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全球化的历史、现实和趋向都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联系。偏离世界历史总规律和经济全球化总趋向,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重要原因。全球化历程表明,资本主义是全球化的起点,社会主义是全球化的结局。社会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实现之日是共产主义全球化到来之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全球化的进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二者之间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的,在三次全球化浪潮中社会主义实现了三次重大飞跃。现实社会主义应积极融入全球化潮流,在全球化挑战中把握机遇,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21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凸显于理论界。当代世界全球化虽然是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但它绝非与社会主义相悖。全球化不仅是社会主义产生的逻辑前提,而且还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只要社会主义把握机遇,建构合理的参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就一定能在21世纪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对整个人类社会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把全球化视为一个贯穿人类历史的进程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 ,解读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探寻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全球化的历史、现实和趋向都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对世界历史规律和全球化总趋势的偏离,是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全球化历程表明,全球化的起点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终点却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总体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其国际环境和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其世界历史性特征体现为三个“致力于”,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在积极参与全球化中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致力于在国际合作应对世界性难题中“建设和谐世界”;致力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向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视域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 ,也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把握机遇 ,应对挑战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绝对对立状态.这种对立限制了双方各自的发展.实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之中,而全球化则将这种联系推向新的阶段.本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走向以及社会主义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历史进入了新千年 ,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 ,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化”进程与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联 ,全球化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等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一、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全球化”同任何社会现象一样 ,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从物质的流动开始并伴随着贸易跨越国界 ,它在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上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从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到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今天 ,几乎世界各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全…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09,(3):95-96
徐艳玲、龚培河在《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全球化背景的矗立,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可能;基于全球化背景,中国的社会主义才彰显中国特色;着眼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才愈加鲜明。全球性多元化与我国本土化发展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实现了后发性与超越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人类历史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与进程。我国在改革开放后 ,也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因此 ,我们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必须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历史产物,又是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安全保护、体制创新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才能建立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全新的“全球化参与模式”,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只有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和观察,才能揭示它的本质。我们用基本矛盾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反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中寻求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普遍中把握特殊,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整合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全面中把握重点,直面全球化进程的挑战建立永葆青春活力的社会主义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4.
倪世雄  李世默 《传承》2012,(3):54-55
不管是核心价值观的维护,还是基本制度文化的发展,或者是文化具体表现形态的存继,都离不开全球化创造的时代语境。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后发国家的国情等,使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文化安全的过程中居于一个独特位置。它在文化继承与革新、引进与改造等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余卫国 《理论月刊》2005,1(4):17-20
邓小平全球化战略思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为根本出发点,贯注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辩证思维精神,是以全球化系统思维、全球化大局思维、全球化主体思维为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全球化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反全球化都有密切关系。社会主义始于全球化 ,全球化终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进程与全球化进程同步。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可贵的机遇和条件 ,社会主义只有在全球化进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反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契合因素 ,它给社会主义复兴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力量和外在环境。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一矛盾统一体 ,社会主义要把握二者的有利、有益因素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独立,获得发展的保证。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命力的关键是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这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不论是作为科学的社会理想,还是作为现实的社会实践,都与全球化或世界性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对于社会主义的成长、发展乃至最后胜利,全球化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同时,全球化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和挑战。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从文化上、政治上增强竞争力;加快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推动国际管理改革,为社会主义成果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关于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我党的要求,科学地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适应了当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任务的要求,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本文仅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将会有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