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2月21日,资阳陈毅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或穿行在青松长廊,或徜徉在诗歌广场,高声读出上述诗句。书剑广场上,陈老总一手拦衣,一手随垂,双目炯炯。一座故居,除了抚今追昔,更能让游客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荡涤。岁月让故居披上风霜的外衣,却让陈毅元帅的精神格外闪耀。如今,陈毅故居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四川省纪委命名的"省级廉洁文化基地",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毅元帅的传记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时,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打仗要下命令,签署作战计划;做经济工作要审批开支.指挥员和领导者提笔签字时,手往往发抖,因为那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战士的生命和建设的成败."这段话充分体现了陈毅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严肃对待手中权力的生动写照.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的讲话中也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落实江总书记的要求,就要像陈毅讲的那样,用权时手要"发抖",要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1943年夏秋间,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为排挤陈毅而一手策划了"黄花塘事件".11月下旬,陈毅怀着近乎伤感的情绪离开军部,奉党中央之命赴延安.临行之际陈毅赋《留别华中诸同志》五言组诗,一抒胸臆.其中几首曰:  相似文献   

4.
陈毅微服出峡抵达武汉,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共党委书记.不久,发生"七一五事变",汪蒋合流.七月初,陈毅辗转经由九江赴南昌,未及赶上八一起义部队,旋又向南,终于在临川赶上起义部队.周恩来分配他到北伐时叶挺担任过团长的"铁团"73团当指导员.在起义军失败溃散的危急关头,陈毅协助朱德整编的这支队伍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初基础的一部分.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发动湘南起义,正式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红色军旗,朱任师长,陈任党代表.这年4月,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朱任军长,毛任党代表,陈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5.
7月1日一大早,广安市广安区牌坊村的乡亲们就涌向邓小平同志故居,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收听中共中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实况.广安区委中心学习组全体成员、广安市委组织部及区委组织部的全体干部、协兴镇的干部职工和外地来参观的宾客也纷纷来到小平故居,与乡亲们一道,共有1000多人收看收听大会实况.故居内外,人头攒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一我见陈毅,是抗日战争刚胜利、解放战争正展开,在山东战场。我所在的鲁南老八师,戏说是"陈毅袖筒里的小老虎"。山东人爱用老虎形容强壮有力,我所听到关于"陈毅袖筒的小老虎"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个部队和陈毅亲近,它每时每刻不离这位华东战场统帅的身;二是说关键时刻,陈毅把袖子一抖擞,就把这只"小老虎"放出去了。谁都说不准,最先发明这个说法的是哪位。不是我"本位主义"偏爱母军,总觉得这说法恰当得很。它点化了陈毅善于用兵,勾画出了这  相似文献   

7.
陈毅和朱德两位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对提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学科概念贡献了个人重要智慧.陈毅在1944年5月至1945年3月期间为七大起草的<建军报告>中,最先使用"毛泽东军事学派"概念;朱德1945年5月30日在七大作军事问题结论时,明确提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学科概念.  相似文献   

8.
1919年8月14日,陈毅和其他60余名学子乘法国货船"麦浪"号启程赴法勤工俭学.新的天地在陈毅面前展现了,35年后,他写下《水调歌头·自叙》追怀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其中几句是:  相似文献   

9.
陈毅在广州会议上的崇论宏议真使文艺家们如沐春风.然而,他所谈的毕竟是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最关紧要的大问题,因而对诗歌创作的具体问题便无暇顾及了.不过,陈毅终究是诗人,他最关注的文学门类也还是诗.1962年4月上旬,他致信藏克家,提议召开一次诗歌座谈会.4月19日,朱德、陈毅、郭沫若、赵朴初等50多位诗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欢聚一堂,切磋诗艺.  相似文献   

10.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0):22-24
1949年初,陈毅在写给堂兄陈修和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廿年来置身军旅,所获新知不少,而文人习气并未摆脱,故改变不大.弟仍以能保持本来面目为慰."身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又被中共中央内定为即将解放的上海市的市长,如此直陈心事,足见其书生本色.作为全国最大最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城市,上海之盛衰乃"天下治乱之候也".党中央还明确指定陈毅为上海市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这既是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也是对陈毅的知人善任.  相似文献   

11.
《党史纵览》2011,(5):56
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率领的游击队隐蔽在深山密林里,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乎天天都要转移、行军,和敌人周旋。陈毅除了携带驳壳枪、雨伞、公文包之外,他在腰里还缠着一个布口袋。这个布口袋里面装着陈毅从中央苏区根据地突围时带出来的一笔经费——金条。当时的斗争环境十分艰苦,游击队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它。为了妥善保管这笔重要的资金,陈毅将金条装在布口袋里缠在腰中,连睡觉的时候都不敢解下来。一次,一个特务想混入游击队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1901年8月26日的陈毅,是20世纪的同龄人,排行第二,取字仲弘,显然是切孔夫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之意.六十余年之后,他的师长和战友周恩来与文艺工作者的谈话中以陈毅的名字为喻,告诫他们:"搞事业要有决心,要有毅力,像陈总的名字一样,陈总名毅,字仲弘.要有弘大的毅力,持之以恒."陈毅这位传奇式的革命家,终其一生,在享有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的盛名的同时,一直保持着书生本色."书生本色独自爱",这是他给友人、文学研究会发起者之一的王统照的诗句,也可以视为自勉之辞.  相似文献   

13.
1929年7月29日,红四军前委全体成员在上杭蛟洋开会,毛泽东也曾到会.前委决定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乃由朱德代理红四军前委书记.  相似文献   

14.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各县农军共一万余众,已在湘赣边界的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沔渡镇集结.刚刚完成掩护湘南起义军东撤的],此时正回师宁冈,就听到了湘南起义军已经到达沔渡镇的消息.毛泽东异常高兴,稍稍整顿,于第二天(4月28日)一大早,率领一团一营一连赶往相距17公里的酃县沔渡,会见了朱德、陈毅.5月4日,红军在宁冈砻市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和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大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进入了全盛时期,"朱毛红军"从此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委决定寻找中共"一大"会址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陈毅出任刚成立的上海市军管会主任职务。5月28日下午3时,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就任上海市市长。随着上海局势的日趋稳定,在1950年夏末的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2):33-35
1958年3月15日至17日,连续三天,《人民日报》等四家报纸刊登陈毅的新作《访问朝鲜诗录》12题17首,其中最长的是74行的白话诗《在朝鲜的上阳村》.这一不寻常的安排确能显示陈毅的人格.他在致《人民日报》文艺部信中的几段话道出了内中缘由: 建议你报与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解放军报四家联合同日登载.由你报负责组织,务望帮助并同意此办法.  相似文献   

17.
陈毅元帅虽然戎马半生,却时时散发着书生本色:为人谦逊,忠厚宽容,真诚待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毅与当时许多著名的知识界人士都有交往,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受到广泛的好评.他跟学界大咖马一浮的交往,尤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8.
陈兴 《党史文汇》2001,(8):33-36
1939年5月22日午夜,月明星稀,江风习习,浪涛滚滚.在这浩渺的长江上,一艘木帆船正扬帆由南向北急驶.坐在船头的陈毅,遥望江北,心潮澎湃.他这次渡江,是要实施一项重要行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我们将在上海西郊青浦县境内看到一处令人瞩目的建筑——陈云故居既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它将与位于上海外滩的陈毅铜像一样备受上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青睐,并成为上海市民和国际友人瞻仰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好去处。尔u这两处纪念设施,自然会想起四十年代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和两位军管会主任。陈云(1948年沈阳市的军管会主任)和陈毅(1949年上海市的军管会主任人上海,是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共产党能否把这个特大城市管好,能否把上海的经济建设好?对这个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相似文献   

20.
陈兴 《党史文汇》2001,(12):38-40
是和是打举棋不定 1940年10月上旬黄桥之战大捷,军民欢腾.而陈毅却对下一步如何行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陈毅获悉,韩德勤逃回兴化后,一面急调部队防守,一面请求顾祝同、蒋介石速派部队增援,一面向陈毅求和.这时候,是乘胜进攻兴化,彻底解决韩德勤部,还是拉韩德勤在抗日道路上同走一段路?陈毅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