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朱文璋  刘利元 《实践》2008,(2):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物质、文化两手抓,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问题,做到既鼓“钱袋”、又富“脑袋”。  相似文献   

2.
田恃玮 《奋斗》2006,(5):20-20
当前,建设新农村既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必须通过全面溶化农村改革,消除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要突出一个新字,但决不是标新立异。我不赞成“要想富裕农民,必先消灭农民”的观点,中国几亿农民怎么去“消灭”,消灭了农民谁来从事农业;我不赞成仅仅以外出务工人数多少作为政绩津津乐道,精壮和知识劳动力都出去了,谁来建设新农村;我不赞成资金的平均使力,毛毛雨打湿不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我不赞成农民涌进城市,人为造成地广人稀。农民要富裕、农业要强大、农村要繁荣,农村经济要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彻底扭转农业发展传统的路径依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局”。  相似文献   

4.
白雪秋 《新长征》2007,(4):25-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目前“三农”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这一历史任务的提出,既立足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实际,又直面我国农业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的现实,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如何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立足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我认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农民做主角,还权于…  相似文献   

6.
日前召开的省八次党代会上,徐光春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新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是河南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村教育等方方面面,概括起来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的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搞好农村的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包括大文化与小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关系,社会力量送文化与农民自己办文化的关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关系等。只有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同战 《奋斗》2006,(5):6-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实际,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最长期的任务在农村的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总揽全局,高瞻远瞩,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必然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结合实际,统筹谋划,选准工作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是涉及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作了科学概括,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谭水阳 《世纪桥》2007,(2):24-26
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指导了亿万中国农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探索,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及实践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也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中推进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愈来愈大,形成了“发达的城市,落后的农村”的格局。对于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我们不能泰然处之,如果不从现在就下大力气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灵寿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中央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灵寿而言,既是难点,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拟就灵寿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孟令国 《共产党人》2007,(24):44-45
2006年以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创新性地提出了“规划可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组织坚强、管理民主、城乡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农村“六有”支部创建为抓手,着力做好强基固本、村企合作、改善民生、现代农业“四篇文章”,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呈现出农业优化、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新气象,闪现出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其中隆湖开发区“星海人家”新居工程,配套建设了“四位一体”日光温室,既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又大力发展了设施农业,成为自治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的亮点工程;潮湖村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村企合作,发展机械加工、石料生产等项目,成为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典范;龙泉村依托当地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06,(17):7-8
一、要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刘内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城乡差距在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在拉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城乡之间更形成了先进和落后的鲜明对照。城乡差距的拉大,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为了缓解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农村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协调,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建民 《奋斗》2008,(2):43-44
落实十七大精神,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不断改善民生,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基本内涵和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说到底,就是激发农村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任何社会发展都是社会结构分化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农村、农业、农民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发展不仅包括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包括农民道德文化水平的提升。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愈来愈大,形成了“发达的城市,落后的农村”的格局。对于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我们不能泰然处之,如果不下大力气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