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鸣 《法制博览》2009,(16):77-77
男人总是要娶妻的,除非他准备出家当和尚。可女人是分类的,到底娶哪种女人为妻好?娶林黛玉那样兰质蕙心的,感情是丰富了,可整天要人怜香惜玉,现代男人怕是没那个诗情和耐心。那就娶孙二娘,她虽然不会做诗,不多愁善感,可她会做家务事,但她连人肉包子都敢做,倘若因为家里一点琐事,她就和你单打独斗,那你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1、房子是女人的考验工具。一张结婚证书并不能证明什么,可是一个男人有没有能力买房是女人考验男人的必修课。2、房子是女人的私密处所。女人就觉得自己的房子是个可以随意娇艳的地方,女人的那肆无忌惮的美丽只有在自己房子里才会体现。  相似文献   

3.
方丽 《工会博览》2005,(15):17-17
案件回放许女士的父亲生前购买了一处房产,当时房产证上只写了父亲的名字。许女士与继母张某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父亲病故后,该房屋一直由许女士和继母张某一起居住。继母张某伪造了一份父亲的遗嘱,凭着房产证、父亲的死亡证明等材料到公证机构办理了  相似文献   

4.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这世界上只有男人,那这世界太可怕了;如果世界上只有女人,那这世界太可悲了。”因为,唯有男人和女人并存于地球,才是优化组合,才是最佳选择。但是,优化组合并非十全十美,因为毕竟男人和女人有角色的差异,各有各的长外和短处。从孔子《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懦弱已,你的名字是女人”;从《圣诞》中的“女人是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至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生最难教,轻不得,重不得”。无一不暗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女人相对于男人而言,有其软弱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三十九岁的意大利裔美国人弗兰克·塞诺,每星期有十回须在洗衣机前洗濯脏衣物。墙上那张彩色肖像里,她妻子的祖父母似乎正以鄙夷的眼光盯着他。说实在的,就连他自己的父亲(一位远居故国的意大利人),也不会对他表示同意的。塞诺自己也说:“我父亲会说,‘你还像个什么样的男人?’他会责怪我让自己被老婆管起来了。”本来,塞诺原是按照老传统的方式生活的。他在履带拖拉机公司里当制图员,八年来一直都把家务活全交给他那三十五岁的妻子南希去  相似文献   

6.
水边的女人     
顶着炎炎烈日,撑一柄花伞坐在从化那所谓的天池(其实那只不过是用石块粗粗垒起的斜坡)边。守着先生脱下的一堆衣服,看着他在水里凉爽惬意,振臂奋进,心中突然忿忿不平:为什么总是男人玩得开心、女人装着文静?为什么总是男人比女人会“玩”? 水里,一女孩不会游泳,同行的男友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先是让她缓慢安静地在那个大黑轮胎里躺下,然后循序渐进地逗她玩,惹得她尖声怪叫,而后又推又抱地让她笨拙地在黑轮胎上爬进爬出,再逐渐教她一些游泳的基本姿  相似文献   

7.
雷小禅 《工会博览》2006,(12):46-46
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她在家里种地、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写来的信和寄来的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或多或少。收到钱的时候,她总是跑到储蓄所把它存起来,舍不得花掉。收到他信的时候,她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们文化都不高,仅仅能写一封信而已。他的字很丑,可是她喜欢,因为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写回信,羞涩  相似文献   

8.
别说你单纯     
《法制博览》2011,(2):55-55
现在就教你认人…… 看一个男人的品位,要看他的袜子。 看一个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  相似文献   

9.
每年过“三·八’节时,女同胞都有几分掩饰不住的张扬;每逢女人受了委屈或虐待。姐妹们就说:“去妇联告他去!”男人们不管平日里提起妇联如何不屑,真给妇联逮着了他也会吃不了兜着走。先前有(?)妇联男人们都还无所谓,那意思是给个地盘儿让她们舞去。这些年眼见着女性们腰杆越发直了,也会扮靓也能挣钱还学着对男人喝五吆六,这心里  相似文献   

10.
培养女人     
我们经常说,女人是男人的学校,好男人是结婚后女人给造就的。殊不知,男人也会培养出一个很优秀的女人。我的一个朋友,到了年近三十岁才结婚,偏偏找了一个比他  相似文献   

11.
程乃珊 《法制博览》2010,(14):23-23
女人都爱“作”,上海女人更会“作”。其原因是,男人在女人前一一列明自己的原则时,女人便想着要颠覆他这些原则,闪为女人爱见到男人因她而显为难,女人最想看到男人为她放弃一切,看到自己是最终的胜出者,那才能显出她是男人生命中最重要最无可比拟的。对女人来说,“作”,有如我们测试血糖的试纸,可准确无误又清晰地测试出男人对女人的感情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朱院生 《法制博览》2011,(18):47-47
那一天,和夫君因为一点儿小事生气。刚好那天他要出差,看着他一个人忙忙碌碌地收拾行李,我只是自顾自地看电视。我一向是逞强逞惯了。电视里正放着一部家庭生活连续剧。故事里的夫妻也是忽而缠绵缱绻,忽而横眉冷对一这天,男人带一位朋友回家,一进门就挨了女人一顿恶吵,男人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平静地为朋友倒水泡茶。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云舒 《法制博览》2008,(18):34-35
男人是有别于女人的另一类高级动物,以威猛雄壮力量独霸半边天,如果这样你就认为男人要像个男人样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你依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4.
绿帽子在古代开始产生于青楼妓院,朝廷为了区分在青楼妓院工作的人员,就规定妓女上班时一律穿紫衫,而开办妓院的老板和在这里做工的男人一律戴绿头巾。从此以后,社会上就用绿帽子来讥讽家中女人红杏出强的男人。于是,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那就是绿帽子。  相似文献   

15.
培养女人     
我们经常说.女人是男人的学校.好男人是结婚后女人给造就的。殊不知.男人也会培养出一个很优秀的女人. 我的一个朋友.到了年近三十岁才结婚.偏偏找了一个比他小六岁的女孩。刚结婚的时候.我们见到他就说.这样的小女孩你能哄得了?到时,够你难看的。朋友只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最终.朋友还是和那个女孩结婚了。  相似文献   

16.
张结海 《法制博览》2009,(14):36-37
我之所以愿意、也敢于对中国男人进行批判,首先是因为我自己是中国男人中的一员。这好比我在上海批评外地人,对方发现我也是外地人时,批评马上能演变成了自我反思,也就不便再说什么。其次,虽说“男人只顶半边天”,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那其实是大半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批评了中国男人也算是把中国女人顺带捎上了。  相似文献   

17.
他,大约是澳大利亚这群流浪的男人中最后一个处男了,30多岁了,没碰过女人。问他什么是女人,他说他崇拜他妈。他从小父母离异,他跟妈妈长大,母亲美丽而又能干,里里外外弄得妥妥当当,于是他们兄弟三个全如绵羊般温顺。他来澳大利亚,咬牙苦干为母亲寻求幸福的晚年,他做任  相似文献   

18.
每次路过镇上那家熟悉的小吃店,他都要多看几眼,看看她还在不在,他喜欢喝她做的汤,于是他成了小店的常客。她的美丽善良、善解人意,彻底动摇了他非“大家闺秀”不娶的诺言。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两年后,他娶了她。婚后的日子,浪漫温馨。白天他上班,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忙着家务,每天她都做一盆儿热腾腾的汤等他归来,静静地看着他大口地喝着汤,她不时地说着:“慢点儿,别烫着。”男人喝完,总是重复着那两个不变的字“好喝”。生活毕竟是现实的,生活中的爱情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同道     
周末那天,单位组织员工去市郊明月山风景区爬山,"局花"张琳娜跟我们分在一个组,她也是我们这个组唯一的女性. 有意无意中,大家都喜欢跟张琳娜走在一起,其中有人帮她背包,有代她人拎水,远远看去,很有些前呼后拥. 看着那些雄心勃勃的人,走在后边的大李和小吴大发感叹.大李说:"看他们那兴奋劲儿,跟张琳娜凑一块,就那么提神啊?" 小吴说:"我也想不明白,咱们有些男人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一副正人君子相,怎么一见漂亮女人就犯贱!" 大李说:"你看老高,都他妈四十好几的人了,也屁颠屁颠的跟在张琳娜屁股后头,真不嫌寒碜! "  相似文献   

20.
黄丽 《工会博览》2003,(22):23-24
泰戈尔曾说,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位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和调色盒。上帝是没有的,男性需要自己创造,女性更需要自己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