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工作简要回顾“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黄南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十五”末,全州生产总值达到22.7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67元。全州财政收入达到21174万元,年均增长25.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34万元,年均增长4.6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8.18%。固定资产投资大幅…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西盟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总结好五年来取得的工作经验,进—步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积极编制好“十—五”规划,全面促进佤山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坚定不移扶贫攻坚,“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十五”期间,是西盟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十五”以来,县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扶贫攻坚总揽全局,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  相似文献   

3.
“十五”时期,果洛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调整思路,把握重心,深化改革,切实制定实施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是果洛州历史上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一)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十五”以来全州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1-2005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503万元、60608万元、67396万元、71859万元和789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4%、10.3%、8.2%、7.1%和7.3%,五年年均增长8.82%,超过计划1.82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1.96个百分点。全州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较高速度增长的平台。“十五”末,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124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7.98%,年均增长5.06%,高于“九五”2.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48倍,年均增长19.93%,高于“九五”18.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905万元,比“九五”末增长57.39%,年均增长9.5%,低于“九五”2.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九五”末增长36.0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35%,高于“九五”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州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巩固一产,增强二产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国民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4.45:9.15:46.40调整为2005年的35.64:15.06:49.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州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两大目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狠抓畜牧业常规生产管理和防灾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母畜比例、出栏率和商品率。同时积极开展畜种改良、舍饲半舍饲和牛羊育肥试点等工作,加快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使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05年,全州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7875.8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7.75%。年均增长3.32%,比计划高0.32个百分点;全州牲畜繁活率56.9%,比“九五”末提高3.91个百分点;总增率28.28%,提高4.54个百分点;出栏率32.44%,提高7.65个百分点,商品率26.73%,提高7.78个百分点;年末存栏牲畜212.33万头只,比“九五”末下降12.92%,母畜比例55.02%,比“九五”末提高4.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快全州城市化进程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经多次修改形成了《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讨论稿),经讨论修改后将出台施行。“十五”期间城市化建设的总体评价“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契机,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把加快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在不断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快了全州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初步形成了滇南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集镇…  相似文献   

5.
岩庄 《创造》2002,(1):48-51
2001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州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全州经济的稳步发展。一、2001年经济运行情况(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全州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01年完成国…  相似文献   

6.
贾翔 《今日民族》2021,(1):34-36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迪庆州精准施策,全州贫困发生率由24.95%下降到0.53%,2020年5月迪庆州实现了全州整体脱贫.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情况回顾 “十五”期间,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方针,进一步加大投资环境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开发区产业实现了高起点跨越,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南人大》2006,(5):F0002-F0002,F0003
“十五”期间,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怒江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一府两院”的积极支持配合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州进程,为加强全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和推动伞州的改革开放,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促进“三个文明”协浏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6,(13):1-1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十五”末期,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5.6%,比“八五”末期提高了19.6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期提高了5、8个百分点。但必须看到,这些年我省的发展变化还是初步的,从总体上看,我省科技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科技进步水平不高,科技实力不强,无论在全国还是在中部地区比,都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卯稳国 《今日民族》2005,(10):16-17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之宝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东部藏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转站,是云南进出西藏的咽喉。迪庆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和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29个乡镇,其中有3个民族乡。全州总人口353518人,有2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95416人,占全州总人口的83.56%,藏族和傈僳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33.12%和29.22%,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4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1.
一、资源富集的宝地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迪庆,既是云南第二大林区,又是云南最大的草场牧区。全州草场面积64万公顷,可利用面积42万公顷。主要畜禽品种除黄牛、山绵羊、猪、鸡外,牦牛、伯牛是迪庆的主要畜种,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达920万千瓦;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钨、铅、锌、锰、石棉、铍、大理石等达24种;奇花异草种类繁多,仅杜鹃花就有52种,被誉为“杜鹃花的宝库”。此外,还以盛产名贵兰花而闻名于世,“大雪素”、“小雪素”、“太白素”等珍…  相似文献   

12.
1999年中央、省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全州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围绕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加快迪庆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维护藏区稳定,民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宣传政策,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保障迪庆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也是云南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有3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29.5万,占全州总人口35.5万的8…  相似文献   

13.
“十五”时期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十五”期间,武汉交通邮电将切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入WTO和发展知识经济三大机遇,认真贯彻经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全力推进武汉交通邮电发展,加快运输、通信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交通邮电改革和科技创新力度,围绕武汉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手笔、大项目、大动作,坚持高起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果洛州委、州政府立足于我州实际,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提出"十五"期间全州的中心工作任务仍然是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扎扎实实打基础,促进果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州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8亿元,增长11.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85%,第二产业增长16.23%,第三产业增长15.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4.7亿元,增长144.7%,其中州属固定资产投资18026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相似文献   

15.
“走出去”战略是“十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中将要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将我国对外开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重大步骤。主要内容是: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大胆地、积极地以不同形式“走出去”,到境外去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产品、设备和技术出口,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的新形势,因为只有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05,(10):I0001-I0002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地处滇、川、藏三省医结合部,历史上曾为西南“茶马古道”要冲,是云南进出西藏的咽喉。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29个乡镇;总人口35.5万人,藏、傈僳、纳西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33%,是我国重要的藏区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迪庆州委、州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开拓创新、不懈奋斗,实现了全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2004年,全州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王彦苹 《创造》2024,(1):30-33
<正>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侯吉林主编的专著《回顾与展望——行进中的香格里拉》,通过回顾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反分裂斗争,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做法,加以归纳提炼,形成“迪庆经验”,对于凝聚全州各族人民共识,共同描绘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迪庆的美好明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政报》2006,(9):22-24
“十五”期间,我区积极实施名牌推进战略,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脱颖而出,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和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要继续实施名牌推进战略,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培育工业自主知名品牌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10,(8):9-13
记者:迪庆作为云南少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取得了哪 些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20.
倪荣华 《创造》2003,(7):53-54
云南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于2003年6月中旬在香格里拉县城召开。会议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及国家在迪庆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对迪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作了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会议确定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的战略方针和“提升品牌、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团结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国藏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原则批准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解决了一些关乎迪庆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全新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