发现,目前,账户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有些商业银行、信用社为扩大业务,受既得利益驱使,乱拉存款,违规开户,既损害了他人利益,又扰乱了金融秩序。二是有的企业为逃避银行债务,多头开户、借户结算。有关部门对这种恶意逃债行为制止不力,有蔓延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三是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故意逃避财政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管理,或公款私存,或化整为零;有的税务部门怕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征收任务基数,将“超征”部分转入规定以外的账户,截留税款收入…  相似文献   

20.
乱收费、乱罚款和乱设卡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顽症。为了治理“三乱”,严厉打击种种违规乱纪现象的发生,党和政府曾三令五申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狠刹“三乱”歪风,收到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