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书摘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第三版)张中秋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该书《内容提要》中说:“本书以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为比较对象。全书主体部分九章,另加附录两部分和前言/后记。本书1991年第一版,1999年第二版,现系第三版。本书前八章意在辨异,集中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八大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成因和历史后果;第九章意在求同和会通,从人的文化原理出发,比较透视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苏哲)[书摘]政党政府的性质———一种比较性的欧洲视角[法]让·布隆代尔、[意]毛里齐奥·科塔主编,曾淼、林德山译北京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2.
约翰·吉本斯著,程朝阳、毛凤凡、秦明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该书《导论:法律与语言》中介绍说:"由于法律中的语言问题以各种纷繁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因此本书各章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是随意而为的。第一章到第四章是一种总体上的描述。第一章描述  相似文献   

3.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尤其是法制现代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追本溯源,中国法制现代化是在西方法律文化冲击下起步的,因此,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中西两种法律文化的冲突。对这种冲突的性质、机理、根源和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成功地立足中国、合璧中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法制。有鉴于此,探寻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和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法的观念上。传统中国的法的观念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因此,在传统上,中国人往往…  相似文献   

4.
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共同制约法律制度并且决定法律制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它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与整个文化具有有机联系的有血有肉的习惯,而不是某个社会可以选择或购买因而不具有任何特定社会遗传标志的中性人造品.法律文化是法治的支撑,中国和西方由于在国家的起源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具有诸多差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比较和探究中西法律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08,(6):30-35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8年4月2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康复第三章教育第四章劳动就业第五章文化生活第六章社会保障第七章无障碍环境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  相似文献   

6.
张中秋著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初版于1991年。这部书是南京大学“七·五”重;火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国内有关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作者在文化比较与法理分析相结合、历史实证与社会经济结构探讨相结合的基础上,着力研究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八大差异以及导致差异的原因和历史后果。该书出版后,法学界有非常好的反响。这一次,南京大学学术文库委员会将这部专著收入“南京学术文库”重新出版。出版前,在原书体例不变的情况下,作者对全书的正文和引注都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将近十年来作者自己的许多…  相似文献   

7.
朱未易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本书的基本研究框架和体系结构围绕地方法治建设的法理与实证这个主旨展开。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地方法治创新的理论与实证。该部分共分五章,内容涉及地方法治建设的法理分  相似文献   

8.
黄生鹏主编,群众出版社2009年3月版本书较为系统地回答了人民警察"为什么行事要合乎道德"(Why act morally?)和"怎样行事才合乎道德"(How act morally?)问题。全书分为导论、规范体系和规范的落实三大部分,共12章。第1章为导论,总括性论述职业道德的一般特性、警察职业的历史演变、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武穴教案的背后有复杂的法律文化原因。从起因看。反映出民众的法律思维偏重于感性思维,程序法律意识欠缺,对隐私权缺乏尊重和理解。从案件的审判过程看,反映出中西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中方侧重于保护官员、惩治平民,英方强调官员的法律责任;中方习惯于政治处理,英方倾向于法律处理;刑罚方式上中方使用肉刑。英方认为太野蛮残酷。  相似文献   

10.
李羽 《岭南学刊》2008,(5):120-123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诚信就是人与人相处时应诚实不欺,言行一致,恪守信用。中国传统诚信文化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缺陷。中西诚信文化的比较,旨在于努力促进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规则诚信。现代诚信观认为,诚信不仅是一种公民和法人的理性精神,而且是体现契约精神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而且是重要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1.
罗依娜 《求索》2008,(4):68-69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奠基石,信用文化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现代信用文化在道德基础、宗教环境、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些可能是影响中国社会现代信用文化滞后的原因。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试图寻找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培育中国现代信用文化的接点,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代建构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郑梅 《人民论坛》2013,(7):250-251
中西创世神话在看似相同的故事线索下隐藏着巨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看到二者在婚姻观念、发展动力、人性论和文化兼容性等方面所折射出的各具魅力的文化个性。以《旧约》中的创世神话为例,对比中华神话,文章对中西创世神话中隐含的文化个性进行了剖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的语言异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曼文 《求索》2007,(4):197-198
本文从中西语言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异、跨文化交际语用差异、语言结构差异、态势语言差异,四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与语言异构,并从中西文化的地域环境、传统文化、人伦关系三方面分析了中西语言文化异构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张中秋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版和以往一样,本书第三版面世后,同样得到了学界的关心和评论。不管这些关心和评论是肯定的,还是疑惑和批评的,我都把它们视为对我的鼓励。为了回应大家的鼓励,亦为了表达自己的新思考,我借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学术文库出版之际,又对拙著进行了修改。虽然与前一版相比,这  相似文献   

15.
《清华法学》第七、八、九辑分别以最高法院、法典化、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为专题同时推出,表面看来,颇有呼应时下法制建设有关司法改革、民法典立法、法学教育等热点话题之意。但各辑文章之立意,却寻求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问保持平衡,追求学术自身的理性品质和深度。第七辑“最高法院研究”专号,专论部分六篇论文,中外各三,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分析,可使读者对法律帝国之心脏——最高法院的旧貌和新颜、内部和外观、静态和动感有较为真切的察觉和感知。第八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欲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作者们或在法典化的文化和政治因素落脚,或在法典化的技术和学术史着墨,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和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第九辑“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专号,特稿基本来自2005年春夏之交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法理学与法律现代性国际研讨会”。以“国际研讨会”的形式,交流而“较劲”,介绍又借鉴,展现了切磋琢磨的学界真谛。本刊特别选载一组针对《清华法学》这三辑的评论文章,意在对《清华法学》所倡之学风给予呼应,并祈学界同仁就更多的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受中国职工政研会委托,由上海市政研会组织编写的《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已印出。 这本书共有16章:第一章,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第二章,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第四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和本质特征;第五章,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第六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第七章,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第八章,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第九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第十章,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7.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的第五部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鲜明地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实施文化强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经济法产生发展差异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喜祥 《理论月刊》2007,(11):141-143
中西方经济法在经济背景及启动因素、法律体系形成的路径、生成的民商法秩序基础、社会本位和发展起点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西方经济法赖以生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中西经济法生成道路的差异。其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两者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从文化的视角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审视和解释中西方经济法产生发展道路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2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保安服务组织和保安员的管理,规范保安服务行为,发挥保安服务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保...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29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制定2009年5月20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