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室外条件下,对经整复、固定无效的一例母马阴道脱,施行切除术成功。患马于产前四天发生阴道脱,产驹后仍不能自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地区是养马的主要地区之一。多年来,马群中发生一种病因、病性不明的疾病,当地称之为“马趴窝病”。该病常引起母马、马驹双亡;发病率一般为10%,有些地区高达57%,残死率为21~47%。严重影响了养马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科技人员急生产所急,于1982~1987年,对“马趴窝病”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经病区调查及饲料、饮水、土壤和病马血液、毛等1390份材料的化验分析,明确了病因和病性,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原因的探讨1.发病情况的调查:通过17个病例的调查,其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多发生于4~6月份春末夏初天气多变的季节,在7月份以后发病很少。(2)常发生于产前停役过早,运动不足,精料不减,反而较大数量增加的孕马(为照顾幼驹发育而增料),尤其是未予补充钙质的单位。(3)母马多于产后5~20天突然受寒发病,尤其是拴于露天或单独饲养于易受贼风侵袭的马棚中受寒的产后母马,突然出现躺卧后起立困难,一般后肢比前肢病情严重。病初鞭打尚能强行起立,但病情发展很快,几天后虽鞭打也不能起立。  相似文献   

4.
笔者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简便、经济的方法防治母猪产前产后瘫痪症。 方法 取兽骨(猪、羊、大牲畜的骨头均可)7~8斤(每头猪的用量),放入烧炭火的灶内烤黄后取出,砸碎或压碎备用。在母猪产前15天左右开始,每天在喂食前或喂食后用碎骨2~3两一次放入食槽内,让其自由采食,喂到产后10天结束,用此法防治52头母猪,均未发生产前产后的瘫痪现象。  相似文献   

5.
怀骡驴(马)妊娠毒血症是母驴(母马)怀孕后期的一种代谢扰乱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产前顽固性的不吃,病情逐渐恶化,有的坚持不到分娩即母子双亡,故曾叫“产前不食症”。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内蒙、青海、辽宁等省(区)及北京市郊区的农业区都有发生,治疗不易,死亡率高,是影响役畜繁殖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牧区无此病发生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卵泡囊肿是母马表现发情反常的卵巢疾病之一。在不孕症中占相当比例,直接影响母畜的繁殖。本病临床多以中、西药物治之,有时也采用穿刺等方法,但一般时间较长,疗效不稳定,有时甚至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应用电针“阿是穴”治疗母马卵泡囊肿尚未见到有关报道和记载。近年来我在应用电针治疗母畜不孕症的基础上,试用电针“阿是穴”(直接针刺患部)治疗母马卵泡囊肿,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器材 半导体脉冲式兽用电疗机一台,长4~6寸的毫针2~4根,连接导线一组或二组。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已报道电针治疗母马不孕症,但还未报道过电针治疗母牛、母驴、母羊的不孕症。我从1978年以来反复试验电针不仅能治疗母马不孕症,而且治疗母牛、母驴、母羊不孕症也有良好效果。三年来,治疗母马、母驴、母羊、母牛的11种不同类型的不孕症86例,其中怀孕产仔的60例,发情排卵的20例,有效率达93%;无效的6例,无效率占7%。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提高乳牛产后期免疫状态的新方法,对试验乳牛分4组(产前第30 d至产前第1 d灌喂组、产前第15 d至产后第15 d灌喂组、产后第1 d至第30 d灌喂组、不灌喂中药对照组)灌喂中药八珍汤,检测产后期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结果发现,产前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升高;产前产后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和第15 d升高;产后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升高,CD4细胞数量也在产后第30 d升高。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产前产后组在产后第1~30 d明显提高,产后组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明显提高。各组乳牛产后期CD21细胞数量的变化相近。结果表明,从产前第15 d开始到产后第15 d每日喂八珍汤,能明显提高乳牛产后期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增加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而对B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马膀胱外翻的治疗膀胱外翻是膀胱壁通过尿道翻到阴门内或阴门外的一种疾病。本病很少发生,笔者曾诊治一例。病例1991年6月20日,鹤庆县城郊乡新生邑村李某喂养的一匹经产母马,11岁,上等营养。主诉母马连年产驹顺利,这胎发生难产,上午出现努责,5个小时还产...  相似文献   

10.
治疗五例破伤风病马的小结 一、一般情况:共收治破伤风病马5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病马是在发现腰、腿强硬后2~3天(一例5天)来就诊。其中母马两例,怀孕9个月妊娠母马一例,(马善)马、公骡各一例。年龄2~11岁。破伤风症状明显,但未找到创伤,病程发展不太急剧,以全身肌肉强直较为突出,兴奋性增高呈中等程度。能开口二指的一例,三指的两例,四指的一例。经治疗三例16天、一例19天、一例22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述的普氏野马(Epuus PrzewalskiiPosilkov)共有4匹母马产驹,其中2匹新产幼驹发生佝偻病。这两匹母马的国际编号、马名和年龄为1244号、Valeke、5岁和1208号、Bruai、5岁。于1989年所产幼驹公母各1,编号准噶尔7号和准噶尔8号。症状及诊疗情况 准噶尔7号于1989年4月23日足月正产,该驹产后低头,精神沉郁,前肢腕关节粗大并屈曲呈“X”形,后肢跗关节内收呈“八”字形。站立时肌肉发抖,肢体软弱无力,呈  相似文献   

12.
将30头健康、经产、处于围产期的黑白花乳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从产前28 d开始,低能量组乳牛饲喂《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对照组乳牛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高能量组乳牛饲喂《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产后各组乳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第56 d结束试验;采用内对照RT-PCR方法检测摄入不同能量的围产期乳牛肝活体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丰度。结果,不同能量组乳牛肝LDLR mRNA丰度产前至产后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0%和120%能量组肝LDLRmRNA丰度在产后14 d达最大值,且产后均高于产前(产后56 d除外,P<0.01或P<0.05);而80%能量组产后1 d即达到最大值,产前14 d至产后14 d,LDL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20%能量组;产后28~56 d,120%能量组显著高于80%和100%能量组(P<0.01)。表明围产期乳牛能量摄入水平对肝LDLR mRNA丰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笔者用大剂量维生索E治疗马产后缺乳症11例获得显著疗效。经过注射、口服数天维生素E后,除2例因产后出血过多,所致贫血等原因未见乳汁分泌增加外,有5例每次泌乳量超过150毫升,4例出现溢乳现象。 方剂和用法 维生素E针剂50mg/ml,片剂5mg/片,每次2000毫克。2~3次/日,一般5~6天可愈。 病例 息县关店乡中心寨村社员饲养的一匹5岁母马,于1985年5月生一母驹,母马生后人工挤奶仅  相似文献   

14.
自1970年以来,我处不断发生母猪产后不食症,经用维生素、钙制剂和磺胺类药物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症状:母猪产后3~7天或两周发病,精神萎顿,好卧,鼻津时有时无,发抖。初期减食,食欲时好时坏,爱吃咸汤、荤汤或麸皮类,后期食欲废绝。大便有时呈粒状,有时稀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0月~1989年9月,某犬群共有38只母犬先后分娩,其中15只产后发生子宫炎,占分娩犬的39.5%。通过治疗,均于4~8日痊愈。临床症状 本病常在产后1周内发生。患犬食 欲减退,可视粘膜潮红,乳汁分泌减少。体温正常或偏高(38.5~39.5℃)。阴道粘膜肿胀充血,常流出多量暗红色或黄白色稀薄的腥臭粘液,在病犬卧下或蹲坐时,其粘液排出量增多。有时可影响仔犬使其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萎顿、哀叫,拉水样黄色带有泡沫的粪便,肛门红肿。  相似文献   

16.
1963年4月金乡县一母马产后发生排尿异常。用开膣器检查阴道,见阴道前庭下壁有淡红色球状物正置尿道口处,直径约5~7厘米,表面多皱褶,触之滑润柔软;细察球状物两侧各有一小孔洞,不时往外流水。因而患畜不排尿时尿液即存留于阴道内,而一旦排尿即如泼水样倾出,且次数频繁。诊断为膀胱外翻。  相似文献   

17.
一、病情:近几年来在几个养马地区,陆续发现马媾疫病,呈现蔓涎流行趋势。我县初步调查,马媾疫也有发生流行,危害极大。马骡一旦感染后,适令母马、母驴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呈现子宫炎阴门肿胀有痒感,频频排尿,有时流出白色脓样物。虽有食欲,但表现进行性消瘦。随着病程延长,病势日益加剧,腰背发硬,后肢易发跛行,逐渐颜面神经麻  相似文献   

18.
(一)一般情况 1981年11月,甘肃省榆中县种马场因马发生流产,送检5份血材料和一具8个月的流产胎驹尸体。据说,该场已先后有11匹母马流产,膘情很好。该场去年8月从甘南引进2匹种公马,但未行配过种,用来配种的是本场原有的种公马。流产母马的症状,一般在怀孕8个月左右,发热,不安,排尿频繁,从阴道流出红色分泌液,表现疝痛,或发颤出汗,突然流产。11匹流产马的胎驹都是死的。 (二)病理剖检 胎驹全身黄染,体表有散在的小点状出血。心肌变性出血,心内膜小  相似文献   

19.
硝氯酚又名拜耳9015,是治疗家畜肝片吸虫病的较好药物。硝氯酚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媒或碱性溶液中,因而给生产硝氯酚注射液带来很多困难,如易析出结晶,稳定性较差等,而且注射后的羊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刺激症状,如腿瘸、行走困难等。其原因是硝氯酚在酸性下易析出结晶,碱性下结晶溶解,因此,控制好药液的pH值,是制备硝氯酚注  相似文献   

20.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 d至产后56 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 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 d到产后第56 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 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