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霞 《先锋队》2011,(11):26-29
1981年,沈雁冰逝世,中央为其恢复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沈雁冰,笔名茅盾。1896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他不是一个职业政治家,也不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但他却与政治、与中国革命有着不可割裂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央秘书处常务委员诸同志: 因脑病增剧,须请假两星期转地到韶州疗养,宣传部事均交沈雁冰同志办理,特此奉告,即祈察照为荷!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代初,沈雁冰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一个时期内,有一位“钟英小姐”的信件经常由沈雁冰牧转,而信件数量又格外多。一天,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里又来了几封写着“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的信件,雁冰的同事、好友郑振铎再也忍不住了,他好奇地偷偷打开其中一  相似文献   

4.
沈雁冰同志是当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我党最早的老布尔什维克之一. 沈雁冰在世的时候,他始终是以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沈雁冰无论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文化部长,还是作为当代最杰出的作家和书法家,他始终在使用解放前出版长篇小说<子夜>时所用的笔名:"茅盾",很少有人了解这位文学大师早在二十年代就已经是我党一位杰出的党员了.  相似文献   

5.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新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筹备会决定成立六个工作小组,指定第六小组负责制定和评选新中国国旗、国徽和国歌词谱等项工作。第六小组组长为著名教育家马叙伦,副组长由叶剑英、沈雁冰担任。  相似文献   

6.
窦应秦 《党史博览》2003,(11):39-42
郭沫若、茅盾(沈雁冰)、丁玲三位著名文学家,在他们所从事的文学领域经过大半生的苦苦追求,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建树与成果,而他们在对自身为之奋斗的文学事业献身的同时,都把加入中国共产党视为人生的第二生命。这种对人生最高目标的追求,成为他们晚年超越一切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7.
那海 《世纪风采》2010,(5):17-20
沈泽民(1900—1933),浙江桐乡人,名德济,字泽民,笔名明心、罗美、李清扬、成则人等。沈泽民和他的哥哥沈雁冰(茅盾),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只是一般人对于过早为革命献身的弟弟沈泽民可能远不如对其兄熟悉。在短暂的一生中,沈泽民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并为此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月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1920年11月7日创刊,1921年停刊,共出6期。该刊为16开本,在全国秘密发行,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李达任主编,陈独秀、李达、施存统、沈雁冰等为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创刊目的选择颇具匠心与历史意义,这一天刚好是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选择俄国劳工农民推倒资本家和军阀成功日为创刊日,就是希望中国革命走上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沈雁冰(茅盾)在1923年至1926年的四年时间在上海大学进行革命活动。他对上海大学有着极高的赞评:“当时的上海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弄堂大学,这个弄堂大学培养了许多优秀革命人才,在中国的革命中有过卓越的贡献。”所谓弄堂大学,他主要是指校舍和设备简陋。  相似文献   

10.
邵宁 《党建文汇》2008,(1):44-44
不久前,一批保存完好的茅盾亲笔书信,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叶子铭的夫人汤淑敏捐赠给上海档案馆。这批书信共16封,写于1977年至1979年间,距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信和信封都是用毛笔书写,书法道劲有力,字迹工整清晰。信是竖着自右向左书写,署名“沈雁冰”。  相似文献   

11.
1956年9月15日,《泸溪报》创办。1959年12月初,《泸溪报》社的编辑,为使该报办出地方民族特色,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在调整版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当时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先生写信索墨,请求为《泸溪报》题写报头。令人欣喜的是,沈雁冰部长在百忙中不仅题写了报头,还给报社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报社同志非常感动。为使报头很快与读者见面,随即精心安排制作,于1960年1月25日在该报第331期启用了新题写的报头,同时在第2版发表了沈部长给报社的信:泸溪报社同志:嘱写报头,因病稽延,殊为…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毛泽东主持下召开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对政务院组成人员的任命,其中的21位政府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他们是: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邮电部部长朱学范、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林垦部部长梁希、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司法部部长史良。  相似文献   

13.
自1980年圆明园保护被人们关注开始.关于圆明园保护工程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1980年,汪之力牵头起草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号召对圆明园进行保护、研究和整修。宋庆龄、沈雁冰、习仲勋、张爱萍、史良、荣毅仁等1583人在这份倡议书上签字。1980年10月18日,倡议书公开发表。争议随之而来。有人提出:“我国有近十亿人口。现在还很穷,问题成山,需要大量经费解决。”这在当时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自1980年圆明园保护被人们关注开始,关于圆明园保护工程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1980年,汪之力牵头起草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号召对圆明园进行保护、研究和整修。宋庆龄、沈雁冰、习仲勋、张爱  相似文献   

15.
王会悟,1898年7月8日出生在鱼米之乡浙江省桐乡县.六七岁时,她入私塾学习.王会悟的父亲王彦臣既是沈雁冰(即茅盾)的老师,也是亲戚,王会悟与茅盾从小一起在桐乡县乌镇长大.1918年,王会悟进入湖州的胡郡女塾攻读英语,这是一所由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后来,她毕业留校任教,成为女塾的一名教师.在校期间,王会悟经常阅读《新...  相似文献   

16.
苗体君 《党史文汇》2011,(10):40-43
1897年2月11日在上海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这里是当时的“知识之府”,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一块阵地。中共早期党员沈雁冰(茅盾)、徐梅坤、董亦湘、恽雨棠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1919年初冬,14岁的陈云告别故乡青浦县练塘镇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在发行所当店员。在这里,陈云比较集中地研读了一系列马列著作和其他革命书籍。1925年,他参加了五卅运动,同年8月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罢工委员会(后为职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了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取得胜利。随即由董亦湘和恽雨棠介绍,他加入中共共产党,开始作为劳工组织者从事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创办于1902年的浙江省湖州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现有45个教学班,学生2300余人。学校校风严谨,人才辈出,钱恂、钱玄同、陈其采、沈尹默等名师曾在此执教。当代文学巨匠沈雁冰,“龙潭英杰”钱壮飞,书画家谭建丞,两院院士许杰、陆学善、丁舜年、董石麟,科技铁人“王启民”等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初,在湖南芷江侗乡这个古老的小镇有一位传奇的女性,她毕业于桃园师范,因受新思潮的影响,冲破封建樊篱,抱着继续求学的愿望来到了大上海.在这里,她经常聆听陈独秀、陈望道、沈雁冰等知名人物的讲课,思想不断进步,一心向往着革命.  相似文献   

19.
3、青年的导师共青团领袖1924年8月,任弼时从苏联回到上海。开始,任弼时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到上海大学任教。上海大学当时是在我党具体指导下的一所革命大学,有教师40多人,其中有许多知名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知识分子,如瞿秋白、张太雷、李达、蔡和森、萧楚女、恽代英、沈雁冰、郑振铎、田汉、周建人、彭述之等,任弼时是其中最年轻的教师,年仅20岁。在上海大学期间,任弼时在中国共产党早期负责人瞿秋白任系主任的社会学系教基础俄语。当时,由于向往俄国的进步青年多,他们学习俄语的热情很高,刚从俄国回国的任弼时很快就成了进步青年的良师益…  相似文献   

20.
肖伊绯 《党史博采》2022,(10):65-69
<正>整整一百年前的一次“极关重要”之讲演整整一百年之前的上海,1922年9月3日《申报》第十五版刊发了一条简讯,题为《李大钊今日在职业学校讲演》。原文如下:李大钊今日在职业学校讲演青年星期演讲会于今日下午一时邀请北大教授李大钊,在中华职业学校演讲青年问题。该会以此问题极关重要,特邀印力志、沈雁冰、杨贤江等加入演讲,临时听者尚可发问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